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图为细胞呼吸过程的某一环节。研究发现,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存在H浓度差时,H顺浓度经ATP合酶转移时驱动ATP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ATP合酶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
C.图中的NADH都来源于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的分解
D.若线粒体内膜结构遭到破坏,ATP的合成效率会降低
2 . 图1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2为探究密闭装置中不同温度对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产生O2与消耗O2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
B.图2温度为t2时,氧气的去向仅被线粒体利用
C.图2温度为t3时,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12.5mg/h
D.图2温度为t4时,植物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 . 向盛有5%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条件下测得相同时间内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细胞呼吸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氧浓度为b时,丙酮酸中的碳元素可在线粒体基质转移到CO2和酒精中
C.氧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2倍
D.氧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4 . 下图是细胞中乳酸与葡萄糖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肌肉中的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后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B.当线粒体基质产生的乳酸过量时,部分乳酸会生成葡萄糖
C.当细胞缺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数量可能会减少
D.图中线粒体生成的ATP中所含的能量高于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左图所示为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H+转运和ATP合成过程,右图所示为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过程,①~⑤表示过程,⑥~⑧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⑤都表示H+的跨膜运输过程,其中①③属于主动运输
B.左图中的NADH来自于丙酮酸、酒精或者乳酸的分解
C.P680和P700含有光合色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
D.ATP的合成与H+的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有关
6 . 如图甲表示某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将该植物放在不同浓度的CO2的环境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若在缺镁环境中培养,图甲中B点右移,C点左下移
B.图甲中A点产生能量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C.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B点左移,C点右下移
D.图乙曲线d点到e点,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浓度降低,e点到f点,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浓度降低
7 . 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1所示

(1)据图1可知,蛋白A位于_____(细胞器)膜上,蛋白S与蛋白A结合,使Ca2+_____方式进入该细胞器腔内,随后Ca2+进入线粒体,Ca2+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的_____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合成。
(2)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据此推测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_____(填“单”或“双”)层磷脂分子构成,原因是_____
(3)蛋白S基因突变后,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
(4)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白,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H+通过F0F1ATP合成酶流至线粒体基质,驱动ADP形成ATP,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H+还可通过UCP2蛋白流至线粒体基质,此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_____,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_____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利于御寒。
(5)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
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之一
D.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
8 . 图甲表示水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b与图乙中b对应的光照强度相同
B.图甲中的c时,水稻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图乙的c点之前水稻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为a时,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9 . 水是生命之源,在细胞中许多代谢活动都与水有密切关系。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1有关甲中1、2、3共同构成__________,某小组完成该实验探究后,绘制如图2相关曲线,说明随溶液浓度的增加,B/A值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丙图中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其中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__________;此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3)发生乙、丁反应的膜状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丁反应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
2020-10-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期末)生物试题
10 . 科研人员研究了金鱼藻和苦草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特点,请据图回答:

(1)科研人员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时金鱼藻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d和e相比,C3消耗速率更快的是__________
(3)实验条件下,当两者净光合速率相等时,苦草的实际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金鱼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分析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曲线,可知___________更适于底层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