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0 道试题
1 . 胆固醇在C-7位脱氢即得到7-脱氢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变成维生素D3,在动物体内胆固醇可转变为性激素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在血液中有运输功能,胆固醇还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P的吸收
B.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胆固醇转变成性激素过程有生物大分子参与
C.胆固醇、维生素D3、性激素的元素组成为C、H、O,其都可用苏丹Ⅲ进行检测
D.动植物细胞中的胆固醇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有利于调节膜的流动性
2 . 盐地碱蓬能生活在靠近海滩或者海水与淡水汇合的河口地区,它能在盐胁迫逆境中正常生长,与其根细胞独特的转运机制有关。下图是盐地碱蓬根细胞参与抵抗盐胁迫的示意图(HKT1、AKT1、SOS1和NHX均为转运蛋白)。请回答问题:
   
(1)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体现了液泡膜____________的特点,液泡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示各结构中H+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该差异主要由位于____________上的H+-ATP泵转运H+来维持的。为减少Na+对胞内代谢的影响,这种H+分布特点可使根细胞将Na+转运到细胞膜外、液泡内,该过程中转运Na+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
(3)在高盐胁迫下,当盐浸入到根周围的环境时,Na+借助通道蛋白HKT1以____________方式大量进入根部细胞,同时抑制了K+进入细胞,导致细胞中Na+、K+的比例异常,使细胞内的酶失活,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盐地碱蓬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Na+、 K+转运蛋白的功能,进而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由此推测,细胞质基质中的Ca2+对HKT1和AKT1的作用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激活”或“抑制”),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
(4)为验证Ca2+在高盐胁迫下对盐地碱蓬吸收Na+、K+的调节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实验:
①实验材料:盐地碱蓬幼苗、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含NaCl和KCl)、Ca2+转运蛋白抑制剂溶液等。
②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盐地碱蓬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高盐培养液M进行培养:
b.甲组加入2mL蒸馏水,乙组加入____________
c.一段时间后,测定高盐培养液中Na+、K+浓度。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与甲组相比,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说明Ca2+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细胞中Na+、K+的比例。
3 .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由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____________(填“内”或“外”)侧。
(2)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____________(填“鸡的红细胞”“人的红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


①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②如果这是肝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具有信息传递功能,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后,能加快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____________的功能。
③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填功能特性)。
2022-06-30更新 | 59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A卷·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过程中,分子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数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mRNA从细胞核经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共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B.叶肉细胞产生的CO2扩散进入相邻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
C.O2从红细胞中扩散进入肌肉细胞至少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D.抗体由内质网经高尔基体、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共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5 . 图1是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式图。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配制了一定初始浓度的含Mg2+、Ca2+和SiO44-培养液并均分为两组,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两组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质膜主要由______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糖类。
(2)水稻培养液中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其原因是水稻吸收_______的速率大于吸收Ca2+的速率。根据图2中水稻和番茄对SiO44-的吸收情况,初步得出结论:不同植物对_______ 的吸收速率不同。
(3)水稻、番茄对培养液中不同物质的吸收与图1中结构________(填序号)有关,体现了细胞质膜的选择透过性。
(4)一段时间后,植物部分叶片发黄,有同学推测,可能是培养液中缺乏Mg2+,为验证该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
6 . 如下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并对产生的多肽进行加工
B.结构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基质中分布着大量的色素和酶
C.结构丙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且内膜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
D.结构丁的选择透性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物质③无关
7 . 如图是携有特异性抗体的脂质体,它可作为靶向药物的运。载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③是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药物作用于靶细胞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B.被包裹的药物能进入靶细胞需依赖于脂质体和质膜的流动性
C.DNA、干扰素可被包在①处,被包在②处的是水溶性药物
D.脂质体中加入胆固醇可降低其通透性,从而减少药物渗漏
8 .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B.水分子以方式1跨膜运输不消耗ATP
C.水通道蛋白转运水分子时,水通道蛋白需要与水分子结合
D.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较多
9 . 根据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科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细胞对不同化学物质通透性的实验,可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细胞膜在电镜下呈现“暗-亮-暗”,由此提出膜都是三层结构的动态模型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流动镶嵌模型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
10 .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2023-07-30更新 | 513次组卷 | 56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高三第二次测试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