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小利同学对野外的几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并分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甲一定利用种子繁殖
B.乙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植物丙可表示葫芦藓
D.煤的形成与甲所示植物类群无关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九江市永修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初学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图甲、乙分别为蚕豆离体表皮气孔的两种状态,蓝光照射可促进气孔开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甲状态为蓝光处理后的蚕豆离体表皮气孔的状态
B.感受蓝光介导叶片气孔开放的光受体是光敏色素
C.对保卫细胞来说,光既可作为能量也可作为信号
D.外施脱落酸,可促进气孔状态由甲转变为乙状态
3 . 细胞分裂素介导应激反应,可能在植物的昼夜节律中发挥效用。现有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Cylokininrecepterkonckout)的某植物和其正常对照组(WT)。实验人员在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培养12天后放置于四种不同的实验环境中(如图)。之后测定了植物叶片中细胞的死亡情况。下列选项那些是合理的(       

A.增加植物的光照长度是引起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B.12h光照和16h黑暗的实验环境使细胞分裂素受体敲除细胞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C.植物细胞的死亡与正常昼夜节律的打破有关
D.细胞分裂素帮助“校准”了与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了植物细胞的存活
2024-02-07更新 | 3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高考适应性生物试题
4 . 如图所示,光敏色素存在两种状态,非活化态光敏色素(Pr)和活化态光敏色素(Pfr),而Pfr吸收远红光会转变回Pr。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种植密度大或高低作物间作会导致荫蔽胁迫(R/FR)降低,这一现象会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FR改变可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作物生长
B.Pfr可导致作物体内多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速率下降
C.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影响生长素,且作用机制相同
D.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徒长而减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番茄中,乙烯作为关键的成熟信号分子对果实成熟的调控非常重要。研究发现,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MED与EIL这两种蛋白形成转录复合体调控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两种晚熟品种MED突变体(不能合成MED)、EIL突变体(不能合成EIL)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B.MED-EIL复合体能阻止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C.推测ACS2基因表达的产物可促进乙烯的合成过程
D.施加外源乙烯可使两种突变体果实成熟时间提前

6 . 1-甲基环丙烯(1-MCP)可作为保鲜剂用于储存果蔬的保鲜。科学家用适宜浓度的1-MCP对柿子果实进行处理,以研究1-MCP对柿子果实细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甲可推测,1-MCP可能是通过减弱细胞呼吸、延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对果蔬进行保鲜
B.由图乙可推测,1-MCP通过抑制乙烯的产生延长了果蔬的储存期
C.由图乙可推测,1-MCP可与乙烯竞争受体,抑制果蔬对乙烯的反应,延缓果蔬成熟
D.农业生产上可在一开始坐果时立即使用1-MCP,使果实延迟成熟
7 . 干旱胁迫会提高植物体内ABA(脱落酸)的含量,抑制CTK(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运输。叶片和根系中CTK/ABA的比值降低,气孔导度也显著降低。干旱使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旱胁迫抑制CTK的合成进而引起叶绿素合成减少,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B.植物体内IAA含量变化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C.根部产生的ABA可被传递给叶片,从而降低叶片气孔导度
D.ABA和CTK可以通过协同作用提高植物抗干旱的能力
8 . 乙烯调节植物种子的萌发、衰老等生理过程。图1为拟南芥种子未经乙烯和经乙烯处理萌发3天后的黄化苗图片,图2示意从甲硫氨酸到乙烯的合成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乙烯处理所得黄化苗,根变短、下胚轴变粗短,顶端弯钩加剧。据此判断,图1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拟南芥种子为未经乙烯处理、________条件下萌发而来。
(2)基因A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控制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酶的合成。利用土壤农杆菌将反义基因A导入番茄后,果实中乙烯的合成减少约99.5%,果实不变红,空气中不能正常成熟;施用乙烯后可表现出正常的风味和颜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拟南芥野生型和eto 1突变体分别置于22 ℃和4 ℃,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

据图3判断,eto 1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4)已知拟南芥在0 ℃以上的低温下能生长存活。为探究乙烯对植物抗冻能力的影响,将拟南芥22 ℃培养两周后,以0 ℃为起点,用每1 h降低1 ℃的梯度降温法,降温至-5 ℃后持续0.5 h,取出置于22 ℃培养3天后统计。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存活率的统计结果是:生长于正常培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的存活率为55%,添加10 μM浓度的ACC培养基上野生型拟南芥存活率为18%,这说明_____。据此实验,判断eto 1突变体抗冻能力________野生型拟南芥。
(5)研究表明,拟南芥花瓣脱落与乙烯的促进有关。推测乙烯促进花瓣细胞中___________酶的合成增多,进而促进细胞壁分解,导致花瓣脱落。
9 . 植株抗逆性与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等因素呈正相关。油菜素内酯(BR)对提高植株抗逆性有重要作用。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
A.BR可提高自由基清除酶的活性,加快自由基清除速度
B.BR能降低脱落酸的含量,进而提高植株抗逆性
C.BR可促进渗透调节物质合成,提高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
D.提高BR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增强植株抗逆性
10 . 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的脱落酸(ABA)进行实验时发现,ABA只与保卫细胞的细胞膜外表面结合;直接将ABA注入紫露草叶片的保卫细胞内,使胞内ABA浓度远远超过外源施用时诱导气孔关闭所需的ABA水平,但是细胞内的ABA对气孔关闭没有影响;另外,ABA与赤霉素作用效果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说明脱落酸的受体存在于细胞膜表面
B.可推测直接注入细胞内的ABA不抑制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
C.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