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DDT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起初非常有效。若干年以后,人们发现它的杀虫效果越来越差。人们的解释是昆虫产生了抗药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经常接触DDT的昆虫个体会逐渐产生DDT抗药性
B.DDT能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强的基因
C.DDT只对有抗药性的昆虫个体有选择作用
D.DDT的使用让昆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 . 图所示为某地昆虫种1、种2形成的三个进化阶段,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
   
注:图示基因为该昆虫的部分基因,且同时含基因A、B或C、D或E、F的个体均在胚胎期死亡。
A.进化过程中产生A、B、C、d、E、F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阶段Ⅰ到阶段Ⅱ过程中,昆虫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形成了6个不同的物种
C.阶段Ⅱ到阶段Ⅲ过程中只保留了昆虫种1 和种2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中所示的基因组成为昆虫种1、种2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3 . 杀螟丹是一种杀虫剂,可用于杀灭稻田中的稻飞虱。某村民在自家稻田中长期使用杀螟丹,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杀螟丹对稻飞虱的杀除效果越来越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稻田中全部稻飞虱的抗杀螟丹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所以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杀螟丹直接对基因进行选择,使稻飞虱相应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D.抗性变异的出现和杀螟丹的选择作用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2023-12-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4 . 研究人员将结核杆菌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A与B的培养基中(+代表含抗生素,+多少代表抗生素浓度,-代表不含抗生素),对两种抗生素药性分析。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后,细菌生长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培养基在使用前、后均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B.长期使用抗生素A可能会增加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
C.该实验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
D.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可显著增强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基因A、a控制,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为m。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2)某女性是甲病患者,其配偶正常。不考虑突变,若他们想要个孩子,你会建议他们生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原因是__________
(3)某仅患甲病的男性与某仅患乙病的女性婚配,生下一个仅患甲病的男孩,由此可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该夫妇已经怀上二胎,为了确定胎儿是否患乙病,有人建议他们做产前基因检测,你认为可行吗?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4)甲病是由某种酶的结构异常而不能行使正常功能所导致的疾病,对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与正常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可知,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如图所示,表格为部分密码子表。

                      

5′ATC TCC TGC TTC ACA3′

   模板链3′TAG AGG ACG AAG TGT5′
“↓”处的碱基对由G-C变为C-G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G

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丝氨酸

C

异亮氨酸

苏氨酸

精氨酸

A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半胱氨酸

C

根据图中给出的基因序列,推测突变后的基因翻译出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由此可知,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从而控制甲病的性状。
6 . 对一块棉铃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b之前用杀虫剂甲处理,b之后用杀虫剂乙处理)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杀虫剂使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B.棉铃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使用杀虫剂后,棉铃虫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D.若要增强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则可交替使用杀虫剂甲与杀虫剂乙
7 . 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调查发现,某农田中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频率为80%,T的基因频率为60%,则杂合高茎豌豆的基因型频率为(       
A.20%B.30%C.40%D.50%
2023-11-0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部分生命历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过程一定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互换
B.细胞e、f的遗传物质相同,mRNA 的种类也相同
C.b→c、a→g过程中发生的变异都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图中h 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023-10-2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我国是最早养殖和培育金鱼的国家。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在饲养过程中,野生鲫鱼产生基因突变,人们选择喜欢的品种培养,并进行人工杂交、驯养,培育出了色彩斑斓(如紫色鱼、蓝色鱼和灰色鱼等)、形态各异的金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蓝色鱼和蓝色鱼杂交后代全为蓝色鱼,则蓝色鱼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
B.野生鲫鱼产生基因突变使其DNA分子中基因数量改变,引起金鱼性状的变异
C.在金鱼的祖先鲫鱼通过培育、驯养进化成金鱼的过程中,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D.人工杂交利用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原理,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化
10 . 遗传学上把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称为平衡种群。内蒙古自治区杜洛克猪的平衡种群中,若红棕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黑色毛个体多于红棕色毛个体,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若D的基因频率等于d的基因频率,则显性基因型频率大于隐性基因型频率
C.多对红棕色毛的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的毛色均为红棕色,则说明红棕色为显性
D.若该种群红棕色毛与黑色毛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的基因频率相等
2023-10-21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