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雌性二倍体动物(2n=16)正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Ⅴ时期中一个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有________
(2)图中,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则Ⅰ时期细胞完成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则图中的五个时期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EeFf,不考虑变异和交叉互换,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F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4)研究人员将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先用15N标记细胞核内每个DNA分子的双链,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若该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为______;若该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均为______条。
2 .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真核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内含子miRNA通过下调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图甲和图乙是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正向和反向调节机制模式图。请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含子miRNA是在转录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B.内含子miRNA调控基因的表达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形成主基因mRNA和成熟miRNA需解旋酶和限制酶的作用
D.该研究为某些疾病如肿瘤提供多个靶点联合治疗
3 . 某精原细胞(2n=8)在含有³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中完成一次分裂后,再转入到普通培养液中进行减数分裂。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甲、乙、丙(多了一条染色体)、丁4个细胞,其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分子数量如下图。不考虑染色体结构变异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DNA数量为8条
B.等位基因均在乙细胞所代表的时期发生分离
C.丙细胞中具有放射性标记的染色单体为5条
D.丁细胞与正常卵子受精后将发育成三倍体生物
2023-03-08更新 | 48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生物试题
4 . 同位素标记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图甲为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的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探究DNA复制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用32P标记DNA,图乙中用15N标记DNA,则DNA被标记的基团依次是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离心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试管的_____中。该实验不能以3H为示踪元素,原因是_____
(3)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果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异常的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图乙中,若将子一代DNA完全解旋后再离心,其结果应是_____
(5)图丙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中心法则。它体现了生命是_____的统一体。
(6)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图丙过程③时,启动的起始点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
5 . 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借助DNA连接酶连接缺口(如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C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在培养的不同时刻,分离出T4噬菌体DNA,使其解旋形成单链,再进行离心。DNA单链片段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成为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
B.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C.每个时间内均可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为该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若加入DNA连接酶抑制剂,则图2中60秒组距离试管口近的位置放射性强度减弱
2023-06-12更新 | 3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生物试题
6 . 下面的图A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B是一个家族中两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基因为A与a;乙病的控制基因为B与b),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A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其中β链碱基组成为_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_______遗传病,该病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为________
(3)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病。
(4)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
2022-11-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大肠杆菌在紫外线照射下,其DNA会以很高的频率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含有胸腺嘧啶二聚体的DNA复制时,以变异链为模板形成的互补链相应区域会随意掺入几个碱基,从而引起基因突变,如图1所示。图2为大肠杆菌细胞内存在的两种DNA修复过程,可见光会刺激光解酶的合成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后的大肠杆菌在黑暗时比在可见光下更容易出现变异类型
B.内切酶能切割与胸腺嘧啶二聚体直接连接的磷酸二酯键
C.DNA修复机制的存在杜绝了大肠杆菌产生突变体的可能性
D.若图1所示DNA的分子未被修复,则复制3次后得到的均为突变DNA
2022-11-04更新 | 57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外石狮分校、泉港一中两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图1为真核细胞核DNA复制的电镜照片,其中泡状结构为复制泡,图2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B.图1显示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原点,可加快复制速率
C.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2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
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
9 . 双脱氧三磷酸核苷酸(如图1)在人工合成DNA体系中,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形成焦磷酸和双脱氧核苷酸并释放能量,双脱氧核苷酸可使DNA子链延伸终止。在人工合成DNA体系中,有适量某单链模板、某一种双脱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和四种正常脱氧三磷酸核苷酸(dNTP),反应终止时对合成的不同长度子链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双脱氧核苷酸可与模板链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人工合成DNA体系中需要加入ATP提供能量
C.双脱氧核苷酸使子链延伸终止原因是3号C上无氧
D.据图2推测,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应为ATGATGCGAT
单选题-单选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人曾提出了DNA复制的三种假说,如下图所示。现用两组实验对三种假说进行验证。
甲组:用15N标记大肠杆菌的DNA(两条链均被标记)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乙组:将甲组培养的子代大肠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1
B.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证明或排除假说3
C.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位置不同,可证明假说1
D.若甲组和乙组离心管中条带数目不同,可证明假说2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