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样品液中是否含有HIV抗体的试纸,具体过程为:将样品液滴加在HIV抗体试纸的样品垫后,会向试纸另一端流动并到达吸收垫,多余的样品最终被吸收垫截留。结合垫中含有用胶体金(红色)标记的HIV抗原,可随样品液移动。测试线固定有HIV抗原,与抗体结合后显红色,质控线上的物质与胶体金结合后显红色。HIV抗体能同时结合测试线和标记物上的抗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的样品可以是疑似感染者的血液或血清
B.HIV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就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
C.阳性患者样品液中HIV抗体与标记物结合后再与测试线中HIV抗原结合,造成测试线显色,多余的标记物与质控线物质结合显色
D.感染者早期应用该方法检测体液中是否存在抗体
22-23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癌细胞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目前的免疫疗法只对少部分患者有效,且效果欠佳。研究者推测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并进行了相应研究。
(1)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2)基于线粒体在免疫细胞内的重要作用,研究者用红色荧光标记乳腺癌细胞(BCC)和细胞毒性T 细胞(CTL),用绿色荧光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中的线粒体,将其和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16个小时后,再次检测两种细胞中的荧光,结果如下表1所示。由此推测______________
表1

细胞毒性T细胞

乳腺癌细胞

0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荧光

16小时

红色、绿色荧光

红色、绿色荧光


(3)研究者用荧光分别标记细胞毒性T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检测含荧光标记的细胞在混合培养细 胞中的占比(结果如图1)发现,线粒体在细胞毒性T细胞和癌细胞间的运输特点是______

(4)用电子显微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存在纳米管样结构。研究者推测,线粒体通过这种纳米管进行胞间转移。研究团队靶向敲除了纳米管形成相关基因(Sec3,Sec5)后,检测相关数据如图2。据 图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5)为检验异源线粒体能否提升乳腺癌细胞的代谢能力,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的耗氧量(OCR),及其在48h内的增殖能力,结果如图3。此外,研究发现与乳腺癌细胞混合培养的细胞毒性T细胞 功能显著减弱。
请结合上述研究,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分析这种“损人利己”的逃逸机制可以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023-01-04更新 | 5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生物试题变式题21-24
2022·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成因,其中高危型HPV又包括16、18、31、33、35、39、45等多种类型。图示为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相应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PV感染机体后,会诱导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
B.侵入细胞后,HPV可作为抗原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特异性结合
C.甲、乙细胞密切接触导致乙细胞裂解,属于细胞自噬
D.接种四价HPV疫苗后,机体仍无法免疫全部的HPV
2022-12-19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江苏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4 .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一种病原体。其结构组成包括一条RNA单链、多种结构蛋白质和脂类膜(如图)。与基因组RNA互补的RNA才能作为mRNA。近日发现该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NS1蛋白),在宿主细胞质合成后能进入宿主细胞核,改变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破坏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但不参与子代病毒的构建。

针对RSV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灭活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次注射该疫苗,人体可以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
B.将该灭活疫苗注入人体,机体无法产生游离的抗NS1抗体
C.巨噬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其表面将具有多种抗原-MHC复合体
D.某个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含有多种抗原-MHC受体
5 . 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骨骼肌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抗原)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①是B细胞,细胞⑦是细胞毒性T细胞
B.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经N过程形成的细胞③细胞膜上缺少抗原S蛋白的受体
D.细胞③产生的免疫物质能使HBV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A.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
B.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C.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
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
7 .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Ⅰ至Ⅳ过程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B.细胞1所有酶活性都降低,细胞2和细胞1的遗传物质相同
C.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死亡,此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
8 .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JamesP.Allison和TasukuHonjo,两人因在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新癌症疗法而获奖。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了PD-1基因的功能,并提出了新的癌症疗法。图示为活化的T细胞表面含有PD-1蛋白,与癌细胞表面PD-1的配体(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恶性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D-1基因主要在活化的T细胞中表达,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PD-1基因的功能是抑制细胞的激活,T细胞的过度激活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C.PD-1蛋白与PD-L1结合,使得T细胞的活性受到抑制,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使用抑制剂阻断PD-1蛋白和PD-L1的结合,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为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9 . 人体内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类,分别辅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二者之间可进行转化。皮质醇可促进Th1向Th2转化。如图表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a、b代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各个组织器官
B.皮质醇可使人的体液免疫强度减弱,细胞免疫强度增强
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以削弱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正反馈调节,该过程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D.由图可知,免疫细胞也可分泌激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
2022-07-02更新 | 5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高邮市一中高三高考热身考试生物试题
10 . 科学家发现T淋巴细胞中存在PD-1基因,所表达的PD-1蛋白分布于T淋巴细胞表面,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凋亡;PD-L1蛋白分布于吞噬细胞表面,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影响。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图中PD-1-/-表示PD-1基因缺失小鼠;PD-1+/+表示携带该基因的正常小鼠;非特异性蛋白表示与PD-1不能结合的蛋白质)。

(1)据图实验结果所示,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影响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_(A/B/C/D),该实验组的实验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
(2)图中CD组对照表明:___________;AB组对照表明:___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也表达PD-L1蛋白,且能与Ⅰ淋巴细胞表面PD-1特异性结合。为研究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的机制,研究者将肿瘤细胞分别注射给具有PD-1基因的正常小鼠(WT)和PD-1基因缺失小鼠(PD-1-/-),待小鼠长出肿瘤后切除、称重并计数,实验结果如图10(a)(b)所示。

(3)据图可知,WT组的小鼠肝脏肿瘤细胞个数较PD-1基因缺失小鼠显著_____________(增多/减少),而T淋巴细胞数目显著_____________(升高/下降);根据2次实验推测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特异性结合,_____________(抑制/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逃脱被T淋巴细胞的“追杀”。
(4)理论上,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优势,阻断肿瘤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可通过制备___________抗体在临床上应用。
A.PD-L1B.PD-1C.PD-1+/+D.PD-1-/-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