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真核细胞可以经历不同形式的程序性死亡,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一般认为是由渗透压导致的细胞膜破裂。但近期发现当细胞发出程序性死亡信号时,NINJ1蛋白被激活后在细胞膜表面聚集,形成类似“拉链”的聚合物,最终导致细胞膜裂解。如果通过单抗阻断NINJ1蛋白的聚集,则可以抑制细胞膜的破裂,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INJ1蛋白聚集形成类似“拉链”的结构,其跨膜部位的蛋白质具有亲水性
B.渗透压导致的细胞死亡和NINJ1蛋白介导的细胞膜裂解过程都受基因调控
C.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以发生在发育过程中的任何时期,但胚胎时期不会发生
D.单抗可能和NINJ1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NINJ1聚集,避免细胞裂解
2 . 触觉是人体与周围环境最为直观的交互形式,Piezo家族蛋白在触觉等机械力感知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当力作用于细胞膜时,膜张力的改变引起Piezo蛋白发生可逆形变,使Piezo蛋白通道开放,从而将机械力刺激转化为阳离子内向电流。Piezo蛋白的结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机械力刺激会使Piezo蛋白的“叶片”结构旋转,改变了蛋白质的___,使中央孔打开,引起阳离子内流。触觉、视觉、味觉等感觉从形成、传递到感知的生物学过程类似,即___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动作电位,电信号沿神经纤维向中枢神经传递,最终到达___的相关区域并产生感觉。
(2)研究者从Piezo家族蛋白的某些候选蛋白中筛选出与触觉信号产生相关的蛋白质,构建了许多特定蛋白质不表达的细胞系,以研究某1种蛋白质的功能。这种控制自变量的方法采用了___原理。实验过程及检测如图所示。若在Piezo2蛋白不表达的细胞系中,机械力刺激后___,则证明该蛋白质与触觉产生相关。为进一步证明Piezo2蛋白的作用,研究者构造了该蛋白质过量表达的细胞系,给予机械力刺激后,实验现象是___

(3)为了解Piezo2蛋白是否单独感应机械力刺激,研究者将该蛋白质固定到人工脂质球上,对脂质球进行机械力刺激,并用电极检测。人工脂质球的基本支架是___,采用人工脂质球的目的是___。如果Piezo2蛋白可以单独感应机械力刺激,则实验现象是___
3 . 选择适宜的实验方法有利于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探究。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科学过程或结果实验方法
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完全归纳法
B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C分离定律的建立过程与发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假说—演绎法
D种群的“S”形增长模型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建构模型中的物理模型法
A.AB.BC.CD.D
4 . 科学发现的过程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运用。下列关于生物学知识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是科学家通过对动植物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并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的结论
B.流动镶嵌模型是解释细胞膜分子结构的一种假说,其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在0℃下经过40min,融合细胞仍然一半发绿色荧光,一半发红色荧光,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不具有流动性
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高于通过人工脂质体的,由此可推测,细胞膜可能存在特殊的输送水分子的通道
5 . 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图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合成小窝蛋白的原料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_____,用文字和箭头简要概述合成过程_____
(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余两段均位于细胞的_____中。
(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推测_____
2023-12-2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宜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6 .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与其结构特点有关
B.生物膜上转运蛋白所承载的功能与其独特空间结构相适应
C.H+载体蛋白运输H+,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改变
D.线粒体内膜含有许多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重要场所
7 . 膜流是指由于囊泡运输,生物膜在各个膜性细胞器及质膜之间的常态 性转移,囊泡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如图所示,其中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V-SNARE)和T(T-SNARE)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

(1)一般认为膜流的起点是细胞膜,与之对应的物质运输方式为_____,胞内膜流的中枢为_____
(2)囊泡膜的结构支架是_____。原核细胞不存在膜流现象,原因是_____
(3)据图分析,囊泡与靶膜之间的识别及融合条件是_____,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 功能。
(4)某同学预采用3H标记亮氨酸羧基的方法探究某一外分泌蛋白通过膜流运输的过程,请评价一下该方案是否可行,并给出恰当理由:_____
2023-11-18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素养检测生物试题
8 . 细胞结构和功能正常情况下,溶酶体内的pH 约为 5,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会在离开细胞之前被溶酶体摧毁。最新研究发现,β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溶酶体会被去酸化,因此,这些冠状病毒进入溶酶体后仍然完好无损,且能借助溶酶体离开受感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B.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无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和运输
C.β 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活性降低
D.β 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去酸化的溶酶体中快速繁殖
9 . 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科研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发现庆大霉素会使膜脂质的氧化反应增强,从而破坏膜磷脂的不对称分布,最终导致膜的流动性下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细胞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是对称分布的
B.庆大霉素可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线粒体膜来抑制其增殖
C.庆大霉素对包括病毒在内的大多数病原体均有抑制作用
D.庆大霉素可抑制浆细胞合成抗体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
10 . ABC转运器最早发现于细菌,是细菌质膜上的一种运输ATP酶,属于一个庞大而多样的蛋白家族,他们通过结合ATP发生二聚化,ATP水解后解聚,通过构象的改变将与之结合的底物转移至膜的另一侧。多药物抗性运输蛋白(MDR)是真菌细胞膜上的ABC转运器,与真菌类病原体对药物的抗性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没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其细胞膜更加多功能化
B.ABC转运器是一种膜蛋白,可能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C.MDR能将外界的药物分子主动吸收到细胞内部,从而使真菌产生耐药性
D.ABC转运器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