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DNA分子的复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滚环扩增技术(RCA)是借鉴自然界中病原生物体环状DNA分子滚环式复制方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核酸扩增方法,在致病菌、核酸肿瘤标记物、蛋白质、生物小分子和病毒检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图1为RCA原理示意图。具核梭杆菌为一种强粘附性消化道细菌,侵入肠黏膜后可诱导局部炎症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形成。科研人员采用基于RCA的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方法,实现了在微量样品及复杂环境下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图2为荧光标记滚环扩增检测过程示意图,过程②是使锁式探针环化的过程。其中nusG基因为具核梭杆菌的特异性基因,锁式探针为依据nusG基因序列设计出来的单链DNA分子,由两端的检测臂和无关序列组成。只有当环境中存在靶核酸序列时,锁式探针才能完成成环连接反应。检测探针中的荧光基团(FAM)距离淬灭基团(BHQ-1)比较近时,荧光会被淬灭。

   

(1)由图1推测,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与常规PCR相比,RCA缺乏___________环节,因此可推测RCA扩增过程中使用的Phi29DNA聚合酶不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2)过程②锁式探针完成成环连接反应需要___________的催化。肠道中含有多种微生物,为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在设计锁式探针时需保证____________,同时还需注意无关序列中不含____________
(3)若检测样品存在具核梭杆菌,检测探针中荧光基团发出荧光的原理是___________。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 . 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小鼠大脑中表达最为广泛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也广泛分布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mRNA含量变化等有关。左图为DNA甲基化机理图,右图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

(1)DNMT3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结合左图和已有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DNA分子中甲基胞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
B.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C.DNA甲基化可能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DN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需与DNA结合
(2)右图中过程③以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若该过程某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5'-GAA-3',则其识别的密码子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
(3)miRNA-195是miRNA中一种,miRNA是小鼠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miRNA,,该物质与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可导致细胞中与之互补的mRNA降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mi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mRNA
B.miRNA能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
C.不同miR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miRNA的产生与细胞的分化无关
(4)抑郁症小鼠与正常鼠相比,右图中②过程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①“减弱”或②“不变”或③“增强”),若①过程反应强度不变,则BDNP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编号选填①“减少”或②“不变”或③“增加”)。
(5)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C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与正常DNA分子相比,异常DNA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填“低”或“高”),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
2023-05-03更新 | 55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下图是某雌性二倍体动物(2n=16)正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核DNA含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Ⅴ时期中一个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时期有________
(2)图中,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则Ⅰ时期细胞完成一次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若处于Ⅰ时期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则图中的五个时期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______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EeFf,不考虑变异和交叉互换,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F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
(4)研究人员将该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先用15N标记细胞核内每个DNA分子的双链,之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4个子细胞。若该卵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4个子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的子细胞的比例为______;若该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含15N的染色体均为______条。
4 . 下图分别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处于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局部的模式图。若将2个两条链均被15N标记的外源基因插入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中的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然后让该精原细胞在含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有15N标记的精细胞所占比例为1/2
B.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甲图中⑤时期
C.如果乙图a和a'上相应点的基因分布是B、b,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图甲的③和⑥时期
5 . 关于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主要有两种假说,如图1所示。科学家运用密度梯度离心、DNA 紫外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此进行研究,实验基本操作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有关 DNA 复制的问题:

   

(1)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图2A)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大肠杆菌繁殖多代(大肠杆菌约20分钟繁殖一代)。培养液中的N可被大肠杆菌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_,作为DNA 复制的原料。此外,DNA复制还需要模板、能量、__________酶、__________   酶(及引物酶、DNA连接酶)等条件。
(2)从上述培养液中取部分菌液,提取大肠杆菌 DNA(图2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图3a所示,峰值出现在离心管的P处。该步骤的目的是将提取的DNA分子作为__________代DNA分子,以此作为验证DNA复制方式的______________组。
(注: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位置即为离心管中DNA的主要分布位置,峰值越大,表明该位置的DNA 数量越多。 )

   

(3)将上述培养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 14NH4Cl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图2B)。在培养到6、13、20分钟时,分别取样,提取大肠杆菌 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测定紫外光吸收光谱,结果如上图3中b、c、d所示。
①现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否定全保留复制假说。
②若全保留复制这一假说成立,则 20分钟时紫外光吸收光谱的峰值个数及峰值的位置为____________
a. 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 Q 点的位置
b. 峰值个数为1,峰值出现在 P点的位置
c. 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上方
d. 峰值个数为2,一个峰值出现在P点的位置,另一个峰值出现在Q点的位置
(4)一个含5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该 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__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5)用¹⁵N分别标记某种二倍体哺乳动物精原细胞中的1个核DNA 分子双链和卵原细胞中的1个核DNA分子双链,再将标记后的两个细胞放置在14N的培养基上培养,若它们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则形成含¹⁵N的受精卵概率为____________
6 . 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项指标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动物精巢切片显微观察后绘制的两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曲线可表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
B.细胞甲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不含B点),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C.图1曲线中BC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可能与AB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同
D.若细胞乙的DNA两条链都被32P标记,使其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部分染色体可能没有放射性
2024-05-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
B.图1所示转录产生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C.图2所示的转录过程是沿着模板链的5'端到3'端进行的
D.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从n到m
8 . 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将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基因A1和一个双链均被标记的基因A2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逆反”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在MⅠ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在MⅠ分离
B.8个子细胞中,最多有4个卵细胞同时含有标记和标记
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标记和标记,1个卵细胞只含标记
D.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标记和标记,6个极体含有标记
9 . 某长度为 1000 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 DNA 分子中含鸟嘌呤 400个。该 DNA分子复制时, 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 链发生分离,随后 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链的3'端开始延伸子链, 同时还以分离出来的5'端单链为模板合成另一条子链,其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若利用PCR技术制该 DNA 分子,其过程中被打开的化学键包括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酶包括_____________,与DNA 复制过程起始有关的序列被称为_____________
(2)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第3次复制所形成的磷酸二酯键数为______个。
(3)该环状DNA 分子复制1次后形成__________个环状DNA分子。
(4)该 DNA 分子复制时, 以1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为___________, 以2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的方向为__________
2023-12-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阶段测试生物试题
10 . 1966年,科学家提出了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片段后再借助DNA连接酶连接缺口(如图1)。为验证假说,进行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C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在培养的不同时刻,分离出T4噬菌体DNA,使其解旋形成单链,再进行离心。DNA单链片段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成为噬菌体DNA复制的原料
B.与60秒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短链片段连接形成长片段
C.每个时间内均可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为该假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若加入DNA连接酶抑制剂,则图2中60秒组距离试管口近的位置放射性强度减弱
2023-06-12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