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净光合与呼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列关于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两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是净光合速率为0时的温度
B.图2中,C 点对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来说,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C.图3中A、B两点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点
D.若呼吸作用的原料全部为葡萄糖,则图1中30℃时10h需消耗葡萄糖15mg
2 . 某科研团队设计实验探究干旱预处理后高温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处理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气孔导度

相对叶绿素含量/(mg·g-1

正常

18.42

0.53

2.07

高温

10.06

0.20

0.37

干旱后高温

16.53

0.42

1.98

(1)小麦体内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有____。据表分析,高温使叶片中叶绿素作相对含量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减少,直接影响暗反应,最终影响(CH2O)的生成量,同时,____增强,进而导致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下降。
(2)与高温组相比,干旱后高温处理组的小麦净光合速率较高,据表分析,可能的调节机制是____
(3)研究者认为,与其他两组相比,高温处理组处理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高温导致类囊体断裂甚至解体。请设计一个最简单观察实验进行证明(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
3 .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强光下,激发态叶绿素会与氧分子反应形成单线态氧而损伤叶绿体,然而类胡萝卜素可快速淬灭激发态叶绿素,起到保护叶绿体的作用。下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杏树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S1~S5表示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段杏树叶肉细胞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造成MN段波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
(2)图中B点时,该杏树的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_____呼吸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经过这两昼夜,该杏树仍正常生长,则有机物的积累量在图示_____(填字母)时刻达到最大值。图中S2明显小于S4,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图中FG段CO2吸收量下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在强光条件下,与正常植株相比,缺乏类胡萝卜素的突变体的光合速率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25 ℃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________
(2)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消耗量。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从25 ℃提高到30 ℃时,a点将________移。
(4)若其他条件不变,对该植物追施适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强,原因是N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中的许多重要物质如________(至少一例)的组成成分。
(5)光照条件下若玻璃罩内低氧高二氧化碳时,细胞内的Rubisco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经一系列变化后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
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
②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细胞内O2/CO2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此时有利于________(光呼吸/光合作用)过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麦、玉米、大豆是重要的农作物,研究人员在晴天、适宜温度下测得大田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CO2吸收速率,单位:μmol·m-2·s-1)日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玉米和小麦产生氧气的速率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理由是_______
(2)若在11时天气突然转阴,则短时间内大豆叶片叶绿体中[H]和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
(3)11时~13时玉米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原因可能是_______
(4)农业生产上经常采用“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轮作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原因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6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晴朗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的完全营养液中,并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 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 大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变化曲线,图丙是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 室,测定在特定光照强度下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图乙中______点相对应,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图甲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在“24 h”时比“0 h”有何变化?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__
(2)若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当光照强度由图乙M点向N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变化时,有色液滴会______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2021-09-04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将一株绿色植物放进透明的密闭玻璃容器中,在夏季晴朗的一昼夜内连续监测容器内的 CO2浓度,绘制图甲;图乙表示该植株某个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 a~f 代表O2或 CO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光合色素位于_____上,在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CaCO3粉末的目的是_____,滤纸条上条带最宽的是_____(填色素名称)。
(2)经过一昼夜,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____(增多/减少)。若在 8 点钟时用黑布盖住玻璃罩,则叶肉细胞内 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在短时间内会____(增多/减少)。
(3)图甲中 EF 段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较快/较慢),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
(4)D 点时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_____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小于/等于),在此时刻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有_____(填写图乙中的字母)。
8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24 h内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FG段CO2浓度下降较慢,是因为中午温度较高,为减少水分的散失,气孔关闭,从而使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较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此时,叶肉细胞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
(3)一天中,植株是否生长?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植物光合作用受NaCl溶液的浓度的影响。下表为假检草和结缕草在NaCl溶液影响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细胞间隙中CO2浓度变化的实验数据,不考虑盐浓度变化对两种植物吸水能力影响的差异,请回答。

注: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对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
(1)NaCl溶液浓度过高,可导致根毛细胞的___________和细胞壁发生分离。
(2)高浓度的NaCl溶液影响磷脂分子的形成,直接抑制植物光合作用___________阶段,短期内细胞内C3含量相对会___________
(3)第(2)小题中,研究者认定相应阶段受到影响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表分析你认为NaCl溶液的浓度从0.6%上升为0.8%时,对___________植物影响较大,理由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能提高土壤里无机盐的利用率,保持土壤肥力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