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组型和性别决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实验证明了萨顿假说,而之后果蝇也作为“模式生物”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1)摩尔根在杂交实验中运用了___________科学方法,从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型(见下表)
性染色体组成XXXYOXXYXYYXOYY
表现型胚胎期致死胚胎期致死雌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胚胎期致死

注:染色体异常存活个体可进行减数分裂,且多出的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随机移向两极
①染色体异常的XXY型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亲本果蝇在______时期染色体移动异常所致。
②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灰身/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将纯合的灰身红眼雄果蝇与异常的(XXY型)黑身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一代中雌性:雄性=________;再选取子一代中染色体异常的红眼雌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白眼雄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二代中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是______
(3)摩尔根在实验时认为:果蝇的性别是由X染色体的数量决定的,含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是雄性,含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是雌性。摩尔根的性别决定理论对于果蝇来说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依据是_______
2023-03-12更新 | 3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变式题21-24
2 . 家蚕(2n=56)的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W、ZZ 。某研究机构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的情况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突变体表型第二隐性灰卵第二多星纹抗浓核病幼蚕巧克力色
基因abde
基因所在染色体12号12号15号Z
(1)表中所列基因,不能与a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
(2)正常情况下,雌蚕的染色体共有_____种形态,雌蚕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条W染色体。
(3)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
(4)生产实践中发现雄蚕具有食桑量低、产丝量多且质量高的特点,在幼蚕中筛选雄蚕进行饲养有重要经济价值。已知家蚕卵壳黑色(G)和白色(g)取决于胚胎的基因型,基因G、g位于常染色体上;辐射处理会使部分黑壳卵中携带基因G的染色体片段易位到性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研究人员用60Co照射处理黑壳卵并用这些卵孵化后的成虫作亲本进行育种,育种流程及部分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述三组实验中,选择第_____组子代的_____(填“雌”或“雄”)蚕与白壳野生型蚕杂交,可根据卵壳颜色来确定杂交后代的性别,不选择其他两组的理由是_____。正常情况下,从该组选育的个体杂交后,卵壳为_____色的将全部孵育成雄蚕。
(5)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的Z染色体上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f和h 。利用甲与普通雌蚕(ZFHW)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中雌蚕在胚胎期均死亡,从而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
① 雄蚕(甲)的基因型为_____
② 实际杂交后代中雌∶雄≈1.4∶98.6,推测少量雌蚕能存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2023-02-23更新 | 817次组卷 | 4卷引用:生物-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江苏卷)(含考试版、全解全析、参考答案、答题卡)
3 . 摩尔根弟子布里吉斯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奇怪现象,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F1中每2 000~3 000只果蝇中就会出现一只白眼♀和一只红眼♂,称为“初级例外”,且该“例外”的概率相对稳定。因此,可排除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造成的。
(2)已知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与发育情况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情况

XX、XXY

XY、XYY

X0(没有Y染色体)

XXX、YY、YO(没有X染色体)

发育情况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胚胎期致死


研究发现。F1红眼♂个体不具有母本的伴性性状,据此推测F1“初级例外”出现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造成的,据图推测“初级例外”中的红眼♂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 “ 初级例外”果蝇的出现是因为亲本雌果蝇在________过程中X染色体不分离,从而产生含有________或不含________的卵细胞, 这些卵细胞与亲本雄果蝇正常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受精后就形成了“初级例外”果蝇。
(3)为验证对初级例外果蝇出现原因的推测,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初级例外”的性染色体。如果符合推测,F1“初级例外”中红眼♂和白眼♀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分别为________,也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4)布里吉斯进一步把“初级例外”的白眼和正常红眼进行杂交,后代中又出现了“次级例外”即出现白眼和可育的红眼。对此,他推测“初级例外”中白眼在减数分裂时两条X染色体联会概率高于XY染色体联会,且联会的两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另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假设白眼雌性形成配子时XX染色体联会概率是84%,则F1中白眼雌性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F2中出现“次级例外”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4 . 非洲慈鲷有两套性染色体,分别用XY和ZW表示。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染色体

ZWXX

ZWXY

ZWYY

ZZXX

ZZXY

ZZYY

性别

雌性

雌性

雌性

雌性

雄性

雄性

(1)由表可知,当非洲慈鲷体内存在________染色体时,表现为雌性;当非洲慈鲷体内不存在这一染色体,且存在________染色体时,表现为雄性。
(2)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的非洲慈鲷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F1的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3)现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ZWXY的非洲慈鲷,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统计F1性别比例。
①预测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________
②若测得F1雌性:雄性=1:1.推测可能是某条性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导致个体在胚胎时期死亡,隐性致死基因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
③在②的条件下,将F1所有雌性个体,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且不含隐性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交配,获得F2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________
5 .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Y

XO

人的性别

果蝇的性别


(1)果蝇与人的性别决定相似,但是Y染色体只在__________(填“人”或“果蝇”)的性别决定中起主导作用。
(2)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表型均为红眼灰身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红眼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白眼黑身四种表型,则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基因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果蝇的体色有灰体和黑檀体(由基因A、a控制),若多对纯合灰体雌果蝇与黑檀体雄果蝇交配,子一代均为灰体,将子代的雌果蝇与其亲本雄果蝇回交,后代灰体和黑槽体两种果蝇的比例为1:1,__________(能、不能)确定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4)若实验发现A、a位于3、4号染色体上,现有一对红眼灰体果蝇交配,其子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黑檀体果蝇。这只异常果蝇的产生是由于亲本__________(雌、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异常所致。
(5)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另一类果蝇“致死类果蝇”染色体时发现圆体(D),冈田氏绕眼(E)分别位于3、4号染色体上(如图),且二者均为显性纯合致死,只有杂合子存活。

该“致死类果蝇”X染色体上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RXO)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个体。现将圆体冈田氏绕眼缺刻红眼雌果蝇与圆体冈田氏绕眼白眼雄果蝇相互交配,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__________,若将上述子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圆体冈田氏绕眼红眼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6 . 非洲慈鲷有两套性染色体,分别用XY和ZW表示。性染色体与性别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性染色体ZWXXZWXYZWYYZZXXZZXYZZYY
性别雌性雌性雌性雌性雄性雄性
(1)由表可知,当非洲慈鲷体内存在________染色体时,表现为雌性;当非洲慈鲷体内不存在这一染色体,且存在________染色体时,表现为雄性。
(2)若性染色体组成为ZWXX的非洲慈鲷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F1的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F1的雌性中,性染色体组成包含W染色体的有__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
(3)现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ZWXY的非洲慈鲷,与一只染色体组成为ZZXY的非洲慈鲷杂交,统计F1性别比例。
①预测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________
②若测得F1雌性:雄性=1:1.推测可能是某条性染色体上存在隐性致死基因,导致个体在胚胎时期死亡,隐性致死基因最可能存在于________
③在②的条件下,将F1所有雌性个体,与性染色体组成为ZZXY,且不含隐性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交配,获得F2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________
7 . I、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娄菜的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圆粒与皱粒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利用高茎红花圆粒雌株与矮茎红花圆粒雄株杂交,其子一代表型如下表。
子一代(F1高茎∶矮茎红花∶白花圆粒∶皱粒
1/2雌性1∶11∶03∶1
1/2雄性1∶11∶13∶1

II、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且易于观察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绝佳材料。已知果蝇种群中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且与眼色相关的全部基因型共有5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结合题中信息能判断控制女娄菜的粒型和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原因:_____
(2)已知株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高茎为显性性状。若延长日照时间,控制株高的基因为隐性纯合时雌性植株会发生性反转,而雄性植株没有此现象。让F1中的高茎植株杂交并延长日照时间,后代雌雄植株之比为_____
(3)研究发现,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果蝇种群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雌性;XXX和YO的果蝇无法存活;XXY的果蝇可以存活,且其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同源染色体中2条移向一极,1条移向另一极,最终可形成含1条或2条性染色体的配子。红眼雌果蝇(XRXRY)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分别有____,该果蝇与正常的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
(4)若研究人员发现,控制果蝇刚毛(E)和截毛(e)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该果蝇种群中关于刚毛/截毛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种,刚毛和截毛的相关基因的遗传与性别____(填 “有”或“无”)关,请举一杂交组合说明_______
8 . 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 II、III 、IV)和1对性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培育出果蝇甲品系,其4种突变性状(多翅脉、卷曲翅、短刚毛、 钝圆平衡棒)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位置如下图),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显性突变是一种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
②果蝇甲品系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果蝇的成活率为_______
(3)为探究果蝇眼色基因(B、b)的位置,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除图中性状外,其它均为隐性性状):

①根据上述结果,果蝇眼色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
②若眼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亲本纯合红眼正常翅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③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II 号染色体上,应选取F1中若干表型为_______
9 . 下图是玉米(雌雄异花)的染色体核型(2n=20),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染色体核型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都有2个
B.常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制作该染色体核型图
C.根据图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知其性别为雌性
D.玉米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形成10个四分体
2022-07-02更新 | 45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木渎苏苑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
10 . 我国科学家通过刺激雌鼠甲的卵细胞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雌鼠乙的卵细胞,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小鼠。已知小鼠2N=40.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得到的子代都是雌性
B.该方法繁殖产生的小鼠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
C.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该子代小鼠细胞质遗传性状几乎都来自乙
2022-06-22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