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4 道试题
1 . 萌发的种子播种到土壤里会生根。某科研小组分别用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处理萌发的花生种子,一段时间后测量种子生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A会抑制花生种子根的生长
B.IAA浓度低时会促进根生长,过高时则会抑制根生长
C.当浓度为8~10 μmol·L-1时,缩小浓度梯度可探究GA3促进根伸长的最适浓度
D.若选用插条,则可用IAA、GA3、ABA分别处理插条的基部
2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古文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古文与生物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A.“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水蓝”可能是蓝细菌大量繁殖,且繁殖过程依靠线粒体供能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鬓毛衰”是因为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及发,并无涩味”,其中“气”指植物内源激素中唯一的气体激素乙烯
D.“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体现了物理信息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023-08-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所示。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酸与乙烯表现为协同作用,与水杨酸的作用效果相反
B.赤霉素通过单途径调节、茉莉酸通过双途径调节共同影响生长素分布
C.双子叶植物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
D.生长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4 . 恰当使用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脂可分别用于叶菜类蔬菜的保鲜和提高产量
B.草莓、番茄、油菜等作物开花期若遇阴雨天气,可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来提高产量
C.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D.给水稻幼苗喷洒一定量的赤霉素溶液,可导致茎秆快速增长,结实率大大提高
5 . 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侧芽部位施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已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但并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可能是其促进了侧芽的细胞分裂
C.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保留顶芽
D.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
2023-07-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油菜种子萌发时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利用图中装置进行油菜种子萌发实验时,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A.脂肪酶的活性增强B.有机物种类、质量减少
C.温度计的测量值增加D.脱落酸含量发生变化
7 .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下列关于诗中描述的生物学现象错误的是(       
A.“落木萧萧下”与脱落酸有关
B.秋天“落木萧萧下”有利于植物的生存
C.“繁霜鬓”是因为衰老细胞中无法合成酪氨酸酶导致不能合成黑色素
D.浊酒的酿制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再进行无氧呼吸
8 . 为研究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的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的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了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能合成于拟南芥的各部位,能促进拟南芥开花
B.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种,实验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各组幼苗的存活情况
C.乙烯对拟南芥存活率的影响均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拟南芥存活率受环境因素与乙烯等植物激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2023-06-20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9 . 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2023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为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小组进行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萌发的实验。其中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能激活光敏色素,促进合成赤霉素相关基因的表达
C.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D.若红光处理结合外施脱落酸,莴苣种子萌发率比单独红光处理高
2023-06-12更新 | 583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