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2022·浙江·模拟预测
1 . 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是指DNA复制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先形成短片段后再进行连接(如图1)。为验证假说,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培养T4噬菌体→于不同时刻分离噬菌体DNA→加热→离心→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含量,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的目的是使DNA解旋,从而获取不同时刻形成的长短不同的DNA单链片段
B.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C.若以DNA连接缺陷的噬菌体为材料,则图2中的曲线峰值将右移
D.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解旋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2 . 下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二倍体细叶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______(填“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原因是_________
(2)图1所示细胞的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3)图2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处于该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4)细叶百合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既能保持遗传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多样性。试从配子形成的角度分析,产生遗传多样性的原因有_________
(5)图3表示细叶百合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柱形图。
①处于图3中Ⅰ时期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
②从图中可以推知,体细胞中最多可含有_________条染色体
③在300个细叶百合的体细胞内,用15N标记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双链,然后放入不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假设细胞分裂同步进行,某时刻测定细胞的总数为2400个,在这些细胞中,含15N标记的细胞数约为_______个.
2022-12-01更新 | 3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能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另一些基因通过转录形成前体RNA,再经过加工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ARC基因碱基对数量为900,其中一条单链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46%,该基因中含有氢键_____个,该基因复制3次共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_____
(2)启动过程①时,_________酶需识别并与DNA分子上的启动子结合。进行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_____,该过程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翻译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3))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引起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____________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_____________分子,使过程②因缺少_________而被抑制,ARC蛋白无法合成。
(4)据图分析,HRCR______(促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2022-11-25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重点班)
4 . 修复 DNA 双链断裂的细胞通路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癌变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科学家在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发现参与此通路的一种独特的 DNA聚合酶(Polθ)。当DNA 双链发生断裂时,某些酶会在断裂处将5'端链切割(原双链 DNA两端的5'端因连有特殊物质""而避免被切割),形成局部单链 DNA(ssDNA 悬臂)。其上某些区域的碱基可互补配对,称为微同源区。DNA 发生双链断裂后,Polθ主要承拍检测和修复 DNA 双链断裂的工作,下图表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受体细胞中断裂后的修复过程。GFP含有6个碱基对的微同源区段。

(1)DNA双链因____键断裂而断开,两 ssDNA 悬臂微同源区结合依赖____
(2)在 GFP的修复过程中,Polθ的作用具体体现在____,此时微同源区的单链片段相当于该过程中的_____,科研人员发现 Polθ基因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主要用于发挥此项作用。
(3)核糖核苷酸替换是基因组中最常见的 DNA 核苷酸损伤,即 DNA 某条链的部分脱氧核苷酸被核糖核苷酸取代。科学家将 10 个核糖核苷酸序列替换到原 GFP基因上游的非模板链,模板链进行两个碱基替换,如下图所示,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设法使其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结果仍出现了绿色荧光。
①请阐述上述过程受体细胞中仍出现绿色荧光的机制∶_______
②上述过程说明 Polθ还具有类似于____酶的作用,科研人员发现 Pol基因在正常细胞中表达,主要用于发挥此作用。

(4)结合上述信息,请利用Polθ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为研发癌症的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5-06更新 | 7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5 . 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的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假说,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b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根据图a、图b,可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若实验一中热变性后再降温复性,然后进密度梯度离心,将得到两个条带
C.若实验二中繁殖两代,提取的F2DNA不做热变性处理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只出现两个条带,据此推测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培养24h,子代大肠杆菌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15: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6h
6 . 基因型为AaBb 的某二倍体动物(2n=4)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⑤细胞进入下一个时期时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②细胞内同时出现A和 a 基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选填“一定相同”“一定不同”或“不一定相同”)。
(2)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一端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会形成染色体桥。若图1中④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在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a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到两极,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
(3)图 2中,处于HI段的细胞可能含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发生基因重组的时期位于__________段;BC段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这种变化导致图1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是__________(用图1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4)若使用15N 标记的 NH4Cl培养液来培养该动物某个细胞,则该细胞分裂进行至图1 中时期②时,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有__________条。
7 .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揭示了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被后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豌豆种子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产生皱粒形状种子的原因如图所示:

编码淀粉支酶的基因插入了800bp的DNA片段造成mRNA上______,导致翻译出的蛋白质缺少了61个氨基酸,使豌豆种子的形状为皱粒,这种变异的类型为______。圆粒与皱粒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分离定律。据以上信息推测,皱粒豌豆甜度上应______于圆粒豌豆,原因为______
(2)摩尔根利用果蝇发现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获得了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果蝇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现有一群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黑体和灰体由等位基因D、d控制。请根据以下信息,确定基因位置(①常染色体;②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③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④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若在自然情况下让若干灰体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雌蝇:灰体雄蝇:黑体雌蝇:黑体雄蝇=15:15:1:1,由此可以判断控制灰体和黑体的基因位______(选填序号)
若让某白眼截毛雌果蝇与纯合的红眼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一代中雄果蝇表现为白眼刚毛,雌果蝇表现为红眼刚毛,由此判断控制刚毛、截毛的基因位于______(选填序号),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______(选填序号)。
(3)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后来其他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以T4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探究:20℃条件下,用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T4噬菌体DNA活跃复制期时,在培养基中添加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不同时间后,阻断DNA复制,将DNA变性处理为单链后,离心分离不同长度的T4噬菌体的DNA片段,检测离心管不同位置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图所示(DNA片段越短,与离心管顶部距离越近)。

请据图分析,DNA复制时子链合成的过程短时间内首先合成的是______,接着出现______。若抑制DNA连接酶功能,重复上述实验,则可能的实验结果是随着时间推移______的数量一直都较多。(选填“短片段DNA”或“长片段DNA”)
2021-11-21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真核生物 DNA 的结构(图甲)及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 DNA 的结构示意图,其基本骨架由__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构成,④为_____
(2)从图乙可看出,该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开始复制的,从而可_____复制速率;图中所示的酶为_____酶,作用于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
(3)若用 1 个含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共释放出 300个子代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 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
(4)若图甲中的亲代 DNA 分子含有 100 个碱基对,将该 DNA 分子放在含有用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则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增加_____
(5)若图乙中亲代 DNA 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 G 变成了 A,则该 DNA 分子经过 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 分子占 DNA 分子总数的_____
2022-04-02更新 | 1102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图1为某动物细胞中部分亚显微结构图,图2为某细胞分裂图像,图3表示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  ]____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⑦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如____等从细胞核出来(举一例即可)。细胞色素C是动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在细胞需氧呼吸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物质合成的场所是___,发挥生理作用的场所是图1的[      ]___中。([ ]中填序号,  填文字)
(2)图2所代表的细胞分裂方式中DNA复制一次,中心体复制_____次,图示细胞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个染色体组。此细胞属于图3中的_____段。
(3)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32P标记果蝇体细胞的核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___
2021-1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究DNA复制的机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A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检测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步骤B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①步骤A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分子。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甲图中字母填写)。

②若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______________(选乙图中字母填写),则假说成立。
(2)研究者为进一步确定“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将两组大肠杆菌分别在15NH4Cl培养液和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多代,培养液中的氮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分子,作为DNA复制的原料,最终得到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
(3)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

热变性处理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______________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因此图a中出现两个峰。
(4)实验二:研究人员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若将未进行热变性处理的F1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F1DNA是由_____________(选填①~④中的序号)组成,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选填⑤~⑦中的序号)。
①两条15N-DNA单链                      ②两条14N-DNA单链          
③两条既含15N又含有14N的DNA单链
④一条15N-DNA单链、一条14N-DNA单链
⑤双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个条带,排除“全保留复制”
⑥单链的F1DNA密度梯度离心结果有两个条带,排除“弥散复制”
⑦图b与图a中两个峰的位置相同,支持“半保留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全部变性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对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②图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2-06-3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