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66 道试题
1 . 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氨基酸的能力,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已知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则不能。上图是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联合使用所作培养实验,目的是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①②③④是培养基编号,A、B、C代表实验步骤,D、E代表大肠杆菌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是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
B.紫外线处理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步骤的正确做法是用平板划线法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在②的表面
D.D所示菌落是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落,可挑出后进一步纯化培养
2 .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材应选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区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加倍
B.将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的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便于后期进行观察
C.使用酒精和盐酸混合液的目的是解离根尖细胞,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D.若实验操作正确,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3 . 有丝分裂中,若出现单附着染色体(如图所示,染色体的着丝粒只与一侧的纺锤丝相连),则在Mad2蛋白的作用下,细胞将延缓后期的起始。Mad2蛋白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着丝粒与两极纺锤丝相连并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时,该蛋白消失;研究发现,当染色体受到两极相等拉力时,该蛋白也会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正常排列的双附着染色体上无Mad2蛋白
B.对单附着染色体人为提供对极同等拉力,可能促进细胞进入后期
C.Mad2蛋白异常可能会导致子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D.秋水仙素处理使得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破坏了Mad2蛋白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将多糖降解为可发酵的小分子糖类)、发酵(酵母菌将小分子糖类转化为酒精)、蒸馏、废醪处理等。
1.下列关于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B.采集到的黑土壤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进行富集培养
C.诱变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的新菌株
D.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可以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逐渐提高
2.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D.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2022-05-20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Ⅰ: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Ⅱ: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着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下图:

材料Ⅲ:燃料乙醇是燃烧清洁的高辛烷值燃料,是可再生能源。我国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陈化粮和木薯、甜高粱,地瓜等淀粉质或糖质非粮作物,今后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发酵法制酒精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预处理、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废醪处理等。
1.下列关于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黑土壤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才能进行富集培养
B.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可以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逐渐提高
C.人工筛选可以使产纤维素菌株发生定向进化
D.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是因为其能分解刚果红产生透明圈
2.关于乙醇燃料生产和利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生产乙醇燃料时,高产纤维素酶菌株在糖化阶段起重要作用
B.在发酵产酒精阶段,酵母菌细胞内的[H]和丙酮酸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C.乙醇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达到碳排放的平衡,有效的实现了碳中和
D.产纤维素酶细菌中纤维素酶的合成需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
2021-06-13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塘沽一中高三模拟生物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赤霉素(GA)是一类植物激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引起植株增高。水稻植株的矮化类型可分为赤霉素缺陷型和赤霉素饨感型。赤霉素缺陷型是指赤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受抑制或阻断,造成内源赤霉素缺乏或含量低;赤霉素饨感型是指内源赤霉素水平正常,但赤霉素无法发挥作用。
对正常株高的水稻进行诱变,获得甲、乙两种矮化的突变体。二者均发生D18基因的突变:甲的D18基因的内含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前体RNA无法加工为成熟mRNA;乙的D18基因编码区第633位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mRNA上色氨酸的密码子UGG变成终止密码子UGA。
1.种子的胚能产生赤霉素。为探究突变体的矮化类型,研究者把正常株高、甲、乙三种水稻的种子去胚后,放在含有碘和淀粉的培养基上培养,用赤霉素处理后观察种子周围是否出现无色的透明圈。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类型


培养基处理

正常株高

突变体甲

突变体乙

添加赤霉素

出现透明圈

不添加赤霉素

不出现透明圈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合成的-淀粉酶能催化培养基中淀粉的水解,从而形成透明圈
B.种子进行去胚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对结果的干扰
C.正常株高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是在赤霉素的诱导下产生的
D.若①③出现透明圈,②④不出现透明圈,则两种突变体均为赤霉素钝感型
2.下列有关D18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18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B.D18基因中不同位置的碱基替换后产生的两个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C.突变体乙的D18基因编码区发生的碱基对替换是由T/A变成G/C
D.两种突变体中D18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和随机性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无子果实是指有些植物的花不经过受精,也能由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这样的果实里不含种子,这种现象叫做单性结实。
资料一:无子果实的形成可分为自然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两种,如香蕉、菠萝、无核蜜橘等属于自然单性结实。刺激单性结实是指外界给予某种刺激,如物理和化学刺激等诱导形成无子果实。
资料二: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一般来说,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幼嫩种子提供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生长素从何而来呢?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长素外,同时也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系。当二倍体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体植株的子房内并将自身合成生长素的酶系转移到其中,从而在子房内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长素,促使子房发成无子果实。
1.普通西瓜是二倍体,下图为无子西瓜的培育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能够遗传
B.①过程需要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
C.②过程得到的无子西瓜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D.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2.农业专家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培育出无子番茄。下列有关无子番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核DNA含量与原番茄相同
B.该无子番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仍结无子番茄
C.该无子番茄果肉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该无子番茄与原番茄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
2021-05-0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8 . 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与分离依赖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动物细胞内存在有一种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在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也有分布,下图为细胞增殖过程中的有关染色体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的变化不会发生在无丝分裂中
B.图2中的粘连蛋白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
C.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细胞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
D.若在联会之前破坏初级精母细胞中的黏连蛋白,产生配子的种类数可能会增多
2021-03-16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学科素养测试生物试题
9 . 在细胞中,内质网负责将多肽链正确折叠和加工成有功能的蛋白质。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缺氧)会导致内质网腔内出现错误折叠蛋白和未折叠蛋白聚集等现象,称为内质网应激(ERS)。肿瘤细胞的ERS保护机制可促进未折叠蛋白的正常折叠、加速错误蛋白降解,以维持肿瘤细胞的存活和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可对肽链进行折叠、加工、修饰等
B.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驻留在内质网内会影响内质网的正常功能
C.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能与内质网中大量蛋白合成有关
D.肿瘤细胞的ERS机制可能使其能耐受缺氧、酸中毒等环境
2021-01-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教学质量联合检测生物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三位科学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1.8亿人感染了HCV。人体感染HCV易患丙型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HCV病毒体呈球形,为单股正链RNA(+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着囊膜,囊膜上有刺突。下图表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

1.下列有关HCV的叙述,正确的是(       
A.HCV的组成成分只有脂质和RNA
B.HCV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
C.HCV的遗传物质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D.HCV的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进化速度较慢
2.下列关于HCV增殖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HCV的+RNA复制时,先合成-RNA再合成+RNA
B.HCV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同时开始复制和翻译
C.HCV的+RNA既可作为复制的模板,也可作为翻译的模板
D.HCV的+RNA的翻译产物有些参与复制,有些组成蛋白质外壳
2021-03-14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福建卷)生物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