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的代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0 道试题
1 .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_____;②表示 _______   
(2)光反应过程中,水在光下裂解产生   ________和氧气。碳反应生成的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大部分转变成为 ________ 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3)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分离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_的液面,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所含的色素是_______
2010高一·全国·竞赛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中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做环剥处理(仅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量,测得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为(3y-2z-x)/6g/cm3/h(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处的实验条件是(   
A.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2021-04-16更新 | 1480次组卷 | 34卷引用: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训练之光合作用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种子CO2释放总量与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Q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2)O2浓度≥10%,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
(3)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则有氧呼吸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无氧呼吸。
(5)根据图中曲线,说明粮食在____点下能延长贮存时间,原因是________
(6)若将实验材料换为等量花生种子,在只进行有氧呼吸时O2的吸收量将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 . 下图表示蚕豆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含碳化合物的变化。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程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⑤都能产生ATP
B.①过程需要的ATP主要由③过程提供
C.④过程产生CO2的同时,还能产生H2O
D.在人体细胞中能进行的过程是③④
5 . 将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和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2021-04-08更新 | 6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生物
6 . 下列各个作用中,哪些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发生的(  )
NADPNADPH             ATPADP                CO2C6H12O6
氧化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
A.①、③、⑦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⑧
2021-04-08更新 | 3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将一株绿色植物置于密闭锥形瓶中,如图所示。在连续60分钟监测的过程中,植物一段时间以固定的光照强度持续照光,其余时间则处于完全黑暗中,其他外界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得瓶内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可知( )
A.最初10min内,瓶内CO2浓度逐渐下降,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B.第20~30min内,瓶内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呼吸作用逐渐增强
C.第40~60min内,瓶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D.瓶内植物在照光时段内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平均为90ppmCO2/min
8 .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水稻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1是在30℃下测得的光强度对两种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图2在光强度为 1000μmol·m-2·s-1下测得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野生型植株,突变型植株更适合在高温强光下种植
B.30℃时,突变型植株比野生型植株在相同时间内合成更多有机物
C.在35℃下重复图1实验,A、B点向右上移动,且B的移动幅度比A大
D.在1200μmol·m-2·s-1光强下重复图2实验,C、D均向上移动
9 . 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过程②耗氧速率比③慢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葡萄糖不足
C.过程④耗氧速率降低和过程⑤耗氧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都是由ADP含量变化引起
D.对本实验数据的分析,不需要考虑因变量氧气浓度的影响
10 . 乙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下图是乙烯促进未成熟果实软化的作用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酶合成和加工的场所依次是______,纤维素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
(2)将未成熟的猕猴桃与成熟的苹果一起密封保存可促进其软化,这是因为成熟苹果可以释放______,该物质与猕猴桃细胞内______结合,调节纤维素酶基因表达的______过程,分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水解猕猴桃细胞壁的纤维素加速其软化。
(3)1964年,科学家进行离体实验发现,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14C-蛋氨酸,发现有14C -乙烯产生,由此推测______。1979年,美籍华人杨祥发发现,在无氧条件下,当供给植物14C-蛋氨酸时,检测不到乙烯产生,只有14C标记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累积,据此结果推测______
(4)科研人员对蚕豆的叶片使用不同浓度的ACC(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和乙烯光下处理3小时后,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每次随机选取5个视野,每个视野中随机选取6个气孔,每个处理重复3次,所得数据取______,实验结果如下表。由此可知光下单独使用ACC或乙烯处理叶片,均能______气孔关闭,且表现出______的特点。

ACC浓度(μmol/L)

0

25

50

100

150

气孔孔径/μm

11.96

10.88

9.75

7.92

6.54

乙烯浓度(μmol/L)

0

2.5

5

10

气孔孔径/μm

11.95

11.00

9.63

6.88


2021-04-02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