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542 道试题
1 . 图甲是甲基修饰的一段DNA片段,图乙表示细胞内合成某种酶的一个阶段,图丙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DNA的甲基化是指碱基______连接了甲基基团,甲基化不改变碱基配对关系,但是抑制了______
(2)图乙中结构①是______,结构②上的反密码子是5'______3',结构③上______(填“显示了”或“未显示”)起始密码子,核糖体沿着③移动的方向是______
(3)图丙中a表示______,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______酶的催化。
(4)图丙中M2是图乙中物质______,若Gly是肽链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则终止翻译的密码子是______,基因2表达产物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
今日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迎考卷生物试题
2 . 某种昆虫的翅型有卷翅和直翅,受基因A/a的控制,体色的棕色(B)对黑色(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相同的甲(卷翅黑色)、乙(直翅棕色)两种品系的该种昆虫。实验人员进行了以下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一:甲品系昆虫交配,F1个体中卷翅黑色:直翅黑色=2:1.
实验二:甲品系昆虫和乙品系昆虫相互交配,F1个体中卷翅黑色:卷翅棕色:直翅黑色:直翅棕色=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分析,甲品系昆虫的基因型是______,乙品系昆虫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该种昆虫存在某种基因纯合致死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基因_______纯合会使昆虫死亡。
(3)实验人员认为实验二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
(4)通过从实验二的F1中选择一种表型的昆虫进行一次遗传实验来探究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机制,完善下列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3 . 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感染人体后会最终侵入红细胞寄生并大量繁殖,红细胞破裂,子代疟原虫释放后进一步侵染其他红细胞,继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导致疟疾,图为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并增殖的过程。

   

(1)判定疟原虫为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___(单选)。
A.细胞体积较大
B.细胞结构较复杂
C.具备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细胞功能较多

(2)图中能体现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能体现细胞质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过程有___(图中编号选填)。
(3)据图判断疟原虫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极有可能是___(单选)。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
C.胞吞D.自由扩散

(4)在疟疾患者体内,以下现象可体现细胞分化的是___(单选)。
A.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疟原虫没有
B.疟原虫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没有
C.红细胞有血红蛋白,神经细胞没有
D.红细胞和神经细胞都由质膜包裹

(5)红细胞受到疟原虫感染后最终破裂死亡的过程属于___(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6)在疟原虫分裂增殖的过程中,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的行为有___(多选)。
A.间期进行DNA复制
B.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
C.细胞质严格均分
D.分裂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分离

(7)由图判断,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分裂增殖,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分裂___(同步/不同步)。
(8)疟原虫侵染红细胞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相比,二者的不同点在于___(单选)。
A.疟原虫侵染红细胞需先吸附,噬菌体侵染无此过程
B.疟原虫整体进入红细胞,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仅有DNA
C.疟原虫可在红细胞内增殖,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不增殖
D.疟原虫侵染导致红细胞裂解,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长期共存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4 . 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一些突变体。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中控制果蝇体色和刚毛长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F1雄果蝇产生_____种配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成为不育的雄性个体。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若 F1自由交配产生F2,其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生物试卷(三)
5 . 某实验小组对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2n=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图1是该实验小组绘制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是该实验小组绘制的染色体与核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关系图,其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E细胞中,最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是_________细胞。
(2)有同学指出图2中有一种时期的细胞在减数分裂中不可能出现,这种细胞是________(填图2中序号)。将图2中的细胞按减数分裂顺序正确排序: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3)图1中能对应图2中②细胞所处时期的细胞有________,对应图2中③细胞所处时期的细胞有________
(4)若基因A/a、B/b分别位于E细胞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在不发生互换和突变的情况下,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种。若基因A和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对该动物的精子种类进行检测发现,基因型为aB的精子占10%,则基因型为ab的精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
今日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感知氧气的分子机制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以及格雷格·塞门扎三位科学家,他们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
人体缺氧时,会有超过300种基因被激活,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生,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科学家在研究地中海贫血症的过程中发现了“缺氧诱导因子”(HIF)。HIF由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HIF—lα和ARNT)组成,其中对氧气敏感的是IHIF—lα,而ARNT稳定表达且不受氧调节,即HIF—lα是机体感受氧气含量变化的关键。
当细胞处于正常氧条件时,在脯氨酰羟化酶的参与下,氧原子与HIF—lα脯氨酸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羟基。羟基化的HIF—lα能与VHL蛋白结合,致使HIF—lα被蛋白酶体降解。在缺氧的情况下,HIF—lα羟基化不能发生,导致HIF—lα无法被VHL蛋白识别,从而不被降解而在细胞内积聚,并进入细胞核与ARNT形成转录因子,激活缺氧调控基因。这一基因能进一步激活300多种基因的表达,促进氧气的供给与传输。
HIF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三位科学家一步步揭示了生物氧气感知通路。这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创新性的疗法。比如干扰HIF—lα的降解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治疗贫血,同时还可能促进新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等。
(1)下列人体细胞生命活动中,受氧气含量直接影响的是_______。
A.细胞吸水B.细胞分裂
C.胃蛋白酶的分泌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2)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HIF的含量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细胞感知氧气的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A、C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VHL基因突变的患者常伴有多发性肿瘤,并发现肿瘤内有异常增生的血管。由此推测,多发性肿瘤患者体内HIF—Iα的含量比正常人__________
③抑制VHL基因突变的患者的肿瘤生长,可以采取的治疗思路有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7 . 控制人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分别位于11和16号染色体上,基因分布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血红蛋白组成如图所示,α、β、γ、ε、δ和ξ表示不同基因,(表示该血红蛋白由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组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由β基因突变引起。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人在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的组成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人体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有时间顺序
b.多个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c.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位于相同染色体上
d.控制某血红蛋白合成基因发生突变则一定会患病
(3)合成血红蛋白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已知α肽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β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那么成年人中肽链组成为a₂β₂的1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肽键数是______________
(4)β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结果是β肽链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AA,缬氨酸的密码子之一为GUA。则突变基因中控制该氨基酸的相应碱基组成是______________
(5)若两个健康成年人均携带三个α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和一个β隐性突变致病基因,则此二人婚配后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8 . 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₂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上图甲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雄性个体中表现上图乙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
(2)实验②F₁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蝇,请分析:
Ⅰ.若该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Ⅱ.若该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
Ⅲ.检验该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果蝇与其杂交。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
9 .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现有研究发现青蒿素可通过各种作用抑制或杀灭疟原虫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1)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单选)。
A.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乳酸
B.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疟原虫有氧呼吸产生酒精
D.疟原虫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研究发现,青蒿素可特异性破坏疟原虫的线粒体,通过影响___(单选)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增殖。
A.ATP的供应B.O2的供应
C.CO2的供应D.葡萄糖的供应

另有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对疟原虫的线粒体造成损伤,还对疟原虫有更广泛的抑制和杀灭原理,其部分机理如图1,其中血色素是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后的代谢产物之一。

(3)疟原虫吸食红细胞血红蛋白主要是为了获取___(单选)。
A.血色素B.氨基酸C.青蒿素D.葡萄糖

(4)据图1推测疟原虫死亡的直接原因体现了___(单选)。
A.血红蛋白为机体输送氧气的作用
B.血色素的激活作用
C.活化青蒿素的结合作用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主要承担者的作用

陆续有研究发现,现有一些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耐药性。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2,试管1中培养的是从青蒿素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身体中获得的疟原虫。

(5)按照现代进化理论,疟原虫进化的单位是___(单选)。
A.疟原虫个体B.疟原虫种群
C.疟原虫的基因D.疟原虫的基因型

(6)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一些操作是___(多选)。
A.从试管1取样到试管2和3之前,需震荡摇匀
B.试管2和3加入的样品体积要相等
C.试管2和3的所有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D.试管2和3除自变量以外的其他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7)从实验结果分析,试管___(1/2/3)的培养基中添加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青蒿素耐药性的产生是因疟原虫中K13基因发生突变所致,那么在该试管的疟原虫中,突变K13基因的频率应___(升高/降低/无显著变化)。
(8)尝试阐述试管2和试管3虫体密度变化有所差异的原因___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10 . 芸薹属栽培种包括芸薹、甘蓝和黑芥3个二倍体基本种以及甘蓝型油菜、芥菜和埃塞俄比亚芥3个四倍体复合种。研究结果表明,芸薹、甘蓝和黑芥通过相互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了四倍体种,这些栽培种的关系如图(图中的ABC分别代表1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数字代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1)埃塞俄比亚芥是由黑芥和甘蓝通过杂交和自然加倍形成的,该过程中遗传物质所发生的变异类型有__________。自然加倍有可能是骤然低温导致的,低温能够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
(2)据图分析推测,芥菜与甘蓝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个体,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种子,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花椰菜是甘蓝的一个变种,染色体组成和数目与甘蓝相同。若让四倍体花椰菜(CCCC)和甘蓝型油菜(AACC)进行杂交产生F1,F1代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用字母表示)。再让F1代进行自交,假定F1代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的染色体能正常分离,不能联会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则F2代个体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一个体细胞,可能的染色体数目范围是_____
昨日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凉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生物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