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位置改变,但遗传物质总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大多数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无临床症状。某染色体平衡易位家系(平衡易位染色体为1号、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染色体检测发现Ⅲ-2的一条1号染色体缺失1个片段,Ⅲ-3的一条3号染色体增加1个片段,其余染色体均正常。不考虑染色体平衡易位对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Ⅲ-2和Ⅲ-3不是平衡易位携带者
B.Ⅰ-1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4
C.Ⅱ-3体细胞中含有25种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色觉正常的平衡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3/16
2024-05-15更新 | 5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
2 . 真核生物体内的跳跃基因是染色体上一段能够自主复制和移动的DNA序列。该基因可随机插入基因组,可能导致插入突变、染色体变异等。下列对跳跃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复制时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DNA上
B.彻底水解产物有6种
C.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该基因随机插入大肠杆菌基因组可导致染色体变异
2024-04-2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试题生物试题(一)
3 . 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均为实验室常用的生物育种手段。已知玉米的抗虫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调控,为了得到抗虫玉米植株,某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处理后得到目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室对野生型玉米种子进行了诱变处理,进行培育、筛选后得到突变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约占1/4,说明诱变引起的突变为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突变。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突变是由野生型某个基因发生一个碱基由G到A 的替换导致的,则野生型基因和抗病基因的碱基序列长度_________,碱基序列_________。(后两空填“相同”或“不同”)
(2)该实验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外源抗虫基因(cry)转入野生型玉米细胞得到转化细胞,并将其培育成植株X,过程如图1 所示,其中1、2代表染色体,抗氨苄青霉素基因(AmpR)为标记基因。已知该品种玉米染色体结构较为稳定,不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①忽略抗虫基因和抗性基因的区别,仅根据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除图1中的转化细胞种类外,请在图2中画出还可能得到的其他种类的转化细胞________

②研究表明,标记基因的产物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因此为了得到抗虫性状稳定遗传且不含标记基因产物的优良植株,可将植株X 进行自交从而获得预期目的的植株。为达到该目的,是否可以将cry基因和AmpR基因用同一个 Ti 质粒进行转运? 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____
4 . 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型,虎斑纹(E)对非虎斑纹(e)为显性性状,基因 E/e位于3号染色体上。油蚕基因os位于Z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是重要的伴性遗传标记,野生型家蚕全身白色,被称为姬蚕。为培育限性虎斑纹的家蚕新品种,研究人员用射线处理虎斑纹雌蚕蛹,使带有基因 E 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 W染色体上,通过杂交得到 F1,用雌性的F1分别与非虎斑纹油蚕杂交,得到两组F2,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非虎斑纹雌蚕与纯合的虎斑纹雄蚕的成蚕杂交,得到 F1。F1的雌、雄蚕相互杂交得到F2,F2个体的表型和比例为____
(2)X射线处理使虎斑纹雌蚕发生____变异,可用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该变异,观察到的变异特征是____。根据杂交结果可知,第一组F2的家蚕共有____种基因型,其中雌蚕的表型为____
(3)雄蚕的食量少且产丝量大,在生产上更具有经济价值。在第二组的F2中根据表型挑选出雌蚕,这些雌蚕与非虎斑纹油蚕或非虎斑纹姬蚕杂交,后代均能持续分离出雄性,原因是____
(4)研究人员检测了突变基因(os)mRNA 相应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以及正常基因mRNA上相应的突变位点,结果如表所示。

密码子序号

1……4……19             309……540部分密码子表

突变①

AUG……AAA……ACU     UUA……UAGAAC:天冬酰胺 AAA:赖氨酸
ACU、ACC:苏氨酸 UUA:亮氨酸
UAG、UGA:终止密码子
AUG:甲硫氨酸,起始密码子

突变②

AUG……AAC……ACC     UUA……UAG

突变③

AUG……AAC……ACU     UGA……UAG

正常核苷酸序列

AUG……AAC……ACU     UUA……UAG
基因(os)的突变类型可能是突变____(填“①”“②”或“③”),原因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家蚕(染色体数为2n)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时死亡率升高,产茧量下降。研究人员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只耐热性状(基因D控制)的雄蚕,但同时发现D/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家蚕的Z染色体来自____(填“父本”或“母本”)。
(2)图中所示家蚕的变异类型为____
(3)已知图中所示家蚕的基因型为Dd,若欲确定D基因位置,研究人员用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统计子代家蚕的表现型及比例(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2染色体才能存活)。
①若子代雌雄家蚕的比例为____,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结果是否能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____(填“能”、“不能”)。
②若子代雌雄家蚕的比例为____,则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③若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可根据子代____(填“雌”、“雄”)性家蚕的表现型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
6 . 除草剂乙草胺能被棉花根系吸收,高浓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细胞呼吸,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造成DNA损伤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图1为棉花细胞染色体桥显微图,图2为染色体桥示意图,染色体桥会在着丝粒移向两极时,在两着丝粒间的任意位置断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高浓度乙草胺能使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变短
B.若高浓度乙草胺干扰DNA的合成,则可能导致棉花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增多
C.观察棉花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异常时,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染色体桥的断裂发生在后期,所产生的子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7 . 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科学家用果蝇做了很多遗传学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蝇(2N=8)细胞中,有3对常染色体(分别编号为Ⅱ、Ⅲ、Ⅳ)和1对性染色体。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染色体组成与亲本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X保持系。
①由题意可知,染色体组成为____的果蝇胚胎致死。
②在并联X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Y染色体传递给子代的规律是____
③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
(2)科研人员培育出某果蝇品系,其有1种突变性状卷曲翅,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位置如图a),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为探究果蝇眼色基因(B、b)的位置,科研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b),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结果,并不能判断B、b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
②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从上述F1果蝇中选取表型相同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进一步探究其是否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实验思路是____。如果眼色基因不在Ⅱ号染色体上,那么理论上F2中紫眼正常翅所占比例为____
8 . 2022年10月,我国科学家在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上首次实现4号和5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培育得到ch14+5单倍体小鼠。用野生型小鼠与ch14+5单倍体小鼠为材料可得到chl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但是成功的机率相对于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后代低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hl4+5单倍体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未知隐性基因所控制的表型
B.培育ch14+5单倍体小鼠过程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C.融合染色体无法与正常染色体联会降低ch1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出现机率
D.ch14+5单倍体小鼠可用于研究染色体融合导致的不孕不育等疾病
9 . CIB品系果蝇具有一条正常的X染色体(X+)和一条含CIB区段的X染色体(XCIB),其中C表示染色体上的倒位区;I为雄性果蝇胚胎致死的隐性基因;B为显性棒眼基因。为探究某射线诱变处理的正常眼雄果蝇是否发生X染色体新的隐性突变及该突变是否致死,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检测技术路线。不考虑X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基因型为XCIBXCIB的棒眼雌果蝇
B.CIB品系果蝇C区发生的变异不可以在光学下显微镜观察到
C.F1群体I中棒眼果蝇占比为1/2时说明亲本雄果蝇发生了隐性突变
D.F2中不出现雄果蝇可说明亲本雄果蝇X染色体上出现隐性致死突变
10 . 已知物种乙和丙均由甲演化而来,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乙和丙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3个地区。E/e位于常染色体上,G/g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物种乙和物种丙的g基因频率可能相同
C.物种乙和物种丙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不能交配
D.若只考虑E/e基因,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数量相当,则E和e的基因频率相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