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0 道试题
1 .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捕猎,亚洲黑熊数量骤减。近日动物学家在某林地发现了少量野生亚洲黑熊。他们期望通过体内受精、胚胎移植等方法拯救亚洲黑熊,其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胚胎工程一般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处理A使其超数排卵
B.A超数排卵排出的细胞必须生长到MⅡ期才能与C的获能后的精子发生受精
C.D受体雌性必须和动物园亚洲黑熊♀A、野生亚洲黑熊♀B同期发情处理
D.E后代遗传性状与A和C相似,F后代遗传性状与B相似
2 . 某湖泊生态系统不同的植物带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不同的植物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腐生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都是微生物
B.图中藻类属于生产者,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图中不同植物带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图中的鱼类垂直方向的分层只与氧气含量有关
3 . 在高强度放牧压力下,内蒙古羊草草场退化演替为冷蒿群落,为研究不同治理方式对退化羊草草原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三块类似样地,分别进行围栏耙地、围栏封育(自然恢复)和不围栏放牧。一段时间后分别取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样,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羊草种群密度,应随机选择样方大小
B.围栏封育处理后,真菌数量在10-30厘米土层的增长率较高
C.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围栏耙地对浅层土壤透气性影响明显,促进了某些真菌和细菌的繁殖
4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级之间的关系及部分能量值(单位:J·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____________依次传递。
(2)图中的“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由草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①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肉食性动物①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是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4)肉食性动物②会用自己的耳朵辨别肉食性动物①的声音,肉食性动物①会根据肉食性动物②的气味躲避猎捕,此过程涉及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由此可见,信息传递具有的作用体现在____________
5 . 珊瑚礁是海洋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主要是由造礁石珊瑚的珊瑚虫骨骼组成的。造礁石珊瑚体内有一类虫黄藻可以为珊瑚虫提供葡萄糖、甘油、氨基酸和氧气,同时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CO2、N和P以供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另外,造礁珊瑚虫需要的有机物还可以少部分来自于浮游植物和鱼类的排泄物。近年来,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变化导致珊瑚的健康状况显著低,为探索环境胁迫下珊瑚的生理响应策略,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珊瑚虫易受施罗氏弧菌感染,排出虫黄藻变回白色,造成珊瑚的白化现象。这种珊瑚礁的前后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
(2)珊瑚虫与虫黄藻相互依存构成了______的种间关系,这种关系的平衡是维护珊瑚健康的基石。虫黄藻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这一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某海岛北侧是游客聚集地,水体浑浊度显著高于南侧。科研人员在该岛的南北两侧分别对两种优势造礁珊瑚(杯型珊瑚、滨珊瑚)采样,在相应水体环境下,检测它们体内虫黄藻的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由图1可知虫黄藻在两种珊瑚中的种群密度情况,与南侧相比,北侧______。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统计虫黄藻数目离不开的用具是______
②图2显示,南侧两种珊瑚体内虫黄藻的光合速率相对值均比北侧较高,最可能的原因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岛屿南、北侧两种珊瑚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并无明显差别,根据珊瑚虫营养方式推测,在水体环境变化的胁迫下,杯型珊瑚维持体内有机物供应最可能的策略是______,滨珊瑚维持体内有机物供应最可能的策略是______
6 . 图甲表示某长期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内,喜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比值的变化,图乙表示该种群一段时间内增长速率的变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a、b时刻种群的增长率相同,增长速率不同
B.若图甲cd段对应图乙BC段,则R表示死亡率/出生率
C.若在图乙B点时少量喜鹊迁出到其他地区,则该地区喜鹊的K值将增大
D.影响该地区喜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7 . 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研究人员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羊数量变化,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答出1点)。
(2)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地藏羚羊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图2是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和迁出,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加”“减少”“先增加后减少”或“先减少后增加”)。
(4)图2中,如果在第c年,该草原迁来少量藏羚羊,则该草原藏羚羊的K值将______,原因是____
8 . 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适宜条件下在培养瓶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连续测定7天。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2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有25个中格
B.培养瓶上层酵母菌较少,底层酵母菌较多,计数时应取中层溶液
C.滴加培养液后从一侧盖盖玻片,若观察视野如图2,则需要增加稀释倍数
D.图3视野内一个小格酵母,该小格酵母菌数目为7个
9 . 兴趣小组对校园池塘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调查,图1表示食物网,图2为该池塘中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增重相同时,体长为2.8cm的鲤鱼比体长为4.2cm的鲤鱼消耗藻类的能量多
C.若体长为4.2cm的鲤鱼群体增加10kJ的能量,理论上最少需要100kJ藻类
D.在藻类暴发季节,投放沼虾比投放相同体重的鲤鱼控制藻类效果好
10 .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A.自生原理B.整体性原理C.循环原理D.协调原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