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018-06-10更新 | 9189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B.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均为果糖
C.细胞识别与糖蛋白中蛋白质有关,与糖链无关
D.糖类是大多数植物体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018-06-10更新 | 8504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3 .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纤维素B.胰岛素C.叶绿素D.血红蛋白
4 .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从酵母、果蝇到哺乳动物小鼠,饮食限制能显著延长成年生物体的寿命。
【提出提问】日常饮食成分复杂,究竞哪种成分与寿命延长相关?
【形成假设】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显著影响成年小鼠的寿命。
【实验设计】为证明上述假设而设计的实验记录如表3所示。

(1)在本研究中,实验对象选择小鼠相比选择酵母或果蝇的优势是小鼠________
A.采取有性生殖
B.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近
C.生命周期更长
D.遗传学研究更系统深入
(2)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质,较合理的实验变量Y1和Y2应设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实验】对照组喂养正常食物(Y0),实验组限制食物中的某种成分,然后记录小鼠的存活情况(即检测参数Z)。
【数据处理】
(3)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有助于对本研究假设作出迅速且准确判断的是_______

【实验扩展】
(4)若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限制对实验小鼠寿命延长具有显著效果,那么就实验变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选择是__________(从下列项目中选择)。
基因工程蛋白产物 蛋白质种类 氨基酸种类 多肽链长度
(5)为确定饮食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采用双缩脲法。该方法所用的Cu 2试剂与多肽链中的肽键反应,形成_____色络合物。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将血液中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组织的主要脂蛋白是
A.乳糜微粒B.低密度脂蛋白
C.高密度脂蛋白D.极低密度脂蛋白
2016-11-26更新 | 6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上海卷)
6 . 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C、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_中,其结构最初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糖类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上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a.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置)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b.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更正错误之后,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