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业害虫的监测和预报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可以精确地求得种群密度
B.标记重捕过程中,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
C.采用样方法的调查过程中,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调查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可借助红外相机,并采用样方法
2 . 无人机搭载摄像仪和不同传感器能用于生态学中物种识别、野生动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和分布、群落调查等方面研究。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用于某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度的调查
B.该技术可以解决人力不能到达、对野生动植物生活干扰等问题
C.调查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价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
D.调查研究结果可用于某种大型乔木未来种群数量变化预测及性别比例的确定
3 . 山东沂蒙山区多地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卓有成效,下图是调查人员对鸟类丰富度的统计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荒地造林后群落演替的速度改变B.灌丛比农田生态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
C.调查各种鸟的种群密度时需要随机选取样方D.图示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4 . 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顺利开展探究活动。下列关于生态学探究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上蝗虫的种群密度
B.用黑光灯诱捕法估算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用灭菌的土壤样品探究其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
5 . 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 和 II 为幼年期,III 和 IV 为成年期,V 和 VI 为老年期
A.环境可以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
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
C.乙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可预测甲地阴坡的种群数量会增多
2023-09-09更新 | 37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高三考前仿真模拟(一)生物试题
6 . 板栗是深根性树种,一般高度为 3~4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 1m 左右。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板栗与茶树的高度、根系深度不同,体现了林场群落的分层现象
B.若要调查某方形板栗林里板栗树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林场中板栗和茶树等植物和其他动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7 . 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方取样
B.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利用细菌计数板进行计数
C.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丰富度
D.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可用红外触发相机监测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8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若对诗中描述的动、植物种群进行调查,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使用样方法调查花丛中蝴蝶的种群密度
B.花的颜色、黄莺的鸣叫均属于物理信息
C.依据种群密度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小路边的开花植物都很容易辨别其个体数目
9 . 布氏田鼠天性警觉,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难度增大,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善于挖掘,可在地表形成土丘,常通过调查土丘数目推算其数目。为了解某草原的鼠害情况,研究人员对该草原的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结果比实际值高
B.调查草原鼢鼠种群密度时,需首先获取鼢鼠数与土丘数的比值
C.草原中布氏田鼠和草原鼢鼠的数量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与食物有关
D.通过调查土丘数目可以准确推算出鼢鼠种群密度
10 . 不同季节土壤在温度、湿度及有机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及个体总数随季节而变化。下图是北方某地块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物种数
B.5月份物种丰富度最大,土壤小动物的数量也最大
C.取样器取样的深度可能也会影响调查的结果
D.两个月份的物种丰富度相同时,土壤条件也一定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