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生长于此的植物形成了适应干旱环境的对策,为探究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某科研小组分别对植物甲、乙进行干旱处理,对照组正常浇水,测定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气孔导度(molH2O·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处理

植物甲

植物乙

植物甲

植物乙

植物甲

植物乙

正常浇水

19.34

9.36

0.45

0.42

5.56

3.25

干旱5天

10.26

7.38

0.42

0.29

2.36

3.08

干旱10天

3.23

6.25

0.38

0.11

1.22

2.91

注:气孔导度是度量植物气孔开度的指标,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度越大
(1)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终产物有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随干旱天数的增加,植物乙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与_____________有关,植物甲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若给对照组植物提供H218O和CO2,合成的(CH2O)中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18O,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干旱环境下,一些植物叶片叶面积减小、气孔下陷,其适应环境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
2 . 大豆和其他作物间作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其中大豆—玉米的间作种植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模式。某农业研究所研究了大豆、玉米的单作及两者间作模式下,两种农作物的光合指标及产量,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模式叶绿素含量/(mg·g-1胞间CO2含量/(μmol·m-2·s-1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单株平均产量/g
单作大豆2027916103
玉米5030618265
间作大豆243071184
玉米5832022505
(1)与单作相比,间作使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升高,这会导致大豆吸收的__________光明显增多。
(2)大豆—玉米间作后,玉米的产量明显提高。据表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2点)。
(3)研究人员认为,大豆—玉米间作对于两种农作物并不能都实现增产,其依据是___________
(4)某地积极推广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收获大豆、玉米后,再将秸秆还田。结果发现每亩地能够减少约10公斤氮肥的使用量,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有所提升。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 . 连续48h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和玉米植株CO2吸收(或释放)速率,得到下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中呼吸作用强度不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前3小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B.若改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c点的位置将下移
C.由图可知在叶肉细胞中,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刻为第6、18、30、42小时
D.实验中该植物前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小于后24小时有机物积累量
4 . 粮草间作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单一种植结构,提高单位产量的有效途径。苜蓿是重要的经济牧草,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苜蓿的根有极强的吸水能力,玉米植株的高度高于苜蓿植株的。某实验小组探究了玉米和苜蓿在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光合作用的情况,以及间作距离对苜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作相比,间作时玉米和苜蓿的光合速率均有所下降。结合题干信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间作时,要保持适当的行间距和通风,其作用是_________
(3)苜蓿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_________上。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间作距离较小时,苜蓿叶绿素的含量明显较高,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
(4)从作物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角度分析,“一深一浅”的两种作物更适合间作,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B.光照强度高于P时,突变型的暗反应强度高于野生型
C.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光照强度高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2017-08-08更新 | 3810次组卷 | 60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6 . 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光反应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间隙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3所示。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升,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9-27更新 | 4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高三学业质量检测(四)生物试题
7 . 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温度恒定且适宜的密闭透明玻璃小室内,给予一定的光照,定时测定CO2含量。一段时间后,甲、乙装置内CO2含量均不再变化且甲装置内CO2含量较乙装置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状态时,甲、乙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B.实验过程中甲、乙两植物的呼吸速率相同且一直保持不变
C.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乙植物低,可能与固定CO2的相关酶活性低有关
D.若将甲、乙两种植物放在上述同一密闭装置中,一段时间后乙植物可能先死亡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我国北方日光温室栽培蔬菜因长期高温而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为探寻有效的缓解措施,科研人员以生长状况相似的盆栽番茄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对照组应该是在_____条件下进行的。
(2)由实验结果可知,高温会抑制盆栽番茄植株有机物的积累,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两点即可);适当增施CO2______(填“缓解"或“加剧”)高温对盆栽番茄植株有机物积累的抑制作用,请从光合作用原理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与常温条件下增施CO2相比,高温条件下增施CO2对盆栽番茄植株有机物积累量的影响______(填“大”或“小”),科研人员认为可能是由于番茄叶片中的光合产物输出率较低,光合速率下降所致。据图分析,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9 . 某种海藻能分泌一种催化海水中HCO3-形成CO2的酶。研究小组分别在2. 2mol/L和8.8mol/L两种HCO3-浓度的海水中培养生长状态一致的该海藻,测定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在2. 2mol/L的HCO3-浓度条件下,温度从20℃升至30℃时,海藻的最大光合速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该条件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后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在HCO3-浓度为2. 2mol/L的环境中,海藻在30℃条件下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的最小光照强度)高于20℃条件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将在8. 8mol/L的HCO3-环境中培养的海藥移入2.2mol/L的环境中,重新进行上述实验,则海藻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将______(填“左”、“右”或“不” )移,图中可证明该观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将该海藻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3-20更新 | 4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甘肃省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在研究原产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时,发现部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存在C4途径,而地球上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C3途径。下图是玉米的光合作用途径(含C4,C3途径)和花生的光合作用途径(只有C3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PEPC酶能催化叶肉细胞周围的CO2______生成C4酸,C4酸进入维管束鞘细胞再分解为CO2供暗反应利用,由此可见,玉米和花生的C3途径分别发生在______细胞。
(2)研究表明,PEPC酶与CO2的亲和力比Rubisco酶与CO2的亲和力高60多倍,由此推测,在晴朗夏季的中午,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可能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原因是______。请你利用玉米和花生植株,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上述推测(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
(3)已知光合作用中产生ATP的常见方式是叶绿体利用光能驱动电子传递建立跨膜的质子梯度(△H),形成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推动ADP和Pi合成ATP。已知NH4Cl可消除类囊体膜内外的质子梯度(△H),科研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NH4Cl溶液处理玉米的两种叶绿体,并测定ATP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处理

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活力

μmolesATP/mg·chl-1·h-1

μmolesATP/mg·chl-1·h-1

对照

91.10

135.9

1×105

85.82

104.7

1×10-4

77.09

76.24

1×10-3

65.18

35.23

5×10-3

55.39

5.49

①随着NH4Cl溶液浓度的增加两种叶绿体产生ATP的相对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其中______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相对含量下降得更明显。
②根据实验结果,对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产生ATP的机制进行推测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