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1 道试题
1 . 研究发现调节T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其抗肿瘤疗效。为探究ATPIF1基因对CD8+T细胞(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________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
(2)实验一:研究人员选取了同等数量同等周龄的野生型小鼠(A)和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B),检测A、B两组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T细胞活性)的量,结果如图。

实验说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比野生型小鼠的CD8+T细胞活性更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与野生型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研究人员在A、B两组小鼠的腋下注射黑色素瘤细胞,再将野生型小鼠均分为A1、A2两组,将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均分为B1、B2两组。3天后,对A2、B2的小鼠注射CD8+T细胞抗体,以消除小鼠CD8+T细胞的作用(实验操作如左图)。14天后,对比4个组小鼠的黑色素瘤的重量,结果右图。

据右图可知,沉默ATPIF1基因可以________肿瘤生长。注射CD8+T细胞抗体清除CD8+T细胞的作用后,A2和B2基因沉默的小鼠肿瘤重量均________
(4)综合实验一、二,解释B1组小鼠黑色素肿瘤细体积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黑色素瘤细胞通过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致使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抗PD-L1抗体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研究人员猜测抗PD-L1抗体与ATPIF1基因沉默的小鼠在治疗肿瘤上具有叠加效果,在上述实验完成的基础上,请从下列选出合适的选项设计完成一组实验并写出预期结果证实该推测。
①黑色素瘤细胞       ②抗PD-L1抗体       ③CD8+T细胞抗体
④A1组小鼠       ⑤A2组小鼠       ⑥B1组小鼠
⑦B2组小鼠       ⑧检测IFN-γ的量       ⑨检测黑色素瘤的重量
实验步骤:
________小鼠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06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2 .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 T 细胞免疫应答,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B.树突状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
C.T 细胞接受抗原呈递后即可裂解被侵染的靶细胞
D.图中所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 . 新冠病毒表面蛋白的受体结构域(RBD),与人类细胞膜上受体(hACE2)结合,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我国科研人员利用RBD的mRNA,制备新冠病毒的疫苗。
(1)该mRNA疫苗进入细胞指导合成_________,该物质分泌出细胞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进而产生抗体。
(2)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实验中安慰剂组RNA应与实验组RNA的碱基_________(选填选项前字母),并且安慰剂组的RNA不能合成蛋白质。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不同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②已知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释放淋巴因子IFNγ。取安慰剂组和疫苗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脏,分离出T细胞,分别加入_________后,检测IFNγ的含量结果如图2。综合以上结果分析:该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mRNA疫苗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能否长时间存在保护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

①请完善图中的实验操作:A_________,B_________
②除取血检测抗体外,为进一步评估疫苗效果,又进行了血清转移实验。将上述实验收集的血清分别注射到3组转hACE2基因小鼠体内,1天后小鼠鼻内吸入新冠病毒,5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肺内新冠病毒的有无。请从下列表格中选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选填字母)________,说明该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实现长达26周的有效保护。

选项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A

B

C

D

(4)除检测mRNA疫苗的有效性外,还需要对其_______进行评估。
2023-01-05更新 | 50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T细胞表面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PD-1,当PD-1与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导致T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
B.T细胞上有PD-1分子说明只有T细胞含有合成PD-1分子特有的基因
C.使用无PD-L1效应的药物结合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的PD-1,会降低免疫治疗的效果
D.增加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上的PD-1,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排斥
2023-08-25更新 | 791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08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北京专用)
5 . 下图表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B.过程②形成的记忆细胞能参与二次免疫应答
C.过程③表示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D.此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
6 . 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2023-11-10更新 | 490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奥密克戎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种变异毒株,机体可对此病毒产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因子与此病毒特异性结合后传递给 B 细胞
B.记忆 T 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毒结合并使其裂解
C.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 B 细胞
D.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此病毒结合后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8 . 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有助于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B.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C.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新冠病毒的清除既需要细胞免疫,也需要体液免疫
9 . 白细胞介素15(L-15)是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人员对IL-15修饰得到sIL-15用于肿瘤治疗,发现sIL-15主要与血液中NK细胞表面的IL-15受体结合,一方面激活K细胞,引发毒副作用,另一方面难以进入肿瘤组织与细胞毒性T细胞结合,发挥作用,限制了sIL-15在临床上的应用。
(1)人体内的L-15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L-15受体结合,有效地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靶细胞(肿瘤细胞),表现出很强的抗肿瘤能力。
(2)研究人员进一步对sIL-15修饰改造,希望在血液中限制sIL-15活性以避免激活NK细胞,而在肿瘤组织中重新获得活性以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sIL-15的N末端(氨基端)结构域中有多个氨基酸是与L-15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决定因素。选择抗PD-1抗体与sIL-15构建融合蛋白,为验证构建的融合蛋白能够降低毒副作用,需将融合蛋白注射到患肿瘤的小鼠体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融合蛋白的连接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
A.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B.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氨基端连接
C.抗PD-1抗体的氨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D.抗PD-1抗体的羧基端与sIL-15的羧基端连接
预期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构建的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阻碍了___________,使sIL-15的毒性显著降低。
(3)向健康小鼠体内植入肿瘤细胞,植入后的第7、10、13天分别向小鼠腹腔注射不同的制剂,检测三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结果如下图。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蛋白能有效地发挥抗肿瘤功能,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

(4)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细胞毒性T细胞高表达PD-1,而NK细胞PD-1表达水平很低。当融合蛋白中的抗PD-1抗体与PD-1分子结合后,遮盖着的sIL-15重新获得活性。请推测PD-1分子恢复融合蛋白中的sL-15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原因_______
2023-01-0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癌细胞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的免疫疗法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且效果欠佳。研究者推测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研究。
(1)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基于线粒体在免疫细胞内的重要作用,研究者用红色荧光标记乳腺癌细胞(BCC)和细胞毒性T 细胞(CTL),用绿色荧光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线粒体,将其和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16个小时后,再次检测两种细胞中的荧光,结果如下表1所示。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
表1

细胞毒性T细胞

乳腺癌细胞

0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16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绿色荧光


(3)研究者用荧光分别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含荧光标记的细胞在混合培养细 胞中的占比(结果如图1)发现,线粒体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癌细胞间的运输特点是______

(4)用电子显微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纳米管样结构。研究者推测,线粒体通过这种纳米管进行胞间转移。研究团队靶向敲除了纳米管形成相关基因(Sec3,Sec5)后,检测相关数据如图2。据 图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异源线粒体能否提升乳腺癌细胞的代谢能力,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耗氧量(OCR),及其在48h内的增殖能力,结果如图3。此外,研究发现与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的细胞毒性T细胞 功能显著减弱。
请结合上述研究,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分析这种“损人利己”的逃逸机制可以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54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预科部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