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被动运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三峡库区支流通常在春夏之交和夏季爆发大规模蓝藻及绿藻水华,课题组成员对水华优势藻中蓝藻的CO2浓缩机制(CCM)进行研究。CCM包括三个部分:无机碳跨膜转运,羧体内CO2固定,逃逸CO2部分回收。蓝藻细胞中,碳酸酐酶(CA)是一种含锌的金属酶,可以催化OH-+CO2⇌互相转化,存在着α-CA、β-CA、γ-CA类型,在不同位置,CA催化方向有所差异。水体中无机碳形式主要有CO2(或H2CO3) 、等,A~D为运载体,①~⑤为生理过程, Rubisco是催化五碳化合物(RUBP)和CO2或O2反应的酶,PGA是三碳化合物,PSⅠ和PSⅡ是光合系统,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蓝藻光合作用光反应场所在_____,过程_____(填①~⑤)需要提供能量。
(2)蓝藻中存在无机碳跨膜转运机制,从而能够在细胞质内积累高出细胞外500~1000倍无机碳,蓝藻细胞周层区域由于PH和外泌α/β-CA催化等原因,水体无机碳主要以_____(CO2/)形式进入细胞质,从而达到浓缩碳的目的。上图中和Na+通过运载体A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_____(是/否)相同。利用载体C逆浓度运输的物质为_____,H+通过D运出细胞由_____提供动力。
(3)羧体在蓝藻CCM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细胞中绝大部分Rubisco位于羧体内。羧体第一个功能就是充当微室,羧体对透性强,在羧体内存在许多β/γ-CA可以将进入羧体内催化成CO2形式,使羧体内CO2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过程_____(填①或⑤)进行。羧体第二个功能可以防止CO2逃逸,目前有部分学者认为羧体鞘由蛋白质组成,对气体透性低,有的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可能是羧体中Rubisco和β/γ-CA排布引起。在羧体内两者紧密排列在一起,_____排列在中间,_____排列在周围,CO2生成后立即参加①过程反应,以防CO2逃逸。
(4)逃逸CO2部分回收,科学家利用蓝藻大量吸收CO2后,很难观察到CO2泄漏现象。原因是位于细胞_____上有许多β-CA将CO2转化成,使细胞内_____(填上图中场所)处CO2浓度最低,CO2很难逃逸出细胞。
2 .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科研人员利用宫颈癌细胞——海拉细胞开展了系列研究。
(1)人参皂苷为固醇类物质,以________方式进入海拉细胞,影响其生命活动。科研人员分别在正常条件和无血清条件(模拟不良环境)下利用适量的人参皂苷处理海拉细胞,采用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如图1。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人参皂苷几乎不起作用,在无血清条件下可以促进细胞凋亡,依据是________


注:R3区域表示细胞碎片       R4区域表示凋亡早期细胞     R5区域表示凋亡晚期细胞
R6区域表示正常细胞                 PI和AnnexinV代表两种染料图中每个点代表一个细胞
(2)研究表明,在环境不良时,癌细胞通过提高自噬作用将内源性蛋白质和细胞器在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降解,为其生存提供________。已知LC3为细胞自噬程度的指示蛋白,科研人员检测了不同处理下海拉细胞LC3的含量,结果如图2。发现在无血清条件下海拉细胞自噬________,人参皂苷处理后海拉细胞自噬________

(3)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人参皂苷对海拉细胞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
(4)欲为上述机制进一步提供证据,请选出合理的方案与对应的结果________
①在正常条件下培养海拉细胞并加入适量人参皂苷
②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海拉细胞并加入适量人参皂苷
③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海拉细胞并加入适量人参皂苷与自噬抑制剂
④在无血清条件下培养海拉细胞并加入适量人参皂苷与自噬诱导剂
⑤细胞凋亡率上升
⑥细胞凋亡率下降
3 . I、我国研究者初步揭示了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机体恶心、呕吐等防御反应的神经通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厌恶中枢”激活后可引发大脑皮层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呕吐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行为。

(1)图中Ca2+进入肠嗜铬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
(2)感觉神经末梢的受体与5-HT结合后产生兴奋,此时___________。
A、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C、兴奋部分膜外电位为正
D、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
(3)图为脑干中某突触结构示意图,在该结构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__________(选择正确的编号并排序)

①Ⅱ上的离子通道打开②突触小泡与I融合③神经递质降解酶进入细胞X④蛋白M进入细胞Y⑤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⑥I产生动作电位
(4)研究者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随即研究者在小鼠肠道内注射某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樱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张口),是由于樱桃味糖精溶液___________。
A、转变为了条件刺激
B、使呕吐中枢兴奋
C、使厌恶中枢兴奋
D、与肠嗜铬细胞毒素受体结合
II、研究发现,脑干中有多种神经元,其中只有表达速激肽基因的神经元(M)能接收到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并通过释放速激肽传导信息。临床研究发现,化疗药物会激活癌症患者与上述相同的神经通路。
(5)科研人员研发出针对化疗患者的抗恶心药物,结合上述信息以及图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需答出2点)
5-HT也参与人体的体温调节。5-HT综合征患者会因持续肌肉收缩导致体温升高,并伴外周血管收缩反应。
(6)结合已有知识,简述5-HT引发体温升高的调节过程:__________
(7)正常人体温升高后,可以调节体温下降的方式有___________
①反馈调节             ②分级调节             ③神经-体液调节
2023-05-16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等级性考试生物试题
4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溶酶体H通道的首次发现
溶酶体作为细胞中的“回收站”,内部含有的酸性水解酶能将蛋白质等物质降解。其内部偏酸的环境(pH约为4.6),既能保障溶酶体功能,又能防止酸性水解酶泄露后(细胞质基质中的pH约为7.2)破坏正常结构。
溶酶体内部pH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V—型质子泵(V-ATPase)在此发挥了重要功能。V—ATPase能够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逆浓度梯度转运进溶酶体内部。研究者曾推测,要实现H+的精确调节,溶酶体膜上必然要有H+通道以实现H+快速外流。两套功能相反的系统协同工作,才能实现溶酶体pH的精确调控(如图1)。

为了找到这一“预设存在”的H+通道,我国科学家对一系列膜蛋白逐一进行过表达测试。最终发现当T蛋白过量表达时,记录到的从溶酶体膜内流向膜外的“H+电流”比对照组高出了20倍;与此同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T基因后,即使将溶酶体膜内的pH调整为更酸的3.5,也记录不到任何电流信号。这些结果表明T蛋白就是介导H+流出溶酶体的通道。
但是此前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T蛋白是K+通道。对比分析发现,当初在研究T蛋白功能时忽略了pH对通道蛋白的影响,而我国科学家是将溶酶体内的pH设定在4.6这一生理条件下开展的实验。在这一pH条件下,通过T蛋白的离子主要是H+而非K+,且定量计算结果显示T蛋白对H+的通透性是K+的5万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蛋白活性受溶酶体内的H+浓度调控。溶酶体内pH高于4.6时T蛋白活性降低(图2),而pH低于4.6时T蛋白活性增加。
(1)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最初在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合成。若溶酶体的酸性水解酶泄露至细胞质基质,会因pH改变影响酶的__________而导致活性降低。
(2)根据图1推测H+通过H+通道运出溶酶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溶酶体的实验结果支持溶酶体膜上存在H+通道的有___________。
A.抑制V-ATPase的功能,溶酶体内的pH迅速上升
B.膜内pH4.6膜外7.2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
C.若膜内pH调至3.5,膜内向膜外的H+电流将更强
D.膜内为中性或碱性时,能测到膜内向膜外的K+电流
(4)结合文中信息并仿照图1、图2,在下图中画出当pH低于4.6时氢离子流动情况______

(5)科学家在帕金森病人群体中找到众多溶酶体相关基因的突变,其中一种T基因的突变会使溶酶体膜上T蛋白数量减少,导致__________,使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中堆积,诱发帕金森病。
2023-01-12更新 | 41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5 . 回答下列问题:
I、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具有多种转运蛋白,其重吸收葡萄糖的机制如图1所示。人体通过抗利尿激素(ADH),促进肾集合管处水分的重吸收,机制如图2所示。肾脏的功能受到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如果调节机制障碍,机体将出现代谢类疾病。

(1)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质膜的基本骨架是(       )。(单选)
A.镶嵌排列的蛋白B.突起的细胞骨架
C.磷脂双分子层D.胆固醇骨架
(2)对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
A.葡萄糖经GLUT进入组织液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B.Na泵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处于低钠状态,有利于肾小管腔葡萄糖重吸收
C.细胞质膜两侧的葡萄糖浓度差越大,GLUT的转运效率越高
D.糖尿病患者常SGLT基因突变,导致重吸葡萄糖效率降低,引起尿糖
E.近曲小管附近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和钠离子可以扩散到血浆和淋巴
(3)神经系统在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
B.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调节过程中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D.兴奋引起突触小体上Ca2+通道打开
(4)人体长时间不摄入水分,血浆渗透压_____(升高/不变/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增加/不变/减少),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5)肾集合管处重吸收水分减少,人体排尿增多。尿崩症患者每天排尿量4-5升,远超于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图中①-⑥过程中,_____过程异常会导致尿崩症的发生。(编号选填)
II、研究人员对1名尿崩症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患者ADH受体基因正常,但是却含有2种突变的AQP2基因,记为A和B.为了验证A和B是否能引发尿崩症,研究人员将正常的AQP2基因、基因A和基因B扩增出来,并在体外转录出mRNA.然后将3种mRNA和水分别注射到4组蛙卵母细胞(低渗情况下不吸水),并将其置于低渗溶液中观察卵母细胞吸水情况。

实验结果:
注射物质蛙卵母细胞膨胀速率(微米/秒)
正常AQP2mRNA196
AmRNA17
BmRNA18
20
(6)请根据图所示结果,引发患者尿崩症的原因是_____(A/B/AB)。请写出你的分析过程:_____
2023-02-03更新 | 35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七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生物期末生物试题
6 .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血压的形成与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以及细胞外液总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细胞外液总量的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图1为血管平滑肌收缩原理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血压调节机制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受到惊吓时,支配心脏的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血压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2)图1中,NO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神经元,其作用是促进_______,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间延长,从作用效果上分析,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3)药物A是一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据图1分析,其降压原理是通过_______________来达到降压效果;而药物B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据图2分析,其降压原理是_______
7 . 科学家发现一种质膜蛋白CHIP28并推测其可能与水分子进出细胞相关,将CHIP28的mRNA注入到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一段时间后将注入和未注入mRNA的两组卵母细胞置于低浓度溶液,持续观察细胞变化结果如图,初步证明科学家的推测是正确的。随后在许多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相继发现了类似运输水的通道蛋白,并将其统称为水通道蛋白(AQPs)。

(1)结合图文判断,___________(甲组/乙组)为注入了CHIP28蛋白mRNA的卵母细胞。该组细胞在置入低浓度溶液前细胞内发生了_____________。(选择编号并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细胞核CHIP28基因转录             
②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CHIP28
③核糖体合成CHIP28                                 
④囊泡运输CHIP28并整合到质膜
(2)该实验选用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作为材料,主要原因应是        
A.该卵母细胞体积较大,便于注入mRNA
B.该卵母细胞体积较大,便于观察形态变化
C.该卵母细胞胞内溶液浓度较低
D.该卵母细胞质膜对水的透过性较低

(3)研究发现,甘油分子可经AQPs顺浓度梯度跨膜,此跨膜方式为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4)不同生物体内AQPs种类和数量差异性较大,与其生活环境、移动的局限性、主动获取水源的能力等相关。已发现大豆约有60多种AQPs,脊椎动物约有11-13种,小球藻约有5种,据此推测,水稻的AQPs种类最可能为
A.75种B.33种C.15种D.7种

AQP4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水通道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上分布较多,若免疫系统产生针对AQP4的抗体,会造成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继而导致髓鞘受损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5)据资料分析,NMOSD是一种________ 病。AQP4被免疫系统识别为______,并引发了机体的 ___________ 免疫。(编号选填)
① 免疫缺陷病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活性物质       ④抗原 ⑤特异性免疫       ⑥非特异性免疫⑦细胞免疫⑧体液免疫
(6)免疫系统中存有一个补体系统,补体是由系列蛋白质组成,激活后能发挥免疫作用,NMOSD的产生与补体密切相关:抗体与AQP4结合后,激活相应补体,补体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造成细胞的损伤和裂解死亡,最终导致NMOSD。据此分析,补体应属于_________(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其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细胞类似。
(7)为验证MNOSD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用小鼠脊髓进行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组①:AQP4基因敲除小鼠脊髓+抗AQP4抗体+补体
组②:野生型小鼠脊髓+抗AQP4抗体
组③:野生型小鼠脊髓+补体
组④: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
8 . 光系统II和光系统I共同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过程,是完成光反应必需的结构。图1为光反应中电子传递过程示意图,其中实线代表H+传递,虚线代表e-传递,PQ既可传递e-,又可传递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系统II由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构成,前者在光能的激发下产生高能电子,电子最终由_____________提供。
(2)光系统II产生的e-在类囊体膜上传递给______________用于合成NADPH。伴随着高能e-的传递,实现了H+在膜B侧的积累,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图中B侧为_____________(填“叶绿体基质”或“类囊体腔”)一侧。
(3)类囊体膜两侧的H+梯度可为ATP合酶催化过程提供能量.最终实现光能转换为_____________。ATP合酶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2.57∶2,而暗反应阶段消耗的ATP与NADPH的数量比是3∶2。据此,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电子在传递至光系统I后会启动循环电子转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强光下植物会产生过多电子导致活性氧增加,进而促进了叶绿素的降解.引发细胞凋亡。C37蛋白为一种位于类囊体中的膜蛋白,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MV(一种可产生活性氧的物质)对野生型和C37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处理,检测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2所示。实验中的不同浓度的MV用于模拟_____________环境。实验结果显示,C37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_____________野生型,推测C37蛋白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危害性比较大,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图1是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肠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有关的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图中Na-KATP酶的功能有____
(2)图示小肠上皮细胞以____为载体,通过____(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GLUT运输葡萄糖的动力来源是____
(3)膳食纤维能够降低高糖食物摄入后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而控制餐后血糖。科研工作者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小肠细胞吸收和转运葡萄糖的影响。相关结果见下图(正常组、低、 中、高剂量组的脱脂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溶液质量浓度分别是0、2、4、8 mg/mL) 。

   

α-葡萄糖苷酶可将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临床上常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作为降血糖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由图2可知膳食纤维降低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可能是影响了α-葡萄糖苷酶的____
(4)根据图3、4的实验结果,推测膳食纤维能够降低餐后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从而控制餐后血糖水平的原因是____
2024-05-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