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反射与反射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A为骨骼肌,C为神经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神经中枢一定在脊髓
B.刺激b点引起A的收缩,属于反射活动
C.刺激a点,会引起A的收缩,但E不会发生反应
D.若刺激a点,甲有变化,乙无变化,则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2 .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按照现代科学来理解,“惊魂未定”就是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刺激,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突触处发生复杂变化,产生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导致紧张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其机理如图所示。

(1)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的______ ,进而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由______的过程。
(2)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则图中微电极记录到的是______电位。若轴突1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
(3)谷氨酸与有关受体结合,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激活______,进而______ nNOS的活性,促进精氨酸反应生成NO和瓜氨酸;生成的NO进一步促进谷氨酸的释放,进而增强有关效应,该过程体现了______调节机制。
3 . 人体中含脑啡肽的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可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SP,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过程如图1所示。罂粟未成熟蒴果划破后渗出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阿片(主要是吗啡)。人体内的γ-氨基丁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图2,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机制如图3。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甲细胞是感觉神经元,释放SP作用于乙细胞使乙细胞兴奋并产生痛觉
B.阿片和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完成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C.γ-氨基丁酸与丙泊酚的受体蛋白相同,都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者效果更显著
D.阿片大量使用会干扰人体脑啡肽的正常调节作用,甚至产生药物成瘾而害健康
2021-12-29更新 | 37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3)1
4 . 某地于近期举办了山地马拉松,参赛队员在比赛途中遇到极端天气,多名人员被困。尽管比赛组织方和当地群众及时救援,失温仍然给参赛队伍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比赛前组委会会对运动员进行兴奋剂(睾酮衍生物——性激素类似物)检测,一方面以示公平;另一方面出于对运动员健康保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血糖会降低,此时间段血液流经肝脏后胰高血糖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失温状态下,出现寒颤,以增强产热。完成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为(以箭头、文字表示)_______________
(4)救援时,当地一牧羊人在平时休息的窑洞里,生火,烧热水,一个人救助了6名参赛选手。参赛选手从被救助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产热量。调节方式有(请选填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通过各种反射活动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而精确的反应,维持机体稳态
B.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刺激神经中枢,效应器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此过程属于反射
C.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快速传导,并在突触处通过神经递质将信息传递给突触后膜
D.脑内的高级神经中枢与脊髓内的低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共同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2021-12-18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题(新高考)(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