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某湖泊中,浮游生物、水草是罗非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罗非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罗非鱼的食性比例,图2为该湖泊中的罗非鱼在5年内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该湖泊中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两点)。
(2)由图1可知,随着罗非鱼体长的增大,食性变化为_______。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引进我国后,人们发现这种鱼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
(3)图2中c点时,罗非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bd段种群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要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中罗非鱼种群密度,其操作思路是________
(5)该湖泊曾遭到严重破坏,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该湖泊生态系统得到较大改善。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
2 . 某科研小组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查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期间,为了比较诱饵防护和隔离带对捕获效果的影响,在调查面积为2公顷的区域同时开展了四种不同捕捉实验。部分数据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

改进方式

初捕标记数

平均再捕个体数

平均再捕个体中标记数

成功率

1

诱饵防护+隔离带

60

40

24

0.73

2

诱饵防护

60

27

18

0.42

3

隔离带

60

24

12

0.28

4

无改进

60

18

12

0.07

A.标记符号过于醒目可能增大松鼠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B.诱饵防护与隔离带同时使用时对松鼠的捕获效果最好
C.小组成员初步估算调查地区松鼠的种群密度为60只/公顷
D.松鼠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现调查环湖地带的某种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目测该种植物分布较为稀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该种植物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调查
B.可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和减少样方数量来进行调查估算
C.应选用该种植物相对密集处进行取样
D.统计某一时期该种植物的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 . 为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助手们分析了我国上千年间蝗灾与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其他研究结果,明确了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过程和原因,并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实施生物防治减少蝗虫数量可以提高蝗虫的环境容纳量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某一草地上东亚飞蝗虫卵的密度
C.东亚飞蝗迁移到新的适宜环境,一定时间内可呈“J”形增长
D.高温、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东亚飞蝗的种群密度
5 . 在自然水体中,水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来测定水体中某种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密度
B.研究某水体的范围和边界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内容
C.水体中动、植物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光照的强弱
D.水温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022-12-22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下图为种群相关知识的概念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B.不同种群⑤的类型可能不同,但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①②③④四种数量特征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022-12-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为做好进境植物产品危害生物的防疫工作,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北仑港口区域草   本植物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明确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以防止其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该区域草本植物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B.常用的取样方法为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C.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可初步判断港口草本植物的优势种
D.调查乔木类的马尾松,样方最好划分为 1m2 左右
2022-12-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③调查某种兔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偏大④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需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⑥观察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9 . 长臂猿是直立行走能力仅次于人的濒危灵长类动物。图中曲线I、Ⅱ、Ⅲ分别表示某地区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的三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该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自然条件下,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
C.根据曲线I、Ⅱ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D.形成曲线Ⅲ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
10 . 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的黑桫椤(木本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一条溪流的两侧。研究人员选取了10m×10m的20个样方,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表。
样带黑桫椤个体数平均值
12345678910
A71751061671415610.3
B19610148115185410.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植物种群时,样方的选取应遵循随机取样原则
B.本调查中,样方位置的选取宜采用五点取样法
C.表中的样带A和样带B应分别设置在溪流的两侧
D.该调查区域黑桫椤的种群密度约为10.15×10-2株/m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