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8 道试题
1 . 细胞分裂间期的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基因活跃转录的部位,呈现疏松状,被碱性染料染色后着色较浅。异染色质无基因转录活性,呈现高度折叠、凝集状态,染色后着色较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均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
B.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上的DNA均携带有遗传信息
C.常染色质具有较多的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位点
D.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间期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增多
2 . 若将某雄性生物(2n=8)的一个细胞复制后的DNA双链全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之后转入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列关于该细胞分裂过程中及其子细胞放射性情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I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Ⅱ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C.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16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子细胞中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D.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8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子细胞中4条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2024-05-2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一)
3 . 拟显性是指因一个显性基因缺失,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的现象。染色体桥是两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在玉米中,胚乳中的糊粉层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他形成色素的基因都存在时,基因型为Ccc的糊粉层是有色的。如图表示基因型为Ccc玉米胚乳糊粉层细胞“染色体桥”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中存在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染色体数目正常
B.拟显性现象只能发生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
C.图中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断裂融合而成
D.④中不同染色体组成的两种细胞能使玉米糊粉层呈花斑性状
2024-05-1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三模生物试题
4 .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
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2024-03-29更新 | 268次组卷 | 4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5 . 某哺乳动物精原细胞(2n=4)的核DNA双链全部被32P标记,将其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状态如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的时期为减数分裂I的前期,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B.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
C.此细胞有2个四分体,可能有5条染色单体含有32P
D.分裂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不可能只有2个含有32P

6 . 如果细胞接触过有毒物质,其有丝分裂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比如,中期时着丝粒不能排列在赤道板上,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融合成新的染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的时期是前期
B.着丝粒没有排列到赤道板可能是纺锤丝未附着到着丝粒上导致的
C.着丝粒分裂、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可保证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融合成新的染色体所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2024-03-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测试理综生物试题
7 . 如图,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是甲、乙两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①和②中的染色体数相同,核DNA数相同,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
B.若生物甲为四倍体生物,则细胞①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C.若细胞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生物乙一定是单倍体
D.生物乙可能是由生物甲的配子直接发育而成
2024-03-18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核蛋白UHRF1在有丝分裂期催化驱动蛋白EG5泛素化,进而调控细胞周期转换与细胞增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TPX2是纺锤体装配因子
A.UHRF1蛋白参与调控组装纺锤体和维持染色体正常行为
B.UHRF1蛋白缺失可能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期发生阻滞
C.TPX2确保有丝分裂后期EG5在纺锤丝上的精确分布
D.该研究为UHRF1作为潜在抗癌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9 . 3种α珠蛋白基因(HBA1、HBA2、HBZ)和5种β珠蛋白基因(HBB、HBD、HBG1、HBG2、HBE)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结构中珠蛋白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正常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HBA1基因
B.3种α珠蛋白基因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之间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发生自由组合
D.5种β珠蛋白基因都可能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2024-03-11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三模生物试题
10 . 人(2n=46)的性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性原细胞,也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下图中的a~e表示人的性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e→c
B.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c→b→a
C.a、b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d、e中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D.核基因的转录可发生在c中,c不一定发生核基因的转录
2024-04-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科综合试卷-高中生物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