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失败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四倍体植物也可以通过低温诱导的方式获得
2023-07-1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一     人们对沉积岩中发现的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开展研究,测量了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并用S表示。下面甲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情况;下面乙图a、b、c曲线,表示1亿年前、分属三个不同地区的、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化石S值的分布情况。
   
材料二     华北某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中90%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一些地方抗虫棉的抗性正在逐渐减弱,棉铃虫虫害发生的程度也在逐年加重。调查发现,棉铃虫的种群中对抗虫棉敏感的个体(GG)逐渐减少,对抗虫棉产生抗性的个体(gg)逐渐增多。
(1)根据材料一,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证据;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_____,达尔文认为适应是_____的结果。
(2)根据材料一中S值的变化情况,在1亿年前的三个不同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_____(填图中曲线字母);S值的变化实质反映了_____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抗虫棉的种植对于棉铃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作用。如果第一代棉铃虫(在小麦麦田中生长)种群中Gg、gg的个体比例分别为4%和1%,将自由交配后产生的第二代幼虫都集中在抗虫棉田中,则第二代成虫种群中g的基因频率理论上应为_____
(4)根据材料二,实际生产中,人们往往在种植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农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_____
(5)综合材料一、二,适应具有_____的特点,_____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 . 一万多年前,美国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接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此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所有鳉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___________。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其后代高度不育,则a、b鳉鱼之间存在__________隔离,它们属于两个__________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2:蛙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的这种蛾已经发生了进化,原因是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已产生______,成为了一个新物种。材料1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2)在材料2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会导致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即______变小。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及其个体数。
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
XDXD2000
XDXd50160
XdXd100200
XDY1800
XdY170270
①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
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多样性是______的结果。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
2023-05-26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生物试题(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稻米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过多会影响米饭蒸煮时的品质和口感。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欲将一段DNA(片段A)插入淀粉合成酶基因(基因D)中,使之失活(失活的淀粉合成酶基因标记为基因d),从而降低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尝试通过PCR的方法检测植物中是否导入了片段A。检测结果呈阳性,但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并未显著下降,可能的原因有①引物序列长度__________,导致特异性不强;②插入的片段A__________,导致基因D未失活。
(2)取基因型为dd的水稻植株(N)与非转基因的水稻A,水稻植株B和近缘杂草C一起种植。取A、B、C的后代细胞的DNA经酶切、PCR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电泳时,点样孔位于__________(填“甲侧”或“乙侧”),B1条带与A1、C1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稻N与水稻B之间存在__________
(3)在农科院的户外试验田中种植水稻N,种植方式如图所示。在栽种区域1,应种植__________(填“水稻A”或“水稻B”)。设置空白隔离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对某些转基因试验田周围的农田进行研究,发现农田中存在具有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的杂草,即“超级杂草”。为了避免超级杂草的出现,在今后的转基因水稻培育过程中,可将目的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中。
2023-05-07更新 | 3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统练四生物试题
6 . 为培育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常利用的酶是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包括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杂种细胞再生细胞壁与__________(填细胞器)有关。
(2)③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
(3)图中所示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
(4)图中的三倍体柑橘__________(“是”或“不是”)为新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
7 .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的雪山、草地、森林、湖泊,静静地展示着原生态的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2)三江源地区逊木措湖中的某食物网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相关生物同化的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该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同域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未经地理隔离进化而来。逊木措湖的裸鲤属有2个姐妹种: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这两个物种是研究同域物种形成的理想模型。
①已知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________(填“重叠”或“分化”)。
②同域物种形成模式不同于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模式。这表明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③在生殖期,裸鲤会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调查发现,这两种鱼的嗅觉基因差异很大,是导致它们分化为不同物种的关键。推测该基因导致同域物种形成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退牧还草是其中一项。退牧还草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
8 . 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下图。

(1)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_____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2)过程①是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过程②除了可利用化学诱导剂PEG透导融合外,还可以采用的化学法有_____等。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_____ 种融合细胞。
(3)过程③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4)若三白草细胞内含2N=26条染色体,鱼腥草细胞内含4N=48条染色体,则图示培育的杂种原生质体的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由此杂种原生质体继续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_______(是/不是)新物种。
【规律提炼】如何计算体细胞杂交时,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26更新 | 4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3月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番茄一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番茄、马铃薯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2种),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过程④是________过程。
(2)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3)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为什么?________
(4)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至_______(填字母编号)阶段即可。
2023-03-25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城关中学、杨村第四中学、黄花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10 . 如图是对一块棉铃虫成灾的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b之前用杀虫剂甲处理,b之后用杀虫剂乙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从实验结果看,棉铃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了_____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本身就存在着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类型,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棉铃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_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铃虫密度变化过程中,棉铃虫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b年后换用杀虫剂乙效果与继续使用杀虫剂甲效果相同
C.使用杀虫剂后,药物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使棉铃虫种群数量减少
D.使用杀虫剂后,棉铃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一定形成新物种
(3)据图分析,若要增强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对付棉铃虫,除使用杀虫剂外,还有更好的办法,请举一例_________
2023-01-07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