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无氧呼吸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为探究氧气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分别将酵母菌置于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甲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________;图甲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________b点种群增长速率。b点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和细胞呼吸产生的代谢废物使培养液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图甲中曲线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曲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造成酵母菌增殖速率较慢。
(3)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连续3天取样计数;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试管底部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将培养液加入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测得平均每个中方格内有24个酵母菌,则1L酵母菌培养液含有的酵母菌数约为_____________个。
2 . 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一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进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3 . 如图甲是酒精和醋酸发酵的装置图,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b
C.醋酸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酒精发酵
D.乙图中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反应场所不同
2022-03-28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绿萝又名黄金葛,喜湿润环境,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有害气体,它的花语是“守望幸福”。图甲是绿萝细胞内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①-④代表生理过程,Ⅰ-Ⅶ代表物质,图乙为不同条件下测定的绿萝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据图回答:

(1)图甲中催化过程②④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产生的物质Ⅱ是__________。与有氧呼吸的相比,图中无氧发酵的产物中特有的是_______
(2)图甲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的物质和消耗的物质可互为供给利用的除了糖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限制a~b段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乙中c点时绿萝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在干旱环境的蝴蝶兰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丙所示;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如图丁所示。绿萝的CO2同化过程如图戊所示。

白天,蝴蝶兰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晚,蝴蝶兰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6H12O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午10:00点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蝴蝶兰和绿萝细胞中C3含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7-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人员选取运动训练有素者与不常运动者(未训练者)分别进行相同相对强度的运动,运动后测量血液中乳酸浓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未训练者血液中出现乳酸的时间不早于训练有素者
B.乳酸是丙酮酸在人体线粒体基质中转化而来的
C.训练有素者相对运动强度达75%时丙酮酸都不能彻底分解
D.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6 .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 mg/dL。

(1)据图1分析: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主要是_________。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____________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____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仅仅是细胞呼吸加强引起的,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___。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
7 . 下图表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 表有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产生的 ATP 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写出图示表示的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 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 1h 分别测定 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坐标图。

①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_____________小时 、第_____________小时(填时间)的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②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 需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