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淹水胁迫是制约水稻直接播种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在淹水条件下,胚芽鞘伸长可作为一种逃避策略,有助于提高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耐淹性。研究发现OsUGT75A通过糖基化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精准调控种子和胚芽鞘中游离态ABA和JA含量,从而通过ABA和JA信号通路介导胚芽鞘伸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A和JA可能对水稻胚芽鞘的伸长起到抑制作用
B.根冠和萎蔫叶片合成的ABA可促进细胞分裂
C.可通过抑制OsUGT75A基因表达来提高水稻的耐淹性
D.JA作为一种激素在植物体内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
2 .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的类似物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
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A.24-eBL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均与植物激素类似
B.分析图1可知,24-eBL的生理作用与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同
C.实验二中,对照组处理是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滴在未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
D.分析图3可知,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下端向上端运输比反向运输的促进作用强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指导生物试题
3 . 细胞分裂素介导的应激反应可能在植物的昼夜节律中发挥作用。现有野生型(WT)和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敲除的植株,实验人员将其放在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培养12天后,再放置于4种不同的实验环境中培养(如图),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叶片中细胞的死亡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植物的光照时长是引起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
B.细胞的死亡与正常昼夜节律的打破有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株类型和光照时长
D.细胞分裂素帮助“校准”了与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维持植物细胞的存活
4 . 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除了受激素的直接调节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促进脱落酸的合成来抑制细胞的伸长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发芽后产生α-淀粉酶
C.春化作用是温度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只与物理信号调节有关
D.“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研人员研究外施脱落酸( ABA)、多效唑(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以及脱落酸+多效唑对水稻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A和多效唑单独处理均可提高水稻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B.ABA和多效唑在增强水稻幼苗抗低温胁迫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多效唑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题图中水稻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是外施ABA和多效唑引起的
6 . 乙烯调节植物种子的萌发、衰老等生理过程。图1为拟南芥种子未经乙烯和经乙烯处理萌发3天后的黄化苗图片,图2示意从甲硫氨酸到乙烯的合成途径。图3为拟南芥野生型和eto1突变体在22℃和4℃条件下乙烯合成量的变化。图4为某小组利用野生型拟南芥探究乙烯对植物抗冻能力的影响的流程图,统计结果显示甲乙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分别为55%和1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避免快速降温至-5℃导致拟南芥死亡率过高
B.存活率的统计结果说明ACC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
C.etol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下降
D.图1右侧黄化苗根变短, 是乙烯处理的结果。其体内ACC合成酶及ACC氧化酶的活性应远高于左侧幼苗
2024-06-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海安中学最后一模生物
7 . 高浓度NH4NO3会毒害野生型拟南芥幼苗,诱导幼苗根毛畸形分叉。为研究高浓度NH4NO3下乙烯和生长素(IAA)在调节拟南芥幼苗根毛发育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下图。

注:甲是蛋白M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乙是蛋白N缺失的IAA不敏感型突变体;ACC是乙烯合成的前体;分叉根毛比率=分叉根毛数/总根毛数×10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自变量是不同类型的拟南芥突变体、添加的化学物质的类型
B.实验结果不能证明IAA对根毛分叉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C.高浓度NH4NO3下,外源IAA对甲的根系保护效果比乙的好
D.高浓度NH4NO3下,蛋白M在乙烯和IAA抑制根毛分叉中均发挥作用
2024-06-0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热身训练(三模)生物试题
8 . 油菜素内酯(BR)被誉为第六类激素,对植物茎的伸长和细胞分裂具有强烈促进作用。为探究其中机理,科学家以绿豆上胚轴为材料,测定了DNA和RNA的含量,结果如图甲。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把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的幼苗主根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生长素(IAA)处理主根,检测BR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BR促进茎伸长和细胞分裂原因是能促进DNA复制与转录
B.油菜素内酯作用效果与其浓度、受体含量及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C.IAA在根部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BR对其有促进作用
D.若用BR受体缺失突变体来进行实验,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2024-06-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监测生物试题
9 . 下图为某植物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激素甲能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顶芽产生的激素甲运输至侧芽,使侧芽发育受到抑制
C.激素甲、乙分别促进细胞质和细胞核分裂调控侧芽萌动
D.图中显示,低浓度激素甲和高浓度激素乙可共同调控侧芽萌动
10 . 动植物体内都能产生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都由特定器官合成并运送到作用部位起作用
B.都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C.在植物体内,只能在作用部位检测到激素,其他部位检测不到
D.都是小分子物质,通过影响相关基因表达调节生命活动
2024-06-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