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8 道试题
1 . Hela细胞是1951年从一位美国黑人妇女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Lacks)宫颈分离得到的宫颈癌细胞,图1为Hela细胞细胞周期示意图及各时期时间。cAMP(环化一磷酸腺苷)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化学分子。研究表明,cAMP对Hela细胞的G2/M/G1期均有抑制作用,大致机理如下图2所示。信号分子1和信号分子2可结合在细胞膜的受体上从而影响cAMP的合成水平,继而促进或抑制细胞分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Hela细胞至今仍存活,说明其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B.A时期Hela细胞内主要进行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的合成与核糖体的增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C时期
C.根据图2可知,信号分子1促进Hela的G2/M/G1期。
D.以足量的cAMP刺激Hela细胞再用培养液培养,预计约6.1小时后,所有Hela细胞的增殖进程都会停滞。
2 . 下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精巢中正在分裂的甲细胞和乙细胞,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其中两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着丝粒附时间的变化,发现其依次出现在细胞①~③(或①~④)的不同位置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和乙细胞中均标记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
B.甲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③位置时,细胞内的染色单体数为0
C.乙细胞的着丝粒从②到③位置的过程中仍保留着染色单体
D.乙细胞的着丝粒到达④位置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为2
3 . 3种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HBZ)和5种β珠蛋白基因(HBB、HBD、HBG1、HBG2、HBE)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结构中珠蛋白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HBA1基因
B.3种α珠蛋白基因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自由组合
D.5种β珠蛋白基因都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2024-03-11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生物试题
4 . 下图为某生物(2N=8)精巢中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则②阶段可能为减数分裂Ⅱ后期
B.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的变化,则a值为4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则a值为1
D.精巢中可同时观察到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和减数分裂的细胞
18-19高二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5 . 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图2是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AB段的形成是由于DNA复制,图2中丙细胞将发生CD段所示的变化
B.图2中乙代表的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图2中甲、乙、丙中所含染色体数目分别是8条、4条、4条
D.图1中D点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A点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2023-07-13更新 | 17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某科研小组对蝗虫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组别

A组

B组

C组

染色体数目(条)

46

22

11或12

A.A组细胞中均含有2条X染色体
B.B组细胞只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C组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三组都有部分细胞具有染色单体
7 . 将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2n=8)所有核DNA双链均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又分别完成减数分裂,发现其中有一个基因型为AXBY的异常精细胞。若无其他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利用15N的放射性追踪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移动位置
B.因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导致了该异常精细胞的形成
C.分裂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核DNA分子占1/2
D.正常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条或1条或2条X染色体
2024-02-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8 . 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 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 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 CDK1 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 BYDV )的 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 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 BYDV 的细胞中 CDK1 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 DNA 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 CDK1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
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 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C.感染 BYDV 细胞中,M 蛋白可能通过抑制 CDK1磷酸化影响细胞周期
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 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
9 . 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化学药物处理后的果蝇性腺中的细胞,得到如图结果。已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图中箭头所示处的“染色体桥”(染色体末端处黏合)会在细胞分裂中发生随机断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桥”断裂可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或重复,也可直接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B.该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II后期
C.“染色体桥”断裂可能导致子细胞失去功能,因此该果蝇育性可能下降
D.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
2024-02-2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生物试题
10 . 如图为猪(2n=38)精原细胞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某种结构的数目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该曲线可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且X=38
B.若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DE时期细胞中一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该曲线可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且X=19
D.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CD之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