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1 . 某课题小组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原因是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本实验中,能否用酵母菌细胞代替肝细胞?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如何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6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武汉华中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生物卷
2 . 某课题小组为了确定细胞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假设: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只发生在线粒体中,不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1号和2号试管中均检测到CO2(与预测结果不相符)。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的原因是肝细胞利用保存液中的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细胞质基质中。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⑥依据的原理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是否有__________产生来判断丙酮酸是否被分解。
(3)如果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作业(十七)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特性,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这三个特性进行探究。

(1)该小组将相同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附有等量的FeCL3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_____,因变量是_____,请列举出此实验中的一条无关变量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其原理是_____
(2)该小组将相同的滤纸片平均分为两组,一组附有过氧化氢酶,一组空白,一段时间后发现前者浮出液面而后者沉于杯底,由此得出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我们对这一结论并不认同,请阐述不认同的理由及改进措施:_____
(3)酶制剂通常在0°C左右保存,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2023-03-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4 . 显微镜把人类带入了大自然中另一个奇妙的世界,是窥视微观世界奥秘的眼睛。1959年,荷兰一位叫森的少年与父亲做出了第一个复式显微镜,今天所使用的光学显微镜就是由其发展而来的。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为_____
(2)到18世纪显微镜已有许多改进,应用也较为普遍,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____(填“目镜”、“物镜”或“目镜和物镜”)。若将物镜由10×换成40×,则观察到的细胞的______(填“长度或宽度”、“面积”或“体积”)是原来的4倍;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______(填“多”或“少”),视野的亮度比原来______(填“亮”或“暗”)。高倍镜下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载玻片上有一污物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填“左上方”或“右下方”)移动玻片,去除视野中的污物。如果视野中既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______(填“会变形、会移动”、“不变形、会移动”或“会变形、不会移动”)
(4)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显微镜的领域已不拘泥于光学领域,各种原理各异,功能卓越的显微镜被发明出来,如: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下列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是生物是___。
A.变形虫B.新冠病毒C.蓝细菌D.大肠杆菌
2022-10-27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类型人群在口服100克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且类型多,有一类病人可能是由于免疫紊乱,产生对自身胰岛B细胞有攻击作用的抗体,此类病人可能符合图中曲线_______,另一类病人由于受体未能正常识别胰岛素,此类病人可能每符合图中曲线______,正常人在口服100克葡萄糖60分钟后,肝细胞中葡萄糖代谢途径为___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2)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 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昏厥,则达到目的。该实验设计欠严密,改进措施有:
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
②应设置对照组,给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_________,且注射的部位、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③出现昏厥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小鼠注射_________,另一半不予注射做对照,以明确昏厥产生的原因。
6 . 请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长期食用辛辣食物、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等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原因,没有关注到胃内细菌的作用。1982年,澳大利亚科学家沃伦和马歇尔发现并从患者的胃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他们尝试用能杀菌的抗生素治疗这些胃病患者,产生了明显疗效。由此他们指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但是他们的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认可,因为人们一直普遍认为,胃内的酸性环境不可能让细菌长期存活,胃内是一个无菌的环境。1984年,马歇尔自己“以身试菌”,喝入幽门螺杆菌菌液进行实验观察。此后经过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观察充分证明,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及其结论终于得到认可,他们因此获得了 200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尿素酶活性,该酶能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目前,13C呼气检测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之一。其做法是:让病人服下一定量的量的13C-尿素,约30分钟后收集待检者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13CO2。为了研究13C呼气检测的可靠性,研究人员同时用在胃镜下取胃粘膜活组织样本检测的方法和13C呼气检测法,对82例胃炎患者进行了检测。胃镜活检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有48人感染幽门螺杆菌。13C-呼吸检测的结果是:82名患者中共有35人13C检测为阴性,即未感染幽门螺杆菌;47人13C检测为阳性,即感染幽门螺杆菌。同时,这47人胃镜活检结果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请回答:
(1)从细胞的结构上分析,幽门螺杆菌和人体细胞最主要区别是______
(2)沃伦和马歇尔最初尝试用抗生素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该治疗措施所依据的推测是______
(3)马歇尔进行自身人体实验,以证实胃炎或胃溃疡的病因,他的研究思路是:若口服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消化性胃溃疡,则说明幽门螺杆菌可以______,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4)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W菌接种在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W菌,在此培养基上再培养幽门螺杆菌,结果是幽门螺杆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繁殖。
①据材料分析,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造成W菌周围的幽门螺杆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的假设是______
②试参照上述材料设计实验验证①中的假设。
A.方法步骤:
a.制备培养基: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的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个培养基。
b.设置对照:在甲培养基上接种W菌,乙培养基上______W菌,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甲培养基上的W菌。
c.接种:在甲、乙两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______
d.培养观察: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
B.实验结果: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繁殖,而______培养基上的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不受抑制,正常繁殖,说明假设正确。
(5)13C--尿素呼吸检测的原理是:患者消化道细胞内______(填“有”或“无”)尿素酶活性,呼出气体中的13CO2仅来自______(物质),和胃镜活检相比,13C--尿素呼吸检测的优势是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2024-04-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蚊虫分布范围广,生物量大,其中的雌蚊会叮咬人类,可传播多种传染病,须采取防控措施防止传病蚊种泛滥。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和同源重组修复技术提高蚊虫群体中雄蚊比例。
(1)CRISPR/Cas9系统可以实现对双链DNA的精确切割,由三部分组成:crRNA、tracrRNA及Cas9蛋白,如图1。crRNA会与tracrRNA结合形成sgRNA,sgRNA通过__________与目标DNA结合,引导Cas9蛋白对DNA进行切割,导致其断裂。

(2)同源重组修复是一种高保真的DNA双链断裂、修复技术,原理如图2,其过程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切割使DNA断裂后,启动同源修复,使得染色体DNA上的靶向序列被替换成所需序列。
①现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请结合图2选出目的基因中必要的结构或基因__________
A.限定在体细胞内表达的启动子
B.限定在生殖细胞内表达的启动子
C.限定在受精卵内表达的启动子
D.I-Ppol基因(能够切割X染色体DNA的核酸酶基因)
E.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②通过____________技术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该受精卵发育成_____________性蚊虫。Cas9蛋白将对应的靶向序列进行切割,以基因表达载体中同源序列间的DNA为模板进行修复,最终实现子代都继承相应基因,使群体中雄蚊比例升高。
(3)除利用转基因灭蚊之外,还存在寄生菌灭蚊技术,当雄蚊被沃尔巴克菌感染后,精子会被细菌产生的毒素污染。健康雌蚊的卵细胞与这些“毒精子”相遇后,产生细胞质不相容效应,导致后代无法正常发育。相对于寄生菌灭蚊,利用转基因灭蚊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目前我国尚不允许释放转基因蚊虫,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
8 . 玉米(2N=20)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图1为玉米植株示意图。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纯合优良品种矮秆抗病(hhRR)的过程。

(1)玉米作为遗传学常用研究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答出两点即可)。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
(2)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这种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_______。所以需要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________
(3)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4)方法Ⅱ称为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缺点是_______。应用此育种方式培育纯合优良品种,一般应从________(F1、F2、F3)开始选育该性状表现的个体。
2024-06-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源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在刑侦、医疗等方面用来鉴定个人身份、亲子关系,某亲子鉴定的结果应用DNA指纹技术时,首先需要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再用电泳的方法将这些片段按大小分开,最后形成图1.其中A、B之一为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回答下列问题:     

(1)DNA指纹技术能用来确认不同人的身份,其原理的依据是DNA具有________(特性)。据图1分析,孩子的生物学父亲是________(填字母)。
(2)如图为真核生物DNA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2、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DNA的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②完成图2过程,酶1和酶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________分开。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Ⅰ后期             D.减数分裂Ⅱ后期
③已知果蝇的基因组大小为1.8×108bp(bp表示碱基对),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速率一般为50~100bp/s。图3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均在进行复制。请你推测形成多个复制泡的原因及意义________
10 .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大豆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了明显变化。某科研人员探究一天中不同CO2浓度(μmol/L)下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μmol/(m2·s)]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在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情况下,大豆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一般采取的分离叶绿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该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 。分离色素前,首先用有机溶剂________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过程中,为了研磨更充分,需在研钵中加入少许_______
(2)据图判断,13时与17时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都较低,原因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使13时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较低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10时,CO2浓度由750μmol/L降至350μmol/L时,短时间内叶绿体内的C3/C5的值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4)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物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