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鹦鹉热也称鸟疫,是由鹦鹉热嗜衣原体(胞内寄生)引起的人、鸟和其他动物的一种共患传染病。鹦鹉热发病快,表现为高热、肌痛、腹泻等症状。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致死,即使是轻症,恢复也相当缓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重症患者治疗输氧时采用含有5%的CO2混合气体,目的是刺激呼吸中枢
B.鹦鹉热嗜衣原体会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即可清除该病原体
C.鹦鹉热常伴随腹泻症状,此时机体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会升高
D.鹦鹉热常伴随发热症状,机体升温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2 . 下列与免疫学原理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的病菌可在淋巴结处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
B.老年人胸腺退化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减弱,进而更易发生恶性肿瘤
C.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发生反应,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D.乙肝疫苗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形成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
3 . 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分子(MHCⅠ类分子)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位于人体几乎所有细胞的表面。如图为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靶细胞)中,MHCⅠ类分子和抗原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HC具个体差异性,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体的MHC是否一致或相近
B.MHCⅠ类分子可将抗原信号转移至细胞表面,该过程所需的细胞器甲为高尔基体
C.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识别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是否与抗原肽结合判断细胞是否被侵染
D.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毒可被溶菌酶水解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T细胞表面存在负向调控的受体分子PD-1,当PD-1与特定分子PD-L1结合后,能导致T细胞“自杀”,从而终止正在进行的免疫反应。一些肿瘤细胞进化出了一种防御机制,它们的表面也带有PD-L1,从而诱导T细胞过早地进入自我破坏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T细胞会在PD-1的作用下发生细胞凋亡
B.T细胞上有PD-1分子说明只有T细胞含有合成PD-1分子特有的基因
C.使用无PD-L1效应的药物结合肿瘤患者T细胞表面的PD-1,会降低免疫治疗的效果
D.增加接受器官移植的个体T细胞上的PD-1,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排斥
2023-08-25更新 | 790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5 . 新冠病毒(Cov-19)侵入人体后,通过识别细胞表面ACE2受体侵染细胞。具有ACE2受体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肺部以及肠道。临床新冠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其免疫细胞遇到Cov-19会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以用于召集、激活免疫细胞,而新来的免疫细胞又可以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进而形成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发生在肺部会导致肺泡内部渗透压升高,肺泡产生积液,进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冠重症主要死因。细胞因子种类繁多, 其中白介素6(IL-6)介导的细胞因子风暴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图中细胞均为免疫细胞, Th即为辅助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IL), 干扰素(IFN)均属于细胞因子。
(1)新冠病毒入侵机体后,A处细胞可以是________(举两例)。
(2)从图中病理来看,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过程需要依赖 Th 细胞对自身的________反馈调节。
(3)无症状感染者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常常伴随扁桃体红热肿痛等症状,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参照ARDS成因,分析无症状感染者扁桃体组织肿大的原因:________
(4)在了解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重症患者重要致死原因之后,研究出如何在临床快速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治疗方案刻不容缓。科学家制备了一种单抗、“托珠单抗”,已知托珠单抗特异性地结合目标后可以将其凝集沉淀。以IL-6、IL6受体蛋白(IL-6R)托珠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并对每组沉淀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
   
注:“+”代表添加了相应物质,“-”代表没添加。
由图推测托珠单体特异性结合的对象是________,简述该单抗可以缓解新冠重症患者病情的原因是________
6 . 一般情况下,病毒侵染机体后,机体吞噬细胞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EP),致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甲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垂体,垂体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
B.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减少散热
D.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这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御的功能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引起两种疾病。初次感染主要引起水痘,水痘治愈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于感觉神经节内以休眠状态存在。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可在神经节内被激活并再次生长繁殖,侵犯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进而引起带状疱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感染过VZV病毒的个体再次出现水痘的可能性降低
B.带状疱疹是由于VZV再次生长繁殖引起的,属于过敏反应
C.VZV病毒入侵人体后形成的活化免疫细胞可持续在人体内发挥作用
D.机体可借助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共同抵御VZV病毒,T细胞只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
8 . 当异体组织器官被移植到体内某些特定部位(如眼、睾丸、脑)后不被排斥而可长期存活,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器官移植需要供者和受者主要HLA完全相同
B.T细胞中免疫赦免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可能是导致“免疫赦免”产生的原因
C.“免疫赦免”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进化缺陷,不利于人类适应环境
D.利用药物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
9 . 新型免疫疗法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TCR-T细胞疗法是通过提取患者T细胞,导入特异性肿瘤抗原识别受体(TCR)基因,再将TC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手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能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DC/CAF疫苗疗法是将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C)与CAF融合后作为疫苗,注射到患者体内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靶向杀伤CAF的方法。关于上述两种免疫疗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DC/CAF疫苗疗法中,CAF充当抗原,融合疫苗具有呈递抗原的功能
B.TCR-T细胞和DC/CAF融合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C.两种方法均增强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且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
D.两种方法均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杀伤作用,也只对治疗单一类型的肿瘤有效
单选题-单选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灭活疫苗是通过物理手段或化学手段杀灭病原体的方式制得。如图为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对机体的免疫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主动免疫
B.抗原—MHC复合体可被细胞A、B、C、D、E识别
C.细胞B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再次接种同种灭活疫苗,对应的细胞C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