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如果说生物是上帝创造的,那么果蝇就是上帝专门为摩尔根创造的”。果蝇(2N=8)是昆虫纲双翅目的一种小型蝇类,体长3~4mm,在制醋和有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果蝇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生物学家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在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时,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染色体数目少,有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且具有繁殖周期短、易饲养等优点,所以适合作为遗传实验材料
B.果蝇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有两个染色体组,16条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有一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体
C.人们可以提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假说来解释该白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
D.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纯合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1℃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25℃),长成的成体却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
2 . 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修复端粒,其活性在正常细胞中被抑制,在肿瘤细胞中被重新激活。研究芪莲舒痞颗粒(QLSP)对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

注:胃复春是一种主治胃癌前期病变的临床用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可被RNA酶彻底降解
B.相对正常鼠,胃炎模型鼠的黏膜细胞更易癌变
C.随QLSP浓度升高,实验组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
D.测定端粒酶活性时,应控制温度、pH等一致
3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4 . 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2)若两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3∶1,则说明D、d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已知基因型为DD或Dd的幼虫所处环境温度为25℃时发育为长翅;所处环境温度为37℃时发育为残翅。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模拟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选用的亲本组合为DD×dd,在众多F1发现了一只残翅果蝇,其产生原因可能有三种:①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②基因突变导致的,③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已知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果蝇致死,现提供甲、乙、丙、丁四种果蝇,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定其产生的原因,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a.让该残翅果蝇与_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的异性果蝇杂交。
b. ____________环境下生长发育,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单纯由环境温度影响导致的;
B.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C.若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该果蝇是缺少一条染色体导致的。
5 . 用药物“华法林”在某地区灭鼠,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抗药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由于抗药个体的维生素K合成能力较弱,其比例又逐渐下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群中存在多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B.灭鼠时,“华法林”使小鼠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抗药基因
C.抗药鼠比例的变化表明抗药突变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
D.“华法林”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6 .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为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2)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有__________
(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__________(化学法)。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_________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番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原生质体融合而成的。
(4)过程③和过程④依次为______,过程④中的培养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__
(5)若杂种细胞培育成的“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___________植株。
7 . 农业害虫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差异,春夏季大量繁殖,到了冬季由于寒冷原因而大量死亡,仅有少数个体能存活下来,如下图所示(抗药性为隐性突变)。第二年春,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因存活的少量个体繁殖而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B.若过程中未发生基因突变,第二年夏天该二化螟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为0
C.图示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变化,不能说明抗药性状不利于二化螟生存
D.该现象表明,在自然界中抗药性的个体的存留具有一定偶然性
8 . 研究表明多种核仁蛋白会参与rRNA的编辑、端粒DNA序列的修复、调节细胞周期等生命活动过程。核仁蛋白Npm1可以结合中心体,抑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的复制,Npm1还可以与抑癌基因P53结合,增强P53的转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些核仁蛋白参与核糖体的形成B.某些核仁蛋白可以延缓细胞衰老
C.核仁蛋白Npm1可以促进细胞有丝分裂D.核仁蛋白Npm1能够抑制细胞癌变
2023-03-16更新 | 136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9 . 以下关于基因、染色体和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生物体的表现型
10 . 如图为“番茄一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其中过程②称为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_
(2)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能否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________(能/否)。为什么?__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4)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至_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