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6 道试题
1 . 猫叫综合征(CDC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患儿出生后发出声调尖锐且单调的似猫叫样哭声而得名。某高龄产妇已育有一个患有CDCS的儿子(先证者),其本人及丈夫表现正常,现对腹中胎儿进行产前遗传咨询。通过对其家系成员进行核型分析以了解胎儿是否患病,其家庭成员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猫叫综合征是一种由__________(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
(2)取该家庭成员的外周血进行核型分析时,以__________(成熟的红细胞/淋巴细胞)为对象,找到__________(分裂时期)的细胞进行照相分析。
(3)由图推测,该高龄产妇腹中胎儿的表型为__________
(4)经检测,该家庭的母亲的染色体核型正常,请依据以上结果结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解释先证者患病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已知雄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W,如图1。由于雄性具有生长期短、出丝率高等优点,因此养殖雄蚕可以增产。科学家为培育只产雄蚕的家蚕品系,经过诱变得到图2所示雌蚕,其中a和b是Z染色体上原有的两个致死基因(不考虑互换),“+”是对应的野生型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目信息可知,a和b是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致死基因。
(2)图2中雌蚕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
(3)以图2中含有a基因的雌蚕与图1中的野生雄蚕为亲本,所得F1代的基因型为Z+aZ++_________,让其中Z+aZ++与图2中含b基因的雌蚕进行杂交,选取F2代中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个体作为父本,让其与野生型家蚕杂交,则后代全为雄蚕。
(4)在某次生产中,仍然用多只上述(3)中从F2代中选取作为父本的雄蚕与多只图2中的雌蚕交配,得到M只F1,将F1中的雌雄个体与N只正常雌蚕混合饲养自由交配,若M:N=3:7,则所得的F2中,雌蚕:雄蚕=_________
2024-06-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生物试卷
3 .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ABO血型受9号染色体上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的控制,组成6种基因型(IAIA、IAi、IBIB、IBi、IAIB、ii)和4种表型(A型、B型、AB型和O型)。同侧AB(CisAB)血型是一种稀有的异常血型遗传,基因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A、IB和i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三个基因可能会因基因突变相互转化
B.CisAB血型是由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形成
C.正常的AB型个体与O型个体婚配,后代有A型或B型两种血型
D.CisAB血型个体与O型个体婚配,后代有CisAB型或O型两种血型
4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造血干细胞中常存在如图所示的“费城染色体”。据图分析,导致“费城染色体”出现的变异类型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与雌蚕相比,雄蚕在生命力、桑叶利用率和吐丝结茧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科学家利用诱变和杂交的方法构建了一种家蚕品系,实现了专养雄蚕的目的。该家蚕品系雌雄个体基因型组成如下图所示。A/a为控制卵色的基因,显性基因A决定黑色,隐性基因a决定白色,b、e是纯合时引起胚胎死亡的突变基因(注:ZbW、ZeW为纯合子),“+”代表野生型基因。研究发现,在该家蚕品系的性染色体上存在交换抑制因子,能避免四分体中染色体片段互换,从而保留该品系用于育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构建该品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该品系产生的黑色受精卵为雌蚕,白色受精卵为雄蚕
C.由上图可知该品系不可能产生的基因型配子是Za++、Zabe、Zab+、WAb、Wa+
D.该品系能产生四种受精卵,其中胚胎致死的基因型为Zab+Zab+、Za+eWA+
2024-06-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昌邑市潍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拉练试题
6 . 在高产、抗病等方面,玉米(2n=20)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优于纯合亲本(纯系),其茎的高度、果穗的大小、胚乳的颜色等性状与其抗倒伏、高产、品质等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玉米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A控制高茎,将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F1自交所得F2中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高茎玉米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矮茎玉米突变体M,M自交,子代中高茎玉米植株占1/4,研究发现,M是由亲代高茎玉米植株一个A基因突变而成,基因型表示为AA+。据此分析,A+基因的产生属于________(显性、隐性)突变,以上控制茎的高度的基因位于________;M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后代中矮茎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
(2)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和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基因型为B1B2C1C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2,则说明________;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子代表现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
(3)玉米籽粒胚乳的颜色有黄色、紫色和杂色,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每个极核的染色体组成均与卵细胞一致。
①研究人员为研究胚乳颜色形成的机制,所做杂交实验及结果如表1所示。据此分析杂交组合一、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据此推测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来源、数量、来源和数量)有关。
表1


杂交组合

F1胚乳颜色

紫色RR(♀)×黄色rr(♂)

紫色

紫色RR(♂)×黄色rr(♀)

杂色

②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人员利用突变体N(如下图)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据此分析:

表2

杂交组合

部分F1胚乳

基因型

颜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杂色

RRrr

杂色

野生型rr(♂)×突变体N Rr(♀)

RRr

紫色

突变体N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研究发现,N在产生配子时,10号染色体分离有时发生异常,但不影响配子的育性,则表2中F1出现少量基因型为RRrr的胚乳的异常分离发生时期为________。上述杂交组合三、四结果表明胚乳颜色的形成很可能与R基因的________有关。
2024-06-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海安中学最后一模生物
7 . 研究发现,果蝇(2N=8)的Ⅱ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个关键基因,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没有受精能力,并且Ⅱ号染色体和Ⅲ号染色体之间会发生如甲图所示的变异。现有雌果蝇M与雄果蝇N,二者Ⅱ号和Ⅲ号染色体组成如乙图所示,假如这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其他染色体正常联会和分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M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B.果蝇M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两个四分体
C.果蝇M与正常果蝇杂交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5
D.果蝇M与果蝇N杂交所得后代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5
2024-05-3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有斑纹(A)对无斑纹(a)为显性,A和a所在的常染色体偶见缺失(但基因A/a所在的片段并没有缺失,如图1)现象,表示为A0、a0。家蚕的正常体壁(B)对透明体壁(b)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丝多、质量好,但幼蚕时雌雄不易区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要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测定29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B.利用图2所示限性斑纹蚕和无斑纹异性蚕杂交,后代中有斑纹幼蚕是高产蚕
C.限性斑纹蚕的培育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缺失时卵细胞不可育但精子是可育的,基因型A0aZbW的个体可产生4种可育配子
2024-05-2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生物试题
9 . 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如图1所示,若细胞中的1条1号染色体与1条X染色体连接在一起,则发生的变异如图2所示。已知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发生联会后会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该变异不会影响子代细胞
B.图2所示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出现四分体
C.若图2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正常
D.若图2所示的多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染色体正常的子细胞占1/6
2024-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
10 . 普通小麦是两性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条锈病由条锈菌引起,严重危害小麦生产,Yr5和Yr15基因都是有效的显性抗条锈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Yr5基因和Yr15基因分别在斯卑尔脱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中被发现,两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不同。将Yr5基因或Yr15基因导入普通小麦中,实现了物种间的______(填变异类型),提高了小麦的抗逆性。
(2)研究者将Yr15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麦1B染色体的短臂上(如图甲),获得抗条锈病小麦品系F。提取抗条锈病小麦的______作为PCR的模板扩增Yr15基因,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鉴定扩增产物。利用上述方法不能区分纯合和杂合的抗条锈病小麦,因为______,两者电泳后DNA条带的数量和位置相同。
(3)研究者培育了不抗条锈病小麦品系T,其1B染色体的短臂(1BS)被黑麦 1R染色体的短臂(1RS)取代,形成了B.R染色体(如图乙),B.R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品系T的其他染色体形态、功能与正常小麦相同。为检测小麦细胞中的B.R染色,研究者根据该染色体______中DNA片段的特殊核苷酸序列,设计了荧光标记的探针1RNOR,将该探针导入小麦的体细胞,根据观察到荧光点的数目可判断细胞中 B.R染色体数目。

注:B.R染色体可与IB染色体联会并正常分离,但IRS与IBS不能发生重组。
(4)以纯合的不抗条锈病小麦品系T、条锈菌、探针 1RNOR 及抗条锈病小麦品系F(含杂合子和纯合子)为材料,可快速获得大量纯合的抗条锈病小麦,方法如下:让纯合小麦品系T与小麦品系F杂交得到F₁代,______
(5)研究者将Yr5基因导入小麦品系T中,得到图丙所示植株,将该植株与杂合的小麦品系F杂交,让所有F₁植株进行自交,用探针 1RNOR 对F₂植株进行检测,若各种基因型的植株结籽率相同,F₂植株中抗条锈病且含荧光点的植株占_____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