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遗传的分子基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8 道试题
1 . 药物DSF 已被证实在各种肿瘤中均能发挥抗肿瘤效应。用PD-1 单抗法治疗肿瘤对部分病人无效。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小分子改变PD-L1 的表达情况可以增强 PD-1 单抗的疗效,DSF 能促进 IRF7 基因去甲基化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RF7通过对翻译水平的调控影响PD-L1 的合成
B.图中在核糖体上mRNA 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
C.推测成熟的PD-L1 的第一个氨基酸一定是甲硫氨酸
D.推测 DNMT1 通过维持IRF7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而抑制其表达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
2 .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

(1)赫尔希和蔡斯曾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在结构和成分上具有_____的特点。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原因是_____
(2)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如果搅拌时间过短,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_____。图中“被浸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
(3)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DNA的复制,该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若T2噬菌体DNA分子共含有n个碱基对,将该噬菌体放在用32P充分标记的大肠杆菌中培养,共产生100个子代DNA分子,则子代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细胞内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一个质粒DNA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合成的两条新链的碱基完全相同
C.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细胞生物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A+G)/(C+T)是相等的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
4 . 某双链DNA分子中有p个碱基G,其中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量是嘧啶碱基数量的m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嘌呤碱基的数量是嘧啶碱基数量的m倍
B.该DNA分子中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都与五碳糖的3'C原子相连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该DNA的一条链中的G有p/2个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5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杂交种具有高产优势,但往往出现杂交后代花粉不育现象。科研人员对水稻花粉不育的遗传机理展开研究,发现粳稻和籼稻的杂交种花粉育性可能与12号染色体R区段的A、B、C、D等基因有关,已知这些基因与卵细胞的育性均无关,R区DNA片段上的基因如下图。为此,科学家对野生型籼稻进行单基因敲除,选育出基因敲除纯合子甲、乙、丙(除敲除基因外,其它基因组成均与野生型籼稻相同),但是始终无法筛选获得D基因敲除纯合个体。利用上述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注:粳稻12号染色体上无B、C、D的等位基因。
杂交组合母本父本F1育性性状
1野生型籼稻野生型粳稻50%的花粉可育
2A基因敲除的纯合籼稻甲野生型粳稻50%的花粉可育
3B基因敲除的纯合籼稻乙野生型粳稻50%的花粉可育
4C基因敲除的纯合籼稻丙野生型粳稻100%的花粉可育
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可知,____基因可导致花粉育性降低,判断依据是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组合1的F1单独敲除D基因,其花粉均不育,C、D基因双敲除花粉均可育。推测C基因编码的蛋白C具有毒害作用,D基因编码的蛋白D具有____作用。若推测正确且已知C基因的表达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之前,结合题目信息推测,D基因的表达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____(填“之前”或“之后”)。组合1中可育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不考虑片段交换)将杂交组合1的F1自交,F2植株中花粉育性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
(3)若上述推测正确,向杂交组合1的F1植株转入1个D基因,再进行转基因水稻的筛选和鉴定,假设转入的D基因对水稻花粉育性之外的其他生理功能均无影响。
①筛选得到水稻植株,花粉100%可育,说明D基因转入来自____(填“粳稻”或“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
②筛选得到水稻植株,花粉50%可育,说明D基因转入来自____的12号染染色体上。
③若D基因插入在非12号染色体,该植株可育花粉的比例是____。自交子代中100%花粉可育的植株占____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6 . 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用3H对噬菌体进行标记
B.肺炎链球菌离体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说明含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RNA
D.“基因在染色体上”和“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7 .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外周血中BDNF的含量减少有关。miRNA是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miRNA-l95是miRNA中的一种。基因的甲基化机理及miRNA-195调控BDNF基因表达的机理如下图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BDNP基因甲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DNA甲基化转移酶发挥作用需与DNA结合
C.DNA分子中甲基化的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D.DNA甲基化可能阻碍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
2.下列有关BDNF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②与③相比,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B.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症患者的过程②一定增强
C.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miRNA的产生与细胞分化无关
D.miRNA--l95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BDNF的mRNA结合,抑制BDNF基因的表达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4年5月高考及选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8 . 图1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2甲图中DNA分子有α和β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32P。
(2)图2甲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是_____酶,B是_____酶,该过程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指出图2乙③中的子链是_____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利用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4次,则含14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含15N的DNA分子占总数的_____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可以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C.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相同
D.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10 . 下列关于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后,DNA对应部位的双螺旋解开
B.亲代DNA发生基因突变会导致子代DNA中嘧啶碱基的比例改变
C.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D.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三个tRNA的结合位点
7日内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酒泉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