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0 道试题
1 . 什么是研究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2023-08-0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皮和田地区山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野生中华鲟是一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重点保护鱼类,而在黑龙江流域还生活着另一种鲟鱼——史氏鲟。请回答下列有关进化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______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对中华鲟和史氏鲟的线粒体cyth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序列中有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这些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______的结果。
(3)在对某史氏鲟种群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5%和5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一年后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45%。在这一年中该种样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期末生物试题
3 . 熊猫在分类上属于食肉目,长期进化后却以竹子为食﹐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下列关于熊猫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桡侧籽骨让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B.早期“第六指”熊猫化石是研究熊猫进化的直接证据
C.熊猫的进化和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熊猫有肉食性,植食性,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4 . 在进化历程中,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独特的代谢途径和营养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出现更适应摄食的复杂器官和系统,并不能说明形成了新物种
B.藻青菌中出现能利用较长波长光的叶绿素,有利于其扩大生存范围
C.微生物具有高效吸收营养物质的各种途径,是变异和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为适应精氨酸不足的环境,生物会变异出将其他氨基酸转化为精氨酸的代谢途径
5 . 藏猪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其体内的ALB、ECE1等基因发生突变,该变异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使血液具有更强的结合和运输氧气的能力,并提高了肺部的气体交换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藏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血红蛋白基因构成基因库
B.青藏高原的低氧环境使ALB、ECE1等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C.藏猪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D.藏猪对青藏高原上低氧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 . 在19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曼彻斯特地区的灰色桦尺蛾占绝对优势,工业污染后黑色桦尺蛾占绝对优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是黑色桦尺蛾逐渐占优势的动力
B.工业污染使桦尺蛾从灰色基因朝着黑色基因的方向变异
C.该地区所有桦尺蛾控制灰色和黑色的基因总和构成其基因库
D.该地区的黑色桦尺蛾占绝对优势时已进化成了一个新物种
2023-08-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7 . 海蜘蛛是一种在深海中生存了5亿年的节肢动物,其视觉器官高度退化,身体透明不易被发现且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海洋中不存在天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海无光的环境导致海蜘蛛产生了视觉器官退化的变异并遗传给后代
B.海蜘蛛身体透明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
C.自然选择对海蜘蛛不起作用
D.海蜘蛛与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
8 . 由于地壳运动,某狮子种群被分为A、B两种群。20世纪90年代初,A种群仅剩20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狮子种群消亡,由B种群引入7只成年雄狮。经过十多年,A种群增至百余只,对这一期间A种群叙述错误的是(       
A.狮子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B.尚未达到遗传平衡的状态
C.与B种群共享一个基因库D.狮子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降低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娥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
(3)下图是新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据图分析材料一属于____________方式,材料二属于____________方式。

v   
(4)下表为蛾的V基因在种群中基因型个体数。出现Va、Vb、Vc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第一年Va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 。第二年该种群____________ (填“发生了”或“没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因型

Va Vb

Va Va

VbVc

VcVc

VaVc

第一年个体数

100

50

200

150

100

第二年个体数

50

70

200

120

60

2023-08-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种兰花的“地生”或“附生”能使其在不同的环境生存。兰花“地生”受A基因控制,使它的根能在地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当缺乏A基因时,兰花则长出气生根,使兰花能在树上或石上附着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兰花“附生“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兰化的不同类型为兰花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是否具有A基因决定了兰花的进化方向
D.若不同兰花的生活环境差异较大,有利于新物种的形成
2023-08-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