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和结构c处的传导速度不同
C.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D.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2021-11-21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3)
21-22高三上·江苏·开学考试
2 . 如图所示有关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A.如图1若在c点切断,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肌肉会收缩
B.如图2过程的作用是释放抗原,以便抗体能进一步对其发挥作用
C.如图3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D.如图4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其中A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C液
2021-08-28更新 | 356次组卷 | 7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8-【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
3 . 当我们吃的食物过咸时,食物中的Na+会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扩散进入味觉细胞,使其膜电位改变。引发神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传到味觉中板产生味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感知咸味的味觉细胞属于感受器的一部分
B.食物中的Na+进入味觉细胞不需消耗ATP
C.兴奋从味觉细胞传至味觉中枢是单向传递的
D.味觉的形成过程是一次完整的反射过程
4 . 耳蜗(含听毛细胞)是接受声音刺激的重要结构,分为前庭阶、鼓阶、蜗管三个小室。其中前庭阶和鼓阶充满外淋巴液,蜗管充满内淋巴液。听毛细胞顶部的纤毛位于蜗管的内淋巴液中,其余部分位于外淋巴液中。下图1表示K+从血浆向内淋巴液富集的机制,图2表示当声音传到耳蜗时,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纤毛顶端的钾离子通道开启,K+内流,听毛细胞兴奋,并传递给神经元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淋巴液和组织液成分相近,与外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
(2)图1中纤维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血浆中的K+运进细胞内,K+再通过细胞间的孔道扩散到中间细胞,中间细胞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K+运到血管纹间液,实现K+从血浆向血管纹间液的富集,K+再通过类似的方式向内淋巴液富集。
(3)图2中,听毛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蜗管内淋巴液维持高K+状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
(4)当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听毛细胞顶部产生的兴奋传到底部后,引起钙离子通道打开,导致__________释放,进而引起传入神经元的膜外发生__________的电位变化,最终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5)哺乳动物的听毛细胞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它的损伤或缺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听毛细胞对庆大霉素敏感,大量使用会造成听力损伤,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
①选择性抑制听毛细胞顶部K+通道的活性②抑制线粒体中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
③促进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                       ④诱导听毛细胞凋亡
(6)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SIADH)患者的血浆渗透压较正常人_________,常用呋塞米(Na+-K+-2Cl-同向运输载体抑制剂)来治疗。但注射呋塞米过快会引起暂时性耳聋,结合图1分析,原因是_________,导致听毛细胞不能兴奋。
2021-05-19更新 | 14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
5 . 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传出)神经元病。它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S,则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则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则M会发生轻微收缩,该过程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Ⅱ
2021-02-03更新 | 251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生物(人教版,江苏专用)精练检测八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6 . 如图表示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元,a结构位于感受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结构为树突,d结构为轴突
B.c结构位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C.若在d处给予刺激,则b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e结构参与构成效应器
2018-05-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7 . 资料:人体中有许多调节过程,保证了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例如,人体内形成的尿,含有多种物质,但最终都会到达膀胱内并排出。尿液达到一定量时(400 mL~500 mL),可刺激膀胱的牵张感受器,冲动经盆神经传入脊髓,由脊髓传出的冲动经盆神经到膀胱,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尿液进入尿道后,再排出体外。当尿液经过尿道时,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由尿道感受器传入的冲动,到达脊髓后可进一步加强排尿反射的作用,使膀胱进一步收缩,直到膀胱内尿液排尽。回答有关问题:
(1)从尿液成分看,正常人尿液成分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尿生成的过程与尿液排出过程相比,前者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后者主要受__________调节。
(2)有人想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试剂检测自己的尿液成分中是否含蛋白质,检测试剂的名称及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检测尿中是否含还原糖,试剂的名称、配制和使用可做怎样的调整?_______________
(3)盆神经发生冲动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引起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尿液排出过程中,信息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主要通过________这一特殊结构完成。请在下列方框中,绘出神经细胞(神经元)之间通过该结构传递信息的图解(注意标出图注)。_______________
2018-05-2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8 . 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神经冲动传到b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图2中的C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C.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属于反射
D.切断e、刺激b,仍会引起效应器的收缩
2018-05-21更新 | 7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18年4月2018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
9 .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Ⅱ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B.静息状态时神经元无离子进出
C.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D.刺激1处,1处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10 .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⑤处给予适宜刺激,可以在③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B.一定强度的刺激才能导致b处的电位变化
C.a、c处电位形成的原因是Na+外流
D.完成反射所需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⑥的数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