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8 道试题
1 . 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者于每日黄昏后和次日太阳升起前在城市森林边缘开展增加光照实验,每日特定时段通过多个调查点的装置捕获节肢动物,按食性分为植食、肉食、腐食三类(捕获量直接反映动物的活跃程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捕捉节肢动物需采用标记重捕法
B.增加光照对不同种类节肢动物活跃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C.人工光照处理对节肢动物活跃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恢复
D.增加光照后植食性节肢动物减少可能是被肉食性节肢动物捕食所致
2 . 下图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一个生物小组探究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模型。
(2)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
(3)若某湖泊发生了“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生根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的变化,则该湖泊的演替是___。一般来说,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机质总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再进行,此时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以下属于顶极群落的特征的有(填对应字母)___
A.物种多样性高
B.群落净生产量高(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抗干扰能力强
2024-01-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易脱落,则估算值偏小
C.食物、地震、火灾等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024-0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4 . 研究小组统计某红树林上一年带标记环的某种鸟类数为M1,次年统计数为M2,其中与上年带有相同标记环的数量为n1,再根据M1×M2/n1这一公式进行测算。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
A.迁入率B.年龄结构
C.性别比例D.种群密度
5 . 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大熊猫种群密度时,可采用分析粪便的方法。在野外,先确定哪些粪便来自大熊猫,再通过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指均匀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2~6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从而确定来自哪只大熊猫个体。通过该方法现已查明,在2003~2004年间,某一区域的大熊猫为66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不良影响小的优势
B.扩大选取粪便的面积、延长调查时间,便可确定该地区大熊猫的准确种群数量
C.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不属于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
D.若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发生突变,可能会使调查结果出现误差
2024-01-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6 . 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中,某研究团队以两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和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下表所示。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00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
(1)研究团队调查鸟类数量和分布时采用“样线法”,在各生境中选取长2km的样线并沿样线行进,统计样线左右两侧各50m内所观察到的鸟类。采取最大值保留法,即从数次调查的统计数值中保留最大值的一次。这里所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是____。据表推算,青脚鹬出现在生境3的最大密度可达____只/km2
(2)请你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方面综合描述鹤鹬的生态位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下图表示两个物种对资源的利用的三种情况,横坐标表示资源(食物、空间、时间等),据图分析,甲乙丙三种情况中这两种生物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大小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

(4)生态学上把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变窄的现象,称为生态位压缩;而一个物种能利用以前不能被它利用的资源即其生态位扩张的现象,称为生态位释放。苹果链格孢菌是轮斑病的病原体,一棵已经感染轮斑病的苹果树上,还有几片叶子被苹小卷叶蛾寄居。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可以抑制苹果链格孢菌生长的农药,但对苹小卷叶蛾无毒害。当果树喷洒甲基硫菌灵后,苹果链格孢菌将发生____现象。苹果链格孢菌往往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次年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从清除病源角度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进行预防____
2024-01-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7 . 图1表示两种类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2是某生态学家多年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数量的监测结果(λ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甲曲线表示的是一定量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则在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_________方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模型。在a点之后引起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2)图2中鲫鱼种群在t3后的数量变化类似于图1中_________曲线所示增长类型,鲤鱼种群在t3时的数量_________(填“>”“<”或“=”)其在t2时的数量。
(3)对该湖泊中动物X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0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5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X的种群密度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8 . 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而山下石榴园也常遭遇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
(1)下列属于山鼠种群数量特征的有____(填序号)
①空间结构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⑥生态位
(2)现运用标志重捕法对3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9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50只,其中带标记个体数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的山鼠密度约为____只/公顷。
(3)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____
(4)黄蓟马危害的高峰期是5-9月,成虫冬天一般会全部死亡。据此分析影响黄蓟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属于____制约因素。
(5)科研人员设定了两个种群模型:一是具有较低的进攻性行为,能相互容忍,繁殖力较高,可能有留居的倾向(型);二是具有较高的进攻性行为,其繁殖力比较低,可能有外迁的倾向(II型)。当山鼠种群密度大约在K/2时,其种群模型最可能为____型,判断的理由是____
9 . 近年来,我省部分农村利用稻田的群落特征,创新发展了立体复合种养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图1是“河蟹-稻田-番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周年生产”示意图,图2表示稻-蟹共生系统内的部分结构。
   
(1)由图1可知,立体农业就是利用___的原理,进行的立体复合种养模式。
(2)实践对比发现,稻田引入河蟹后,水稻产量明显提高。请从种间关系分析,可能的原因有:①杂草密度降低,减少与水稻的种间竞争,水稻得到更多的___用于生长;②河蟹___的行为,减少了昆虫对水稻的取食,增加了水稻产量。
(3)西红柿叶遭遇蚜虫时,为评估蚜虫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往往采取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
(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回乡创业:①将荒山变果林;②将洼地变鱼塘;③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①②属于群落的___演替,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哪些影响?___
2024-01-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
10 . 2022年12月,东莞市首次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银瓶山森林公园出现了省鸟白鹇的野生种群,这反映了东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生态逐步向好。请回答问题:
(1)白鹇是杂食性鸟类,喜食植物茎叶、果实、种子和昆虫,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还能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相机拍摄调查种群密度的优点是___(写出一点即可),在选取红外相机放置地点时应遵循___原则。
(2)银瓶山森林公园中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构成了群落的___结构。东莞市通过推行林长制、建立自然保护区、连接周边城市的生态廊道等措施,提高___,是保护白鹇的根本措施。
(3)绿孔雀与白鹇同属雉科动物,均为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林栖物种,体型食性相近。研究人员调查某区域内的绿孔雀和白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利用率,结果如图。

据图分析可知,白鹇对___的利用率高于其他植被,该植被可为白鹇的生存提供___。旱季,白鹇与绿孔雀的种间竞争相对较弱,依据是___
2024-01-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