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12 道试题
1 . 司美格鲁肽作为“减肥神药”,登上《Nature》2023年度十大榜单。在我国医保名录中,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是治疗糖尿病,其可长效降低血糖,延迟胃排空,并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司美格鲁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与体内GLP-1结构类似。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

(1)图中激素X是_________,司美格鲁肽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于治疗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
(2)司美格鲁肽可促进__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延缓消化道蠕动;其可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说明其使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
(3)司美格鲁肽具有天然的GLP—1生物活性,但作用时间较长,每周只需给药一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ATP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图分析,ATP还具有什么功能?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2 .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维系了机体内环境稳态。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
C.白细胞介素、糖皮质激素等作用时都需要直接与受体结合
D.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并形成多级反馈调节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5月教学质量统测生物试卷
3 . 过量饮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往往会引起肥胖。在哺乳类动物下丘脑存在着与摄食活动反应有关的食欲中枢,其中摄食中枢决定发动摄食,饱食中枢决定停止进食。摄食中枢与饱食中枢之间的活动相互制约,保持摄食动态平衡。
(1)除食欲中枢外,下丘脑中的调节中枢还有____(答出2个即可)。研究人员将下丘脑食欲中枢的A区损伤,会引起动物多食肥胖。据此判断下丘脑A区属于____中枢。
(2)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食欲,其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丁表示神经元,X~Z表示信号分子。据图分析,调节食欲的方式有____。图中甲、乙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只能从甲→乙,原因是____。当人体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较多,引起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____,同时Z的分泌量____,最终食欲下降。

(3)为研究针刺穴位“足三里”和“内庭”对肥胖者下丘脑食欲中枢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30日龄大鼠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第1-98天处理分组第98天体重(g)第99-110天处理第111天检测实验结果
喂养饲料类型针刺穴位体重(g)摄食中枢放电频率Hz)饱食中枢放电频率(Hz)
喂养高脂饲料,形成肥胖鼠组1:针刺治疗组469.7普通饲料+411.09.421.1
组2:肥胖对照组470.1-481.821.45.0
喂养普通饲料的正常鼠组3:正常对照组398.0-410.49.114.5
注:“+”表示针刺处理,“-”表示无针刺处理;中枢放电频率越高表明兴奋水平越高
据表分析,针刺治疗能降低体重,原因是____。组2大鼠在第99-110天摄取普通饲料后,食欲比组3大鼠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4 . 某荒山系中度水土流失区域,以丝茅、芒其骨等植被为主。研究人员欲将该地建设为杨梅生态园。
(1)将荒山改造为杨梅生态园属于____演替。建设杨梅生态园时需充分运用生态规律、考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影响力,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
(2)为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在A~D四块样地将杨梅分别与黄栀子、宽叶雀稗、百喜草、杭白菊进行套种,E为对照样地,结果如下图。

①套种提高了杨梅林的____稳定性,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套种的优点有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套种上述植物均能改善水土流失,判断依据是____
(3)研究表明,弗兰克氏菌可与杨梅共生,形成固氮根瘤;AM菌可产生众多活性物质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为研究弗兰克氏菌和AM菌对杨梅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接种处理实验结果
结瘤数/
(个株-1
侧根数/根植株鲜重/(g·株-1
08.390.34
I018.0100.34
29.713.3120.02
弗兰克氏菌和AM菌4821150.41
完善表格:接种I____;接种Ⅱ____
(4)研究表明,杨梅生态园可以改良土壤,缓解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多样____价值。结合上述实验结果,请提出一条杨梅生态园种植的最佳方案:____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5 . 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愈伤组织是幼嫩叶片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
C.生芽与生根的过程需要植物激素的诱导D.试管苗需要经过一定的炼苗处理后才能移栽入土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模拟(二)生物试题
6 . 微管是由α和β两种微管蛋白形成的异二聚体装配而成的长管状结构,如下图。细胞的分裂离不开部分微管聚合和解聚的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来判断微管是否彻底解聚
B.如果药物X能使已经形成的微管保持静止状态,则可以用药物 X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C.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一种,如果控制α微管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不会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
D.微管蛋白的N 元素只有少数分布在氨基中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7 . 运动在多种慢性疾病中的显著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肥胖性肌萎缩是指长时间的能量过剩和代谢紊乱导致的肌肉量减少或功能性下降的现象,是肥胖的并发症。研究人员为了研究运动对肥胖性肌萎缩的影响利用模式动物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注:C为普通饮食组:CM为普通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CH为普通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为高脂饮食组:HM为高脂饮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HH为高脂饮食+高强度间歇运动组。Atrogin-1与MuRF-1是两种E3泛素化连接酶,可促进肌细胞中相关蛋白的降解。
(1)据实验结果分析,肥胖引起肌萎缩的机理可能为:长时间的能量过剩可导致___,导致的肌肉量减少。
(2)运动时,支配腿部肌肉的神经___(“属于”或“不属于”)自主神经,运动时心跳加快与___(“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关,此时动物消化腺的分泌活动___
(3)如图为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的调节机理,据图可知其调节的方式有___调节。

(4)有研究者认为MSC细胞分泌的GDNF也可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为了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可设计如下实验:取等量的新鲜脂肪组织(不含MSC细胞但含ILC2细胞)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保留ILC2细胞,注射适量的GDNF,乙组___;丙组___,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检测三组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剩余量。若该观点正确,请预测实验结果___(以坐标柱状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5)综合本研究结果,中等强度持续运动、___等措施均可降低肥胖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8 .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外周血中BDNF的含量减少有关。miRNA是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miRNA-l95是miRNA中的一种。基因的甲基化机理及miRNA-195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如下图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BDNP基因甲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DNA甲基化转移酶发挥作用需与DNA结合
C.DNA分子中甲基化的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D.DNA甲基化可能阻碍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
2.下列有关BDNF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②与③相比,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B.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过程②一定增强
C.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miRNA的产生与细胞分化无关
D.miRNA--l95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BDNF的mRNA结合,抑制BDNF基因的表达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9 . 细胞周期可分为G1、S、G2和M期,CDK抑制剂可阻断细胞周期。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取胚胎干细胞均分成两组,分别在普通培养液和含CDK抑制剂的培养液中培养24h,结果如下图,据此推测CDK抑制剂阻断的生理过程是(       

图甲(普通培养液)图乙(含CDK抑制剂的培养液)
A.G1期至S期B.S期至G2
C.G2期至M期D.M期至G1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10 . 图1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甲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甲病相关基因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8号个体只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
C.甲病最可能是正常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若9号为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27/400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鼎尖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