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曲线EF段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上升是记忆T细胞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已知感染病毒W的小鼠会死亡,选用不同小鼠进行如下3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小鼠类型实验操作小鼠状态
实验1注射灭活病毒W两周(小鼠R)注射未被灭活的病毒W存活
实验2中性粒细胞完全缺失(小鼠S)注射小鼠R的血清,次日注射未被灭活的病毒W存活
实验3B细胞完全缺失(小鼠T)注射灭活的病毒W,2周后注射未被灭活的病毒W存活
A.实验1中,记忆细胞能识别病毒W抗原
B.实验2中,针对病毒W抗原的抗体发挥了作用
C.实验3中,清除病毒W的是辅助性T细胞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能针对病毒W发挥作用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感染甲型HIN1流感病毒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向B淋巴细胞呈递病毒抗原信息
B.B细胞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分别与其结合
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
D.体液中的病毒可以被抗体结合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AIH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损伤疾病,表现为自身抗体出现,转氨酶升高。糖皮质激素是常用治疗药物。下列关于AI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IH的发生可能是体液免疫作用的结果,与细胞免疫无关
B.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可能在AIH 患者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C.AIH 患者肝脏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被免疫系统当作“异己”识别
D.人参皂甙能提高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量,可用于辅助治疗AIH
5 . 白细胞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能够作用于免疫细胞而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其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类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IFN-γ的分泌会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和加工
C.IFN-γ和IL-10对巨噬细胞的活化的作用呈抗衡关系
D.若抑制IL-10的产生,则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减弱
2023-04-24更新 | 61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高三下学期期中(一模)生物试题变式题6-10
6 .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是谁让疾病中的你只想“躺平”?
感染在动物机体内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包括厌食和嗜睡等,这些“躺平”的行为统称为疾病行为。
脂多糖(LPS)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被广泛用于模拟细菌感染。研究人员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LPS,不久后其食物摄入和运动能力都迅速降低,检测发现小鼠NTS和AP脑区神经元中的FOS蛋白(神经元被激活的标志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由此,初步证实了LPS通过激活上述两个脑区的神经元而引发疾病行为。之后,他们又通过特定的方法给小鼠NTS和AP脑区神经元中的FOS基因装上响应药物X的“分子开关”,再用X打开“开关”特异性激活这群神经元,证明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依然可以引发疾病行为。
NTS和AP脑区存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在AP脑区,几乎所有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都能表达神经肽P,但在NTS脑区,这样的神经元极少,绝大多数只表达A,激活能表达神经肽P的神经元,只引发较弱的疾病行为,激活能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则可引发非常明显的疾病行为,由此确定了在疾病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神经元类型。
细菌感染产生的信号如何到达关键神经元的部位呢?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而AP脑区则是少数缺少血脑屏障的区域,可直接接触免疫系统释放的细胞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因子还可激活外周迷走神经,进而将信号传达给位于脑干的NTS脑区。
有研究表明动物在生病时被迫进食和运动,死亡风险明显上升,而感染引发的“躺平”行为有助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
(1)由文中信息可知,疾病行为的产生是由______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2)为达成“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这一目的,研究人员获得了携带他莫昔芬诱导型重组酶基因的模型鼠,并通过病毒向模型鼠的NTS和AP脑区递送了响应药物X的“分子开关”,但只有激活的神经元才会利用重组酶将“分子开关”整合到FOS基因上。
①达成上述目的正确操作及预期结果为:先向上述模型鼠注射______,待小鼠的疾病行为消失后对其注射______,可再次检测到小鼠两个脑区神经元的FOS表达量升高,且重新出现疾病行为。(填选项前的字母)
a.他莫昔芬       b.LPS和他莫昔芬       c.LPS和药物X       d.药物X
②若要进一步证明LPS通过激活NTS和AP脑区神经元引发疾病行为,除了“在没有LPS的情况下激活上述脑区神经元,疾病行为发生”这一实验证据外还需补充的证据是______
(3)由文中第三段信息可知,在疾病行为产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位于______(NTSAP)脑区的______(同时表达神经肽A和P/只表达神经肽A)的神经元。
(4)请从物质与能量的角度分析,“躺平”行为有助于动物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原因______
7 . 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在癌症治疗方法中取得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
(1)癌细胞由于______突变导致其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______。但此种方法对一些肿瘤无效。
(2)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还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下图2。

制备过程为:先将______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______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______而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3)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下图3,结果说明______

(4)共同培养癌细胞和T细胞,经处理形成图4所示的细胞结合部位,再均分为两组,A组中加入非阻断性PD-1单抗(与PD-1结合后,PD-1仍可和PD-L1结合),B组加入正常PD-1单抗,两组均加入蓝色荧光标记的CD28单抗,观察荧光分布,结果如下图4。请据此实验解释(3)中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与PD-1单抗联合使用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______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缺乏APLA的孕妇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LA由母体浆细胞分泌
B.APLA能够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
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检测APLA
D.可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
9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指经过改造,能表达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T细胞。比如表达血液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CAR-T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并清除血液肿瘤细胞。
(1)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免疫系统可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该过程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参与其活化的细胞包括靶细胞、______细胞等。
(2)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显著效果,而用于治疗实体瘤时,实体瘤的微环境会抑制IL-2的产生,导致CAR-T细胞难以浸润、活化、增殖。若给患者全身使用IL-2,则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①研究者给CAR-T细胞再“安装”一个受体表达元件—synNotch,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元件的胞外部分为CD19受体(CD19为肿瘤细胞表面普遍存在的一种抗原),当CAR-T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刺激时,胞内的TF被释放进入______,促进IL-2基因的转录,最终合成并分泌大量IL-2。改造后的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优势是______

②为证明改造后的CAR-T细胞对肿瘤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研究者用胰腺癌模型鼠(胰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抗原为间皮素)开展相关实验。请从Ⅰ~Ⅵ中选择小鼠和相应处理的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Ⅰ:胰腺癌模型鼠Ⅱ:健康鼠Ⅲ:不做处理Ⅳ:注射能表达间皮素受体的CAR-T细胞Ⅴ:注射能表达synNotch的CAR-T细胞Ⅵ:注射能同时表达间皮素受体和synNotch的CAR-T细胞

分组

实验材料+处理

肿瘤体积(用“+/-”表示,“+”越多代表体积越大)

1

Ⅰ+Ⅲ

+++

2

3

4

2023-03-21更新 | 55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10 . 恶性肿瘤往往先向淋巴结初始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转移。科学家开展实验探索肿瘤初始转移的机制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端转移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瘤细胞。
(2)将原位瘤细胞FO和淋巴结转移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进行研究,过程如图1。

①已知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1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
②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存在的检测差异干扰实验结果,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_______
(3)为探究原位瘤细胞初始转移的机制,科研人员又开展了如下实验:
①将FO中编码MHC-1分子关键蛋白的基因敲除,再将其接种于小鼠体内,发现其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降低,但去除该小鼠的NK细胞后其转移能力恢复。说明NK细胞通过识别_____________(高表达/低表达)的MHC-1杀伤瘤细胞。
②PD-L1可与T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结合,抑制其杀伤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原位瘤细胞通过调节MHC-1分子和PD-L1的表达量,抑制NK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增强转移能力。请在表格中填写“高”或“低”,将支持上述结论的实验结果补充完整______

肿瘤细胞的类型

MHC-1分子表达量

PD-L1分子表达量

来自于正常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来自于T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来自于T和NK细胞缺失小鼠的淋巴结转移瘤

(4)细胞因子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从而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FO和LN6接种在野生型小鼠体内,检测该小鼠血清中的TGF-β浓度和瘤细胞远端转移率(图2);又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图3)。

综合上述相关信息和免疫学相关知识可知,淋巴结转移可____________(促进/抑制)远端转移,其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
2023-03-19更新 | 128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统练生物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