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22 道试题
1 . 种子的萌发需要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所需要的酶,有的已经存在于干燥种子中,有的是在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合成的,比如α-淀粉酶。实验证明,启动α-淀粉酶合成的化学信使是赤霉素,萌发的大麦种子的胚产生的赤霉素扩散到胚乳的糊粉层中,刺激糊粉层细胞内α-淀粉酶的合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有促进种子的萌发和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等
B.在胚乳细胞中无α-淀粉酶基因
C.赤霉素可调节基因的表达,其合成也受基因的调控
D.赤霉素和α-淀粉酶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均有调节作用
2 . 科研工作者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L,1nmol/L)和生长素(IAA)在植物侧根发育中的作用,结果如图所示(“+”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BL的有无和IAA的浓度
B.浓度为1nmol/LIAA对侧根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C.在IAA浓度为20-50nmol/L范围内,BL仍促进侧根的形成
D.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BL和IAA对侧根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3 . 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除了受激素的直接调节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促进脱落酸的合成来抑制细胞的伸长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其发芽后产生α-淀粉酶
C.春化作用是温度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只与物理信号调节有关
D.“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
4 . 科研人员研究外施脱落酸( ABA)、多效唑(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延缓剂)以及脱落酸+多效唑对水稻幼苗抗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A和多效唑单独处理均可提高水稻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
B.ABA和多效唑在增强水稻幼苗抗低温胁迫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多效唑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题图中水稻幼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均是外施ABA和多效唑引起的
5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光照、光照方向有关
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A.只有一项叙述正确B.只有两项叙述正确
C.只有三项叙述正确D.不只三项叙述正确
2024-06-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仿真考试(三模)生物试题
6 . 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植物激素。为研究其跨膜运输机制,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ABCB19过去被认为是运输生长素的转运蛋白,但对ABCB19蛋白突变体植株进行培育,发现其表型与其他的生长素运输蛋白突变体表现出明显差异。
实验二:为探究ABCB19的底物特异性,用纯化的ABCB19分别与生长素(IAA)、赤霉素(GA)、BL在适宜条件下混合,加入足量ATP后,测定各组ATP酶活性,结果见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L在细胞内合成,含有多个亲水基团,可能难以通过______的方式运出细胞。
(2)ABCB19蛋白具有ATP酶活性,与底物结合时会被激活,ATP酶活性可以反映ABCB19的活性。据此分析,图1结果表明______
(3)结合实验一和二的结果,提出关于转运蛋白ABCB19的假说:______。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利用3H标记的BL、脂质体WT和EQ、ATP、ATP酶抑制剂等进行转运实验。请根据图2的结果,补全实验设计表格。

分组

脂质体

3H-BL

ATP

ATP酶抑制剂

_____

+

+

_____

WT

+

+

_____

EQ

+

+

-

_____

+

+

+

注:WT为含ABCB19蛋白的脂质体,EQ为含突变型ABCB19蛋白的脂质体,突变型ABCB19蛋白不具有ATP酶活性;+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4)图2中曲线甲后期趋于平缓的原因是_____
7 .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有些植物需经历一段时期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拟南芥的春化作用与FRI基因和FLC基因有关,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其中FRI基因编码的FRI蛋白在低温下易形成凝聚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低温时相比,温暖时FLC所在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程度较高,促进FLC基因表达
B.受到光照时,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使其结构发生变化经信息传递影响植物的开花
C.在黄瓜开花过程中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D.温带地区树木年轮的形成与温度有关,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小,树干形成颜色较浅的带
2024-06-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8 . FLZ13蛋白可以调控脱落酸(ABA)的信号转导,其过量表达可使植物对ABA更加敏感,表现为种子萌发率和子叶变绿比例降低。FLZ13与其互作蛋白ABI5共同作用可促进ABA抑制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LZ13功能缺失突变体对ABA的敏感性增加
B.ABA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的功能
C.基因表达和环境因子都是影响ABA合成的因素
D.大量ABA抑制基因的表达可能改变子叶变绿比例
9 . 乙烯调节植物种子的萌发、衰老等生理过程。图1为拟南芥种子未经乙烯和经乙烯处理萌发3天后的黄化苗图片,图2示意从甲硫氨酸到乙烯的合成途径。图3为拟南芥野生型和eto1突变体在22℃和4℃条件下乙烯合成量的变化。图4为某小组利用野生型拟南芥探究乙烯对植物抗冻能力的影响的流程图,统计结果显示甲乙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分别为55%和1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梯度降温法的目的是避免快速降温至-5℃导致拟南芥死亡率过高
B.存活率的统计结果说明ACC降低植物的抗冻能力
C.etol突变体的乙烯合成能力下降
D.图1右侧黄化苗根变短, 是乙烯处理的结果。其体内ACC合成酶及ACC氧化酶的活性应远高于左侧幼苗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江苏省海安中学最后一模生物
10 . 水稻、小麦等作物会发生穗发芽现象,即在种子收获前的成熟期如遇连续阴雨不能及时收获,则常出现部分籽粒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发芽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科学家找到了调控水稻、小麦穗发芽问题的两个“开关”——SD6基因和ICE2基因,并分析了这两个基因与脱落酸(ABA)相关基因的关系(见图1),以及温度对这两个基因表达的影响(见图2)。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可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从脱落酸的角度分析,持续一段时间干热后又遇大雨容易导致穗发芽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2)据图1和图2分析,水稻、小麦种子在______(填“室温”或“低温”)下更容易萌发,理由是______
(3)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植物激素还有______,为抑制穗发芽现象,应选择种植对该植物激素______(填“敏感”或“不敏感”)的品种。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考前测试生物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