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5 道试题
1 .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
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受意识支配
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D.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
2 . 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B.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的调节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科研工作者利用动物模型,阐明了针灸治疗在抗炎症作用中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针灸刺激“足三里”穴位,经信号传导最终通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发挥抗炎症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通过脑干与高级神经中枢连接
C.刺激足三里穴位引起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针灸治疗发挥抗炎症作用的调节机制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4 . 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容易导致高血糖,诱发糖尿病。为了研究香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糖平衡调节的影响,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实验组每日定量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含尼古丁溶液,小鼠自由进食,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体重增加值如图1。对两组小鼠处理35天后,然后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分别检测其体内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指标,结果如图2所示。回下列问题:
   
(1)
小鼠进食后体内促使血糖降低的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是_______,胰岛素在抑制血糖来源方面的作用是_______
(2)图1中的对照组对小鼠的处理方式为_______,尼古丁组体重增加值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1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引起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根据图2结果分析,吸烟导致的糖尿病应属于_______(填“1”或“2”)型,理由是_______。长期吸烟诱发糖尿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损伤人们的身体健康。褪黑素作为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其分泌昼少夜多,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比白天多5~10倍,它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烜、睡眠持续时间延长,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
(1)光周期可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这是一个反射过程,其结构基础为________。褪黑素分泌的反射路径: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的________神经末梢产生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
(2)松果体细胞产生的褪黑素又可抑制SCN的兴奋,从而使褪黑素的分泌量维持稳定,此机制属于_________调节,褪黑素分泌后需经________才能与SCN上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控制松果体细胞分泌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不需要经血液运输即可实现调节松果体的活动,因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不同波长的光对视黑素的分泌量也有影响。酶H是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小鼠96h.测定各组小鼠酶H相对活性的平均值,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处理紫外光蓝光绿光红光对照组
酶H相对活性31413776326323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
(4)长期熬夜的人褪黑素水平通常比正常人低,一些辅助睡眠的药物中含有褪黑素,但是褪黑素增多有可能引起季节性抑郁症。请综合上述分析,提出调节睡眠的两条合理建议:_________
6 . 2024年3月17日,惠州马拉松赛在惠州体育馆鸣枪起跑。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身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听见“出发”枪响后,迅速起跑,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迅速准确的特点
B.长跑冲刺过程中,呼吸加快,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C.长跑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肌糖原分解加快,使血糖得到及时补充
D.长跑时心跳加快、胃肠蠕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2024-05-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
7 . 排尿反射中,脊髓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大脑皮层也参与调控排尿过程。有关排尿反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是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
B.没有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就无法进行
C.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壁上
D.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
8 . 肠促胰岛素GLP-1是在人进食后由小肠中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研究发现人脑存在不同脑区NTS、DMH、DMV,其中NTS内的神经元也能产生GLP-1,DMH中存在葡萄糖敏感的神经元GLP-1R,其与GLP-1结合后被激活,最终通过副交感神经将信号传递至胰腺,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水平降低(如图a)。若机体中胰岛素含量过多,则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可知GLP-1R神经元存在GLR-1和______受体(填受体名称),脑内GLP-1调节血糖代谢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_____
(2)为研究脑内GLP-1诱导的胰岛素释放是否依赖血糖水平,科研人员给生理状态相同的两组小鼠分别注射5ml的缓冲液PBS(不含葡萄糖)和等体积2g/kg葡萄糖溶液,用GLP-1R激动剂Exn4处理DMH30min后观察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如图b。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基于该发现,人们认为开发GLP-1类似物作为降糖药更优于传统降糖药(胰岛素类似物),其优点是_______
(3)研究表明肠GLP-1通过激素调节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肠GLP-1和脑内GLP-1对胰腺作用效果是否相同,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血糖代谢正常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步骤2:分别向甲组鼠胰腺血管和乙组鼠脑内DMH注射等量GLP-1,30min后测量各组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步骤3:比较两组胰岛素浓度,若相等则作用效果相同,反之则不同。
上述实验操作不足以验证结论,需要完善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2点)。(说明: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手术操作不影响小鼠的生理指标)
9 . 用火柴棍等钝物由脚后跟向前轻划过新生儿足底外侧边缘时,其大脚趾会缓缓上翘,其余脚趾则呈扇形张开,此即巴宾斯基反射,此反射最早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中仍可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B.巴宾斯基反射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从感受器传至效应器
C.成人在清醒时发生巴宾斯基反射,可能是大脑皮层对脊髓的调控异常
D.新生儿检测时用钝物轻划足底属于条件刺激
10 . 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激素b可阻止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激素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降低血糖浓度
C.激素b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
D.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2024-04-30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