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DNA 中本来就存在与癌症相关的基因
B.若发生某些基因的甲基化,也可能会导致细胞癌变
C.基因突变是癌细胞形成的驱动因素,但并非发生突变的细胞就会癌变
D.一些理化因素导致某一个基因突变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癌细胞
2024-05-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雄安新区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2 . 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研究发现,7个东方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脉受体基因(Lkr),但不同种群蜜蜂的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实验组蜜蜂体内,该基因可使Lkr的表达产物减少。检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和题干信息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Lkr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性有关
B.Lkr基因表达程度不同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C.温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热带地区高
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主导了蜜蜂进化的方向
3 . 某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BbXdY(2N=16)。将该动物体内一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若干次分裂后,分别用与基因B、b、D、d特异性结合的探针B(黄色)、探针b(绿色)、探针D(红色)、探针d(蓝色)处理某一分裂时期的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已知该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后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量。图1细胞中出现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中基因B和b所在染色体片段发生互换,则经探针处理后,不考虑其他变异,产生的配子中只显黄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若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32P的细胞所占的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p53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在细胞核内调控转录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细胞恶性增殖。为探究熊胆对皮肤癌细胞中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分别提取经BB(熊胆粉)处理后的皮肤癌HaCaT、KUMA6细胞株的总蛋白,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出p53,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①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推测p53基因属于__________基因。
②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离p53时,p53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主要与_____________有关。由电泳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2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4 . 某二倍体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控制翅型的等位基因B/b只位于Z染色体上,仅基因B表达时为长翅,仅基因b表达时为小翅,基因B、b同时表达时为残翅。某雌性个体与残翅雄性个体杂交,获得4种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Zb,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ZBW或ZbW
B.F1中残翅个体一定是雄性,且该群体中小翅个体总是占1/2
C.若F1群体中有1/2为长翅个体,则雌性亲本基因型一定为ZBW
D.若小翅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极少量残翅,则最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2024-05-2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三模生物试题
5 . 箭毒蛙毒素是一种甾体类生物碱,主要作用于动物心脏和神经系统。它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可逆地迫使钠离子通道持续保持异常“激活”状态,最终导致神经麻痹和心力衰竭。研究发现箭毒蛙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的一个氨基酸被取代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对甾体类毒素的抗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箭毒蛙只能合成甾体类生物碱,不能合成乙酰胆碱
B.箭毒蛙毒素与心肌细胞受体结合后会产生静息电位
C.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改变后其与毒素的结合能力下降
D.毒箭蛙的乙酰胆碱受体结构改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024-05-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6 . 摩尔根选育出果蝇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1和F2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已知果蝇的棒眼(B)对圆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于M-5品系检测技术的应用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
(1)选择F1的雌蝇与M-5雄蝇交配,F2中无野生型雄蝇且雌蝇:雄蝇=2:1。若XBrY、XbRY均为纯合子,则说明辐射诱变导致产生了____现象,F2雄蝇的表型为____。F2果蝇中,携带该突变基因果蝇的比例为____
(2)若F1的雌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与M-5雄蝇交配后,则子代的雌蝇:雄蝇=____,原因是____
(3)尝试设计杂交方案,使得X染色体上的该突变能长期保留在雌蝇中:____
(4)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幼虫基因lint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另一基因inr的表达,导致果蝇体型异常,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

与突变引起的变异相比,基因甲基化的特点是____。基因lint的表达对基因inr的表达有____作用,若要使体型异常的果蝇恢复体长,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
7 . GPⅡb/GPⅢa是血小板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血浆中的纤维蛋白与GPⅡb/GPⅢa结合后启动凝血功能。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ITGA2B基因突变使其控制合成的GPⅡb的肽链缩短,从而使GPⅡb不能与GPⅢa形成完整的复合物,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缺乏。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血小板无力症患者ITGA2B基因出现了碱基缺失
B.ITGA2B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C.ITGA2B基因突变后改变了遗传信息,会遗传给子代
D.ITGA2B基因最可能是在有丝分裂的中期发生突变的
8 . 在蛋白质上加上糖链会形成糖蛋白。下列对于糖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蛋白属于糖被中的一种
B.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C.原核细胞糖蛋白的合成是在内质网完成的
D.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外两侧都具有糖蛋白
9 . 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科研工作者在众多野生正常翅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突变体甲(雌果蝇)和一只突变体乙(雄果蝇),突变体甲和乙的突变都与翅长有关。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突变体mRNA,发现甲的第19个密码子中第二个碱基由U变为C,乙的第19个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U,如图所示。已知两处突变后均不形成终止密码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翅果蝇相比,突变体________的翅长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解释原因:________
(2)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都是由纯合野生正常翅(由基因A控制)果蝇突变引起的,突变体甲表现为长翅(由基因A+控制),突变体乙表现为残翅(由基因A~控制),该事例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3)用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作亲本进行杂交,F1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正常翅=1:1,且无残翅果蝇出现。据此分析,翅长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
(4)研究人员分析后提出假说;控制翅长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计划选择上述实验F1中的长翅雌果蝇和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来探究该假说。若研究人员的假说成立,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必须写出性别)。
(5)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7天的正常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以后,会得到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正常翅果蝇。请从酶催化反应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
10 . 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的有序更迭和整个细胞周期的运行,需要“引擎”分子,即周期蛋白依赖蛋白激酶(CDK)的驱动,已知的CDK有多种,其可促进靶蛋白的磷酸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K基因与周期蛋白基因都是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中特有的基因
B.若CDK失活,细胞周期将无法正常运转,使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受阻
C.不同种类CDK使相应靶蛋白磷酸化进而驱动细胞周期顺利进行
D.肿瘤细胞表现为细胞周期调控失控,CDK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靶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