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科研人员为探讨不同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 物群落的影响。选取玛河流域扇缘带弃耕20年以上的天然盐碱荒地,根据样地 植物群落优势种的不同、综合物种和群落结构等因素,选择了坡向、坡度和海拔 高度基本一致的白刺、绢蒿、花花柴、冰藜、梭梭和柽柳6种典型盐生植物群落 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一般采用__________ 法对6个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在每个群落中应设置3个20m×20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采集5份土壤进行混合,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可以通过_______ 方法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时 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因此在统计群落中物种 数目的同时,还可统计物种的相对数量,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通过其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来衡量,其中平均颜色 变化率(AWCD)可作为微生物整体活性的有效指标。AWCD值的变化速度(斜率) 和最终能达到的AWCD值反映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如图所示,各群落 土壤AWCD值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 _________ ,最终进入缓慢平稳期。从整体来 看,梭梭群落利用碳源物质的能力最强,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
(4)已知雾滨藜是冰藜群落的优势物种,此群落中优势物种的平均株高显著低于 其他群落,且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测定结果显示冰藜群落AWCD值最低,从物种 组成和土壤输入碳源高低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时间的推移, 冰藜群落中雾滨藜渐渐丧失优势物种的地位,这个过程属 于____________ 演替。演替的两种类型是依据_____________划分的。
2023-08-1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2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对不同的种群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结果通常要比实际数值高
B.减小样方的面积便于统计个体数量,同时能降低调查的误差
C.黑光灯诱捕法可以用于测量对紫外线敏感的昆虫的种群密度
D.调查高速公路一侧某种绿化树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进行取样
2023-08-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作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采集并分析大熊猫的粪便可调查其种群数量
B.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一匹狼捕食一只野兔,则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4 .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各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___________m。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株、18株、16株、16株、15株、13株、15株、11株、13株、11株,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____株/m2
(5)如果要调查某一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该调查方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5 . 研究人员选取神农架国家公园1公顷的森林动态样地,用于研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的彼此联结性。种间联结包括正联结(相互吸引)和负联结(相互排斥),这对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演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中垂直分层

优势物种的种间联结性

正联结比例

负联结比例

无关联

乔木层

2.54%

65.38%

32.08%

灌木层

15.75%

48.899

35.36%

草本层

21.66%

34.17%

44.17%

(1)调查优势种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一般来说,种间的正联结是由于两者具有相似的生境和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在该群落中,_________(填“乔木层”、“灌木层”或“草本层”)优势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最高,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
(3)巴山冷杉是在神农架针阔混交林群落中耐阴性强的优势种,下图是巴山冷杉种群的径级结构,胸径5cm及以下(I级、Ⅱ级)为幼树,胸径为5-40cm(Ⅲ一Ⅷ级)为中龄树,胸径40cm以上(Ⅸ级以上)为老龄树。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巴山冷杉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很可能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野外观察发现,在巴山冷杉的倒木、枯立木所形成的林窗中冷杉级幼苗相对较多(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请解释巴山冷杉种群中Ⅱ级幼树个体数明显偏少的原因_________

6 . 太原玉泉山城郊公园,每年春季樱花争先盛开,其中关山樱花朵大而艳丽,深受游客喜爱。蚜虫、网蝽等是樱花的主要害虫,常使樱花叶片脱落,部分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玉泉山城郊公园某长方形样地中关山樱的种群密度时,可用_____法进行取样,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
(2)随着春夏季气温升高,害虫种群密度明显升高。气温等气候因素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_____(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3)公园管理人员曾尝试喷施杀虫剂来消灭网蝽,但几次喷施后杀虫效果明显变差,原因可能是_____;除此之外,化学防治还有_____(答出1点即可)等缺点。如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生物防治控制害虫数量,请列举一种控制网蝽数量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
(4)樱花对气温非常敏感,开花前期气温越高,开花时间越早,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_____有重要作用;樱花美不胜收的风景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7 . 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结果偏小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常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时,应定期向生态缸中通气,保证其中生物的呼吸
8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藻类应是_____,理由是_____

   

(3)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 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结果如图所示,则1 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个。

9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活动能力强的生物都需要用估算法-标记重捕法来进行种群密度的计算
B.通过比较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可以知道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不会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C.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其中在稳定型中幼年个体的出生率大于幼年个体的死亡率
D.性别比例一般情况下使雌雄之比为1,性别比例被破坏不等于1时,种群的出生率一定会降低
10 . 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鸢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觅食部位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记重捕法是生态学家在此研究过程中的首选方法
B.该地所有云杉与林莺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三级消费者
D.栗颊林莺与黄腰白喉林莺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