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261 道试题
1 . 等臂染色体通常是由于着丝粒错误分离而产生的异常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着丝粒纵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异常情况下,着丝粒横裂,使染色体的两个臂分开,从而形成两条“等臂染色体”。如图为某卵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条X染色体着丝粒横裂再复制的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等臂染色体”可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
B.由于着丝粒横裂,“等臂染色体”不含等位与非等位基因
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臂染色体”不能与正常染色体联会
D.该细胞经分裂产生的所有子细胞均有一条X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
7日内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AAT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蛋白质类的细胞因子,能使肺组织免受蛋白酶攻击。AAT错误折叠时会累积在内质网中形成无法分泌的聚集体,抑制内质网—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从而激活内质网自噬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合成AAT时,需具膜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溶酶体合成的酸性水解酶参与内质网自噬并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C.通过内质网自噬,细胞可以获得部分物质和能量,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D.细胞器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内质网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猜题信息卷(三)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3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第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对F2进行连续自交筛选;第二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含花药壁细胞和花粉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再筛选;第三种方法是提取高秆抗锈病品种的T基因,利用基因工程导入矮秆不抗锈病品种中筛选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了解以上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通常可从F2的表型及比例得到答案
B.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操作正确)可能得到少数染色体正常的高秆抗锈病植株
C.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时要对花药消毒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如秋水仙素
D.若成功导入矮秆不抗锈病植株中一个T基因,只能通过自交才能得到纯合ddTT品种
4 . ①炎症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性生理防御过程,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时,炎症信号通过传入迷走神经传至神经中枢,再经传出迷走神经,引起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NE激活脾脏中特殊的T细胞,使其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AChR,激活免疫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发挥抗炎作用,部分作用机理如图。

②某研究团队发现,尼古丁(Nic.)也能激活AChR受体,显著影响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IL-6和TNF-a的表达,如下图所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炎症作为正常的保护性生理防御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只在人体第二道防线发挥重要作用
B.传出迷走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脾神经上的受体结合,该突触后膜发生阴离子内流
C.炎症反应中出现的NE、ACh、炎症因子及AChR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D.炎症信号引起抗炎作用的过程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尼古丁(Nic.)对炎症因子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结果表明,尼古丁可提高IL-6蛋白的水平
B.LPS诱导下,尼古丁抑制了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IL-6和TNF-a的表达
C.LPS诱导下,尼古丁抑制了巨噬细胞中IL-6相应基因的转录过程
D.LPS诱导下,尼古丁可能是抑制了TNF-α相应基因的翻译过程
2024-05-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5 . 目的基因和载体如果用同一种限制酶处理,连接时会出现正反接的情况,为鉴定筛选出的表达载体中是否含有正确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拟设计引物进行PCR后,结合电泳技术鉴定,图示为甲、乙、丙3条引物在正确重组质粒中的相应位置,其中目的基因为长度300bp的片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PCR复性温度不宜太低,避免引物错配和模板链形成双链
B.电泳条带迁移的位置和速度与DNA分子的大小、带电量和构象有关
C.选取引物甲、丙,扩增出450bp长度片段时,可以说明目的基因正接
D.选取引物甲、乙,扩增出400bp长度片段时,可以说明目的基因反接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1:糖皮质激素(GC)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它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如:升高血糖)以及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下图为通过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进行GC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示意图,其中CRH和ACTH为相应的激素,GR为GC的受体。HSP为抑制蛋白复合物,GRE为DNA分子上GR结合的DNA序列。地塞米松(DEX)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糖皮质激素。用于临床治疗已有多年历史。若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地塞米松(DEX),会造成肾上腺皮质萎缩。

材料2:持续性的抑郁刺激会激活HPA轴,导致过度分泌CRH,通过GC影响海马区神经递质Glu和GABA的浓度以及下丘脑相应受体的表达,进一步激活HPA轴,使患者出现各种抑郁表现。现利用正常大鼠和抑郁大鼠为材料,进行8周有氧运动干预,实验结果如表1:

组别

Glu(mg•L-1

GABA(μmol•L1

Glu受体

GABA受体(OD•μm-2

CRH(OD•μm-2

正常对照组

12.53

7.29

3.57

44.06

5.13

抑郁对照组

26.73

3.96

12.13

27.46

14.70

抑郁运动组

22.41

5.87

6.85

35.31

7.43

注:表1中信息为不同组别大鼠海马区Glu浓度、GABA浓度及下丘脑区内Glu受体、GABA受体、CRH阳性表达检测结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干预相比药物更能有效缓解抑郁症,下表2为设计的验证实验:

实验步骤

简单操作过程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处理

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抑郁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另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大鼠,记为D组。

对照组、实验组处理

A组大鼠 ;B组大鼠 ;C组大鼠 ;D组大鼠不作处理。

控制元关变量

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

结果检测

8周后检测4组大鼠中CRH阳性表达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

C组检测数值<B组<A组,接近于D组。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有关糖皮质激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其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
B.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具有相抗衡的关系
C.机体受到应激刺激产生糖皮质激素时,下丘脑为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D.患者长期使用DEX时,可间断补充ACTH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
2.GC与GR结合后与相关DNA的GRE部位结合;控制产生相应的效应。GC与GR结合后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进行转录
B.内相关基因的复制起点结合进行DNA复制
C.与相关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结合进行翻译
D.调节基因通过控制合成酶,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3.据材料2中有关抑郁症研究的实验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干预可抑制Glu受体表达、促进GABA受体表达,从而改善HPA轴的过度激活状态
B.由表1推测GABA可以抑制CRH的分泌
C.抑郁症状对HPA轴的激活存在负反馈调节
D.表2中①②③分别为:不作处理、用一定剂量的药物处理8周、有氧运动干预8周
7 . 珊瑚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腔肠动物,因体内有虫黄藻而色彩斑斓(图1),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钙质“骨骼”能形成珊瑚礁。许多珊瑚虫聚集一起形成珊瑚,高温胁迫会引起珊瑚“白化”现象的出现(图2)。

(1)根据题意,珊瑚是一个______(个体/种群/群落)。
(2)结合图1,下列有关珊瑚与虫黄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虫黄藻寄生在珊瑚虫的内胚层中
B.虫黄藻能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
C.珊瑚虫能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和栖息场所
D.虫黄藻对环境的需求会影响珊瑚的分布

(3)结合图2推测,高温胁迫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编号选填)
①虫黄藻死亡②珊瑚虫繁殖过快③虫黄藻的色素被分解④虫黄藻光合速率提升⑤虫黄藻从珊瑚虫体内排出
(4)厄尔尼诺是一种海水温度周期性升高的现象。图3表示了1979年-1999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大范围珊瑚白化情况,其中箭头指向表示强厄尔尼诺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珊瑚虫的环境容纳量增加
B.环境适宜时,白化的珊瑚可一定程度地恢复
C.海洋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D.图示强厄尔尼诺年中,1982-1983年珊瑚虫死亡率最低

除珊瑚外,珊瑚礁生态系统还有许多其它生物。如棘冠海星等食珊瑚类动物喜食新移居的珊瑚,能覆盖珊瑚的大型海藻会在水流中与珊瑚发生摩擦……
(5)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存在从浮游植物开始的食物网,其营养级效率如表1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能量输入

至第二营养级

至第三营养级

至第四营养级

至第五营养级

营养级效率

8.90%

10.34%

17.8%

19.57%

A.从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营养级效率为8.90%
B.从表中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C.有机氯农药在第五营养级中的浓度最高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倒置情况

(6)科学家对某珊瑚礁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得到表2数据。请将表2中功能群①-⑤匹配至图4生物量金字塔中合适的等级: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编号选填)

功能群


珊瑚

大型海藻

食珊瑚鱼类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生物量

——

2.37

0.75

5.69

11.44

(7)下列措施①-⑥单独运用时,可减缓或恢复珊瑚白化情况的措施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控制碳排放②投放虫黄藻③减少人类对海洋污染④投放食珊瑚鱼类⑤种植大型海藻⑥培育耐高温的虫黄藻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正常基因为HbA,致病基因为HbS。HbS基因表达形成镰状血红蛋白,从而导致出现镰刀形的红细胞。不同基因型个体红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基因型为HbAHbA和HbAHhS时表现正常,基因型为HbSHhS时患病。

1.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且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可随判断依据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是否患病看,HbA基因对HbS基因为完全显性
B.从镰刀形红细胞的有无看,HbS基因对HbA基因为完全显性
C.从镰刀形红细胞的数目看,HbA基因对HbS基因为完全显性
D.从正常红细胞的有无看,HbA基因对HbS基因为完全显性
2.下列关于致病基因Hb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bS基因不会抑制HbA基因的表达
B.HbS基因中密码子的改变导致表达形成的蛋白质异常
C.HbS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影响性状
D.患病个体的HbS基因存在于成熟的红细胞及其他体细胞中
9 . 某研究小组构建了能表达ACTA1-GFP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F1和F2表示上游引物,R1和R2表示下游引物
A.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调控ACTA1基因和GFP基因的表达
B.仅用F2和R1一对引物,即可确定ACTA1基因插入方向是否正确
C.ACTA1基因转录的模板链是a链,引物F1与a链的部分序列相同
D.若用引物F2和R2进行PCR,能更好地区分ACTA1-GFP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
10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真核生物中,正常的核DNA被紧紧包裹在蛋白质复合物中。为了读取DNA的遗传指令,细胞依靠酶和复杂的“机械”来切割和移动碎片,一次只能读取一部分,就像是阅读一个半开的卷轴。
最近《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表明,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发现大量如“甜甜圈”般的环状的染色体外DNA(ecDNA)。科学家们指出,ecDNA是一种特殊的环状结构,看起来有点像细菌里的质粒DNA。这些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的ecDNA,在表达上并不怎么受限,很容易就能启动转录和翻译程序。在人类健康的细胞中几乎看不到ecDNA的痕迹,而在将近一半的人类癌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它,且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当癌细胞发生分裂时,这些ecDNA被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
研究还发现,癌细胞中的环状ecDNA虽然缠绕在蛋白质核心周围,但具有高度的可获取性,这为遗传信息的快速转录和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接入点,启动大量癌基因表达。这一特性使肿瘤细胞产生大量促进生长的致癌基因,它们更快速地进化,并对其变化的环境和潜在威胁(如化疗、放疗和其他治疗)作出更有力的反应,产生耐药性。相比起染色体上的癌基因,ecDNA上的癌基因有更强的力量,推动癌症病情进一步发展。
1.下列关于ec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与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B.ecDNA可能存在于细胞核中,其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ecDNA上带有癌基因且能够复制,所以人类的癌症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D.ecDNA也可以与蛋白质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2.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中依靠酶来读取DNA上的遗传指令,此时需要酶的是(       
A.解旋酶B.DNA聚合酶C.RNA聚合酶D.DNA连接酶
3.ecDNA的发现,使癌症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不会导致细胞癌变
B.肿瘤细胞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不同癌细胞中ecDNA的数目不同,其癌基因的数目也可能不同
D.降解ecDNA及抑制ecDNA上基因的表达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思路
2024-03-3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