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7917 道试题
1 . 为使玉米得抗除草剂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图所示)。含有内含子的报鉴基因不能在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但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正确表达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 K 变为蓝色物质。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残留的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也可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DNA 可将基因G转移并整合到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 上
B.利用物质 K 和抗生素进行筛选1,可获得蓝色的农杆菌菌落
C.利用物质 K 和除草剂进行筛选 2,易于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
D.题中愈伤组织重新分化为芽、根等器官的过程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2024-04-07更新 | 38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综合测试(一)生物试题
2 . 野骆驼是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野生动物,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极度干旱、贫瘠的库姆塔格沙漠中,为了解决沙漠野生动物的饮水困难,保护区工作人员修建了多个仿真自然的水源池。多年来,即使在国家政策的严格保护下,野骆驼种群仍然增长缓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天敌狼或许是制约野骆驼种群数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每年3月份开始,是野骆驼产育高峰期,在保护区内,工作人员会加强巡逻值守劝返自驾车穿越,防止打扰野骆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人工水源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人工水源池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工水源池的存在会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人工水源池生态系统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D.人类活动能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骆驼的种群密度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出
B.应人为限制狼的种群数量从而保护野骆驼种群
C.自驾车穿越驼道不属于影响种群密度的外源性因素
D.人工水源池的建设也能增加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2024-02-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高三2月选考深研模拟卷生物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期一款昂贵的成人奶粉宣传势头猛烈,广告语宣传:奶粉含有大量乳铁蛋白,服用吸收后,能在体内发挥抗菌作用,从而提高成年人免疫力。
材料二:人乳铁蛋白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含铁蛋白质,由700个氨基酸组成,广泛存在于血浆和母乳中,婴儿能吸收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可提高免疫力,而成年人不能吸收。
材料三:在近期的研究中,常把乳铁蛋白包埋在脂质体(如图)中,并研究脂质体在胃液中的完整性,以期发现乳铁蛋白进入细胞的其他途径。

1.下列关于乳铁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铁蛋白中的氨基酸之间以氢键相连
B.婴儿的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胞吞吸收乳铁蛋白
C.宜用100℃开水冲泡含乳铁蛋白的奶粉
D.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奶粉是否含有乳铁蛋白
2.某同学认为该进口奶粉的广告宣传不科学,提出了下列理由,不能支持其观点的是(  )
A.蛋白质是该奶粉的重要营养成分B.成年人不能吸收奶粉中的乳铁蛋白
C.乳铁蛋白在成人胃中会发生变性D.乳铁蛋白在肠道内会被分解
3.下列关于该脂质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脂质体中添加一定量的胆固醇,能增加其结构稳定性
B.乳铁蛋白的亲脂部分和亲水部分会分别位于脂质体的a和b处
C.脂质体能在胃液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与酶的专一性有关
D.脂质体中的乳铁蛋白能被吸收,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4 . 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研究发现,在酵母菌的细胞核和液泡的交界处存在一个由核膜和液泡膜连接而成的“垃圾场”,细胞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囊泡包裹转移到这个“垃圾场”中,进而被转移到液泡内降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酵母细胞内蛋白质的折叠发生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
B.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液泡合成的水解酶能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D.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被降解的过程离不开生物膜的流动性
2024-01-1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期末生物试题
5 . 内质网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ERQC),该系统确保只有正确折叠、修饰的成熟蛋白质才会通过分拣过程,并被不同囊泡捕获,未完成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会被运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熟蛋白质出高尔基体后的运输路线是相同的
B.内质网、囊泡等结构中含有能识别不同蛋白质的成分
C.ERQC可以直接检测核糖体所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是否正确
D.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不能运出细胞,会在细胞中越积越多,从而阻碍细胞代谢
6 . 慢病毒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可改造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可有效感染肝细胞、肿瘤细胞等多种细胞。如图为慢病毒包装及侵染过程,已知转移质粒携带目的基因,包装质粒携带慢病毒的结构基因和逆转录酶基因,包膜质粒携带糖蛋白基因。

(1)慢病毒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能够有效地感染细胞。下列慢病毒的宿主细胞中一般不具有分裂能力的有_______(编号选填)
①神经元   ②干细胞   ③肿瘤细胞   ④心肌细胞   ⑤浆细胞
(2)图中共转染肝细胞属于基因工程中的_______。
A.获取目的基因B.构建表达载体
C.将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D.筛选和鉴定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3)关于肝细胞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
A.培养基pH会影响慢病毒产量
B.肝细胞培养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步骤①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D.若发生接触抑制,可用胰蛋白酶、纤维素酶等处理

(4)包膜质粒上的糖蛋白基因与信息识别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有______。
A.该基因是标记基因
B.子代慢病毒中该基因的表达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C.该基因可通过PCR技术扩增
D.若发生DNA甲基化,会改变子代慢病毒的遗传信息

(5)步骤②后获得的肝细胞中主要有细胞A和细胞B两种,对于两种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细胞B的数量实际远大于细胞A
B.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原理检测目的蛋白的存在
C.两种细胞中的DNA组成完全一致
D.电泳结果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线粒体受损会引起肝细胞死亡和肝衰竭,主要与缺乏能量供应有关。科研人员将线粒体与人工合成的蛋白质A混合并纯化形成复合物,将复合物通过静脉注射,靶向递送至活体大鼠的肝脏。关于上述研究,下列推测合理的有______。
A.口服该复合物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B.该复合物进入肝细胞有赖于质膜的半流动性
C.蛋白质A可能与肝细胞特异性识别有关
D.该复合物可直接促进肝细胞内的糖酵解

科研人员借助慢病毒载体提出了一种巨噬细胞导向的基因转移策略。通过靶向输送干扰素,增强抗原呈递过程。为了明确基因工程中转移质粒需包含的序列,首先构建两种包含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模拟转移质粒(部分),通过荧光检测衡量模拟转移质粒上的基因在动物细胞的表达情况,如图1、2所示。

(7)抗原呈递过程与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关于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内膜系统的重要成分
B.含有大量溶菌酶和蛋白水解酶
C.对抗原的加工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D.若存在功能障碍,容易造成细胞内错误蛋白积累

(8)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图1和2,选择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转移质粒需包含的序列______(编号选填),并阐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启动子②终止子③起始密码子④终止密码子⑤GFP基因⑥WPRE⑦miRNA序列⑧干扰素基因
7 . 银鲑是市售三文鱼的一种,天然水域中因种间关系复杂(如存在淡水寄生虫)等,较难开展研究。某研究机构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不同量的食物开展了对转基因(生长激素基因)银鲑及非转基因银鲑生长及存活情况的研究,以评估转基因三文鱼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结果如表所示。[注:TT:转基因鱼50条。TN:转基因鱼和非转基因鱼各25条。NN:非转基因鱼50条]

组别

喂食情况

饲养时间

存活个体数(条)

存活个体平均质量(克)

TT

食物充足

14周

23

23.4

食物短缺

2

2.6

TN

食物充足

24

31.0

食物短缺

1

4.1

NN

食物充足

25

3.9

食物短缺

18

0.8

(1)大菱鲆和银鲑都是“冷水鱼”,可混合养殖。以下属于一个种群的是___。
A.某养殖场内全部的大菱鲆和银鲑
B.某养殖场内全部的银鲑
C.某养殖场内全部的鱼
D.某养殖场内全部的大菱鲆和另一养殖场内全部的银鲑
(2)以下可以用来表述三文鱼与淡水寄生虫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编号选填)
①正相互作用②负相互作用③作用双方都受害④作用双方一方受害⑤作用双方都受益⑥作用双方均不受影响
(3)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角度,以下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
A.某养殖场因空间封闭,不存在任何生物间的信息传递
B.淡水寄生虫与宿主(三文鱼)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C.某养殖场的无机环境与三文鱼之间存在信息传递
D.三文鱼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和反应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4)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A.随机选取亲本三文鱼以获得遗传背景丰富的受精卵进行转基因
B.可采用基因检测判断转基因是否成功
C.不同组的三文鱼的投喂频率必须保持一致
D.不同组进行生长情况及存活情况测定的频率必须保持一致
(5)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论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TN组中,食物的能量分别流向两种银鲑,因此能量并非单向流动
B.TT组中,食物的能量只有部分被银鲑同化
C.足量投喂食物,可以提高NN组能量的传递效率
D.自然情况下,死亡银鲑的能量最终会流向分解者
(6)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则TN组在充足食物投喂下,不同银鲑的质量分布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分布频率指某一质量的银鲑在整组饲养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A.B.C.D.
(7)从表中的数据可知,TT组和NN组在食物短缺时种群数量存在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
A.自然环境下三文鱼的种群数量会受到寄生虫的影响
B.任何时候生食三文鱼都是安全的
C.转基因三文鱼进入自然环境后可能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D.转基因三文鱼进入自然环境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周期受细胞内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调控,如p53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在细胞核内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恶性增殖;另一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PF能促进细胞内染色质丝的螺旋化。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调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p53基因突变可能增大细胞癌变的风险
B.MPF可能促进细胞从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
C.若MPF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细胞周期将缩短
D.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能够无限增殖
2.科研人员在反应体系中适时加入DNA模板、RNA聚合酶、相应原料(用³²P标记)、肝素、蛋白S,测定p53基因表达产物中32P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素可能改变了RNA聚合酶的空间结构
B.加入用32P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C.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DNA上的起始密码子
D.在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蛋白S,将促进细胞癌变
9 . 马方综合征(MFS)是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晶状体异位和骨骼畸形等。FBN1基因编码的原纤维蛋白1主要参与细胞的生长与维持。现收集到某MFS家系,系谱图如图8。

(1)据图推测MFS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多选)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进一步研究发现,Ⅲ-3的致病基因仅来自Ⅱ-2。据此推测,先证者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初级卵母细胞含有______个致病基因。(FBN1基因用G、g表示)
(3)不考虑分裂异常,下列关于先证者致病基因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______。(编号选填)
①部分次级卵母细胞含有②所有胰岛β细胞含有③部分初级卵母细胞含有④部分卵细胞含有⑤所有第二极体都不含有
(4)通过产前诊断判断胎儿是否患MFS,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多选)
A.性别筛选B.B超检查C.基因检测D.染色体分析

(5)研究者对来自不同种族的秘鲁人(世界上身材最矮的人)的样本进行分析显示,其突变的FBN1基因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但与平均身高有关。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单选)
A.E1297G与马方综合征无关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身材矮小可能是秘鲁环境对性状选择的结果
C.突变的FBN1 基因E1297G对人类的进化一定是不利的
D.比较不同地域人群的FBN1基因碱基序列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微观证据
10 .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属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图1),主要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此的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主要利用植被高度较低、视野开阔的草地生境。野外收集该区域的香鼬和艾虎粪便进行分析,发现高原鼠兔在这两种动物的食物中出现频次非常高。
   
(1)高原鼠兔取食、挖掘、排泄、刈割等活动会使草甸表面形成土丘和裸露斑块,经过一段时间恢复,裸斑上逐渐有植物生长,但植物盖度较低,称之为秃斑。形成秃斑的过程属于______(初生/次生)演替。
(2)以下关于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信息双向传递B.能量双向流动
C.受全球变暖影响D.存在能量倒金字塔

研究人员采用堵洞盗洞法估测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有效洞口数/洞口系数。将待测区域内高原鼠兔的洞口全部填埋,连续3天每天记录被盗开的洞口数并计算平均值,即有效洞口数;在附近另一片较小的区域内测定有效洞口数后,用夹捕法捕尽区域内的高原鼠兔,计算有效洞口数与种群数量的比值,即洞口系数。
(3)关于堵洞盗洞法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______。(单选)
A.该方法依据的是数学中的抽样原理
B.测有效洞口数时,连续3天均应于同一时间段记录
C.每天记录好被盗开的洞口数后,均需要重新填埋
D.幼年高原鼠兔尚不能掘土打洞,会导致估测数量偏大

(4)如图2,较小区域B内的有效洞口数为4个,共有高原鼠兔35只。则待测区域A内的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只。
研究人员选取了处于同等放牧条件下的研究区域,以扰动最强处为中心向扰动弱的方向,根据有效洞口数将高原鼠兔扰动由强到弱划分为4组,探究了高原鼠兔不同强度扰动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和放牧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地组别

每百平方米有效洞口数(个)

植物总盖度(%)

0-40cm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占比(%)

①强扰动

9~16

50.8b

41.0a

2.08b

23.5

②中强扰动

5~8

94.1a

47.3b

2.56a

33.75

③中弱扰动

3~4

96.4a

38.6a

2.37a

48.83

④弱扰动

1~2

93.8a

35.1a

2.53a

25.6

注:禾草和莎草为家畜适口性好的牧草。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5)根据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单选)
A.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与扰动强度呈负相关
B.植物总盖度随着高原鼠兔扰动强度上升而呈显著下降趋势
C.高原鼠兔扰动越强,越有利于土壤渗入水分和养分循环,物种多样性越高
D.强扰动后,草甸生态系统会因高原鼠兔另辟新壤而转向另一稳定状态

(6)请结合表数据和题中信息,从利、弊两个角度分析高原鼠兔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并给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管控建议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