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植物激素的产生、分布和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植物激素代谢,可实现作物改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用特异启动子诱导表达iaaM(生长素合成基因)可获得无子果实
B.大量表达ipt(细胞分裂素合成关键基因)可抑制芽的分化
C.提高ga2ox(氧化赤霉素的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获得矮化品种
D.在果实中表达acs(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反义基因可延迟果实成熟
3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全面分析了油菜素内酯(BR)对陆地棉纤维伸长的调控网络,如图所示。BR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GhBRI1)结合,通过核心转录因子GhBES1调控GhKCSs介导的超长链脂肪酸(VLCFAs)的合成,进而促进棉纤维细胞伸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R是由植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信号分子
B.BR通过调控细胞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棉纤维伸长
C.VLCFAs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D.BR对细胞的作用效果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类似
4 . 研究发现,与野生型相比,拟南芥的油菜素内酯(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种子萌发对脱落酸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用BR处理拟南芥赤霉素不敏感突变体的种子,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赤霉素作为原料参与细胞代谢促进种子萌发
B.提高脱落酸的含量可解除种子的休眠状态
C.BR可不依赖赤霉素信号而促进种子萌发
D.BR可以增强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表明,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独脚金内酯(一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控顶端优势的形成。在茎尖,生长素向下极性运输时,通过影响侧芽位置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抑制侧芽生长,相关生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作用于IPT和CKX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分泌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侧芽生长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C.顶芽摘除后,侧芽处的细胞分裂素和独脚金内酯含量均升高
D.生长素与独脚金内酯在IPT表达过程中始终具有协同效应
6 . 植物能够通过气孔关闭来调节失水,这是一个受环境(如光照强度)、水力(如水力传导)和内源(如激素)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最重要的内源性因素是 ABA,当ABA与保卫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时,它会触发 Ca2+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积累等机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A 是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植物激素
B.如果用放射性 ABA 饲喂叶片,发现它可以向上运输到茎,说明ABA 在植物体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C.图中Ca2+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积累可促进Cl的外排和抑制K+的流入,保卫细胞内离子浓度降低,渗透压降低,气孔关闭
D.ABA 在植物体中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和果实衰老脱落
7 . 光质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重要的光环境因素之一,油菜素内酯(BR)是能广泛提高抗性的植物激素。为了解远红光和外源BR对黄瓜植株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BRZ是BR的抑制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干旱胁迫时,植株体内BR和脱落酸的合成增多
B.外源BR可能与赤霉素协同促进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远红光处理对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光敏色素被激活后将远红光信号直接传递给靶基因
8 .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贯穿于葡萄种植的各个环节,如物质甲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物质乙能改变雌雄花比例,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和单果质量;物质丙能促进芽的分化和侧枝发育,提高坐果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及生理效应类似
B.乙在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方面与生长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丙与脱落酸在提高葡萄的坐果率方面的作用效果相反
D.甲、乙、丙均不是营养物质,需配合浇水、施肥并适时使用
9 .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甲与植物“恶苗病”的发生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果实发育
B.乙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C.丙与甲协同促进细胞分裂,其中丙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甲、乙、丙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
10 . 科学家测定了不同浓度镉(C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结果如图1所示,黄瓜幼苗叶片的部分结构及代谢活动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植物体因适应缺水环境而发生的气孔响应调节机制与某种激素有关,为研究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气孔导度降低是否具有同样的激素调节机制,可测定叶片中该激素的含量。该激素应为___________
(2)如图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胞间CO2的来源为___________;去路是扩散至叶绿体_______在CO2固定酶的作用下与__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_进而生成(CH2O)
(3)净光合速率降低可能是由气孔因素引起,但也可能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研究者可通过测定胞间CO2浓度(Ci)的数据(图3),与Pn、Gs的数据比对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图1、3中的数据推测,锅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可能与_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有关。

   

(4)研究者还展开了关于施不同浓度磷肥(P1~P4)对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实验的部分数据如图4.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浓度效果更为显著。
(5)镉在植物不同器官的富集程度有明显区别,在镉污染土壤中种植的农作物,需_________________以确定其食用的安全性。有人建议用镉超标的农产品饲养家畜,再以家畜作为人类食品以降低镉对人体的危害,该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的”或“不合理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