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异戊烯焦磷酸(IPP)在植物体内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IPP可以生成脱落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最可能在短日照条件下产生
B.植物在夏季生长加快的原因可能是长日照增加了赤霉素的产生
C.IPP生成不同激素需要不同的条件
D.在短日照条件下,植物叶片可能变黄,并逐渐脱落
2 . 小麦在成熟期如遇连阴雨,常出现部分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研究发现调控麦穗发芽的关键基因是SD6和ICE2,两基因通过调控脱落酸(ABA)的合成与降解,调控种子的休眠。两基因的表达受温度的影响,SD6和ICE2的调控机制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度是调控SD6和ICE2表达的关键因素,高温多雨更容易导致麦穗发芽
B.SD6和ICE2对休眠的生理作用相反,两者共同调控种子的休眠
C.低温条件下基因OsbHLH048的表达量上升,ABA合成增加促进种子休眠
D.改造SD6并降低其在室温条件下的表达量是解决麦穗发芽问题的途径之一
3 . 赤霉素(GA) 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植物下胚轴伸长。GA 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GID1与细胞核内的D蛋白结合,促进D蛋白降解和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 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突变体植株中 D蛋白的降解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D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B.D蛋白对下胚轴细胞伸长基因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C.推测野生型植株在黑暗中的D蛋白降解速率比蓝光刺激下的慢
D.相同强度蓝光刺激下,CRY1 突变体植株下胚轴生长速率较野生型植株快
4 . 茉莉酸作为植物激素具有抑制植物生长、萌发、促进衰老等生理作用。为研究茉莉酸对蛋白 P 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番茄叶片 C1 和J1置于封口的玻璃瓶中,其内分别放置含清水或含茉莉酸(具有挥发性)的海绵,叶片 M 紧贴在玻璃瓶的封口外。4小时后,测定各叶片中蛋白P的mRNA量,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叶片

蛋白 P 的 mRNA 量

C1

6±4

C2

7±3

M

7±3

J1

223±7

J2

172±4

A.茉莉酸能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传递信息,是具有催化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B.茉莉酸与脱落酸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C.对比C1 和J1 叶片的结果说明茉莉酸可抑制蛋白P
D.据实验结果可推测茉莉酸可能是通过J1叶片运输到J2叶片引起蛋白P基因的转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1)ABA是在植物一定部位合成,运输到特定器官,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_______
(2)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科研人员推测,颖果中的ABA 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过来的,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随后科研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验证了上述推测。
(3)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下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的差距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 ℃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据图推测:________________
(4)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水稻是一种对盐胁迫较敏感的作物,为研究乙烯和茉莉酸(JA,一种与脱落酸结构相似的植物激素)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水稻胚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一,结果如图7。为进一步探究乙烯和JA 的相互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利用萌发的水稻种子进行了实验二,其中对照组用清水处理、实验组在盐胁迫条件下进行,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胚根长度(cm)

对照组

9.0

乙烯组

4.8

乙烯+JA合成抑制剂组

9.0

JA组

4.8

JA+乙烯合成抑制剂组

5.0

A.乙烯和茉莉酸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但其产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由实验一可知,在盐胁迫下内源激素乙烯和JA 对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C.综合分析可知,乙烯可能是通过促进JA 的合成来抑制胚根生长
D.综合分析可知,JA 可能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抑制胚根生长
7 . 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第60天时,4℃下马铃薯块茎脱落酸含量可能高于20℃
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抑制发芽
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
D.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8 . 对处于氮饥饿的玉米幼苗施加硝酸盐,首先引起根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迅速升高,随后通过木质部转移到茎中。植物体中高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茎生长,而低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促进根生长。据此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氮盐充足的环境中,植物优先促进根的生长以加快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B.在氮盐贫的环境中,植物促进茎的生长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
C.施用适量的生长素类似物能调节“氮盐贫瘠环境”中植物的形态结构
D.环境中的氮盐含量只影响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与分泌
9 .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市场上植物调节剂多效唑(矮壮素)的功能,以豫南水稻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先将水稻分为四组,处理内容依次是A0(对照),A1(300mg/L),A2(600mg/L),A3(900mg/L)。种植后记录相关数据并整理成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收获干物质(t/hm³)

株高(cm)

基部节间粗度(mm)

A0

0.49

119

4.0

A1

0.50

118

4.3

A2

0.49

116

4.5

A3

0.47

112

4.6

A.从收获干物质的量来看,使用多效唑不能体现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作用
B.在控制豫南水稻株高方面,多效唑和赤霉素具有协同关系
C.要找到多效唑促水稻节间粗壮的最佳使用量,需要进一步实验
D.多效唑使用后,产量无明显提升,没有必要使用该生长调节剂
10 . 黄瓜为雌雄同株植物,性别受基因表达、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长日照、高温条件能促进黄瓜雄花产生,而短日照、低温条件能促进雌花形成。生长素和乙烯可促进黄瓜雌花的分化,赤霉素可促进黄瓜雄花分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黄瓜植株上花的性别与性染色体无关,与雌花和雄花中mRNA的差异有关
B.长日照和短日照影响黄瓜花的性别可能与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有关
C.为提高产量,可施加乙烯利提高黄瓜雌花的比例,使其多开雌花
D.赤霉素只能由植物细胞合成分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