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细胞免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1 . 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方式摄取肿瘤抗原,利用了膜的流动性
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并与之接触,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裂解
C.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新细胞群能够识别同样的肿瘤抗原
D.健康人的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 . 谚语“白露不露身”,是提醒人们“白露”过后,天气冷暖多变,要注意保暖。在正常情况下,当气温下降时,人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态。对于感冒易感人群而言,“寒冷”可能是引发感冒的诱因。从“防”的角度,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感冒的一种方法;从“治”的角度,口服中草药是我国治疗感冒的一种手段。图1为甲流mRNA疫苗制备的部分流程,其中I~Ⅺ分别表示过程;X、Y、Z分别表示DNA分子的长度;kb表示千碱基对。图2为研究人员利用“角茴香”(一种植物)治疗感冒的相关实验结果。

   

(1)据已学知识判断,当环境温度下降时,人体参与体温调节的生理反应有____。
A.骨骼肌战栗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皮肤血管舒张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2)甲流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下列人体内的物质与该病毒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相同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 DNA       ② ATP       ③ 磷脂       ④ 蛋白质
(3)在制备甲流疫苗的过程中,据图1判断,需要以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原料的过程是____(编号选填);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的大肠杆菌的环形质粒长度可能是____kb;若用HindⅢ和EcoRⅠ完全酶切上述培养基中某个菌落的质粒,则凝胶电泳后可观察到的DNA条带长度是____ kb。
① II       ② Ⅲ       ③ Ⅴ       ④ Ⅵ
(4)据图1判断,若注射甲流mRNA疫苗后,机体内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有____。(编号选填)
① Ⅷ       ② Ⅸ       ③ Ⅹ       ④ Ⅺ
(5)将甲流病毒抗原肽基因逆转录后的编码链部分序列为5’-GTGTAATATA-3’,若将该序列所编码的天冬酰胺替换为缬氨酸,可提高mRNA疫苗的安全性。据此及已学知识判断,采用定点突变改造天然抗原肽时,可作为PCR合成抗原肽突变基因引物的是____。(密码子:天冬酰胺5’-AAU-3’,缬氨酸5’-GUC-3’)
A.5’ -GTGTGTCATA-3 ’B.5’ -TATCAGACAC-3’
C.5’ -GTGTCTGATA-3’D.5’ -TATGACACAC-3’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了在mRNA中通过Ψ(一种核苷,如图3所示)替换某种结构相似的核苷,获得性能优化的mRNA疫苗的研究。

   

(6)据此推测,下列核苷最可能被Ψ替换的是____

   

(7)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推测,科学家通过Ψ替换mRNA特定位点的核苷所生产的mRNA疫苗的优点可能是提高____。(编号选填)
①安全性       ②转录效率       ③稳定性       ④翻译效率
(8)为探究角茴香治疗病毒性感冒的疗效,研究人员用角茴香提取液灌胃感染甲流的小鼠,5天后测定小鼠血液中能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评价,角茴香治疗甲流的疗效,并写出分析过程____
3 . “国际肿瘤生物治疗及基因治疗年会”报告中指出,生物免疫治疗是目前知道的唯一一种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中细胞免疫疗法是向癌症患者输入具有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癌细胞或激发机体抗癌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会摄取共同培养的癌细胞,并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到细胞表面
B.树突状细胞会将抗原传递给一起培养的T细胞,最终只会引起辅助性T细胞分裂分化
C.专一功能T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后会识别并接触癌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
D.由于输入的是患者的细胞,所以细胞免疫疗法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和毒副作用
4 . 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及活性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与细胞毒性T细胞都能直接接触并分解病毒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机体排除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5 . 小颅畸形症(MCPH)是一种以头围减小并伴有不同程度智力衰退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疾病。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病儿子。为了解该病的遗传方式,该家庭成员进行了MCPH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1)据图1判断,MCPH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显性遗传
D.伴X隐性遗传

(2)女儿将致病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概率是____
(3)除遗传因素外,孕前病毒(如寨卡病毒)感染也会造成新生儿小颅畸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母体体液中有识别并吞噬寨卡病毒的巨噬细胞
B.经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母体内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引起寨卡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发生凋亡
D.寨卡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其神经系统发育缺陷,造成自身免疫病

(4)从预防小颅畸形症的角度分析,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编号选填)
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产前诊断   ③婚前体检   ④环境控制
大脑容量大小和认知能力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发育时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否正常进行。研究发现,大脑中MCPH1基因和CENPJ基因在中心体形成及染色质凝缩中发挥重要作用。
(5)正常MCPH1蛋白由835个氨基酸组成,患者体内的MCPH1基因则编码了588个氨基酸。据此推测患者体内MCPH1基因可能发生了____。(编号选填)
①碱基替换   ②碱基缺失   ③碱基插入
(6)小颅畸形症的另一个独特特征是染色质提前凝缩。在正常的细胞分裂中,染色质凝缩及染色体去凝缩发生的时期分别为____。
A.G2     后期B.前期     后期
C.前期     末期D.G2     末期

科学家通过测序分别比较了4个灵长类代表物种大脑内CENPJ基因中启动子区域CpG序列甲基化模式的差异。结果如图2所示:

(7)对灵长类物种大脑前额叶的基因测序,为研究大脑的进化提供了____。
A.分子生物学证据B.细胞生物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D.比较解剖学证据

(8)结合题干及图2信息,解释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拥有比非人灵长类巨大的大脑容量和复杂认知能力的原因____
6 .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发生炎症反应后,人体也可以通过稳态调节机制,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机理如图。请回答:

(1)当外源病毒等病原体突破第一、二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_________。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到入侵的病原体后,B细胞在_________等刺激或作用下转变成_________大量合成抗体,分泌到细胞外结合并阻止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同时小部分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2)由图可知,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
(3)物质b是_________,在垂体细胞的_________上合成,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
(4)炎症细胞因子经_________运输,刺激下丘脑释放物质a增多,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这种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层调控,称为_________调节。
(5)炎症细胞因子增加,通过一系列的调节过程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该过程是_________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机体缓解炎症反应症状的能力会明显降低,据图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_________细胞,导致其在机体中含量降低,_________分泌减少,从而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
7 . 艾滋病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有大量T细胞在骨髓中产生、成熟
8 .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产生的相应抗体不止一种
B.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C.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开始分裂
D.侵入人体后新冠病毒先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后又被人体免疫系统摧毁
9 . 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是与免疫相关细胞,a、b、c是免疫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______________,图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细胞③是_______________,细胞⑥是_____,细胞③和细胞⑤的活化离不开细胞______(填序号)。
(2)免疫是建立在细胞识别基础上的,识别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肺结核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结核杆菌属细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过程是______________免疫。
(3)炎症因子是指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机体在感染病原体的情况下,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引起体液中多种炎症因子迅速大量产生,造成对机体自身损害,引起“炎症风暴”。
回答下列问题:
I.当免疫系统释放的炎症因子未能将病原体清除时,机体会持续大量地释放更多的炎症因子,这个过程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馈调节。研究发现合理地使用_____能缓解炎症风暴。
II.IgM和IgG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表(“-”表示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检出相应抗体)。

密切接触者

IgM

IgG

-

-

+

+

-

+

+

-

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最先被感染人的最可能是______。不能判断甲是否被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故需要通过核酸检测来进一步诊断。
10 . 2022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宣布,国际首例六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同期联合移植手术获得成功,实现了异种器官移植领域多器官多组织移植零的突破。这个基因编辑猪敲除了三个抗原基因,同时转入三个人体识别因子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器官移植后病人应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术后病原体感染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D.该研究有望解决移植供体的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的难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