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梯田多由小田块组成,是中国的农民几代人改造出来的人工盛景。
(1)梯田中除了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各种生物,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
(2)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样方编号123456
样方面积(m2111111
田螺数量(只)201816171918
(3)如在适当时间将禾花鱼引入稻田,禾花鱼以落水的禾花为食,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禾花鱼,禾花鱼可作成美食被人们享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_________价值。
(4)能量流经梯田生态系统的渠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填成分)能将禾花鱼的粪便分解成_____________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2 . 一片玉米农田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1)流入该玉米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多样性,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玉米螟幼虫能蛀入玉米茎秆和果穗内取食。若调查玉米螟幼虫的密度,应采用____。甜菜夜蛾幼虫也取食玉米,玉米螟和甜菜夜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的分布区出现重叠,两种玉米螟依靠不同的性信息素等维持______。 
(4)在生产过程中,农民需不断对农田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
2019-11-06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十八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3 .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l/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l/5,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
4 .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与人工养殖时存在很大不同。
(5)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占据不同的高度,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017-10-28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5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

(1)据材料分析,该湖泊中的鲮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长为2.8 cm的鲮鱼增重2 kg,理论上至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小组调查鲮鱼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若标记容易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偏高、偏低、不变)。
(4)该湖泊受到了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一个生态治理的方案:①先投放一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一段时间后投放体长大于4.2 cm的鲮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11-18更新 | 854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科)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调查某草原鼠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_法。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适当放牧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牧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2)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
(3)若某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该动物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与其他营养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7 . 我国西部资源开采过度,湿地和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开发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请回答问题:
(1)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当草色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体现了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环保工作者在对受破坏的湿地和草原恢复前,采用___________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对大型狩猎动物通过计算粪堆数估算种群密度,相对于标志重捕法,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草原上某种鸟只以草和蝗虫为食,已知其食用蝗虫占食物比例的50%,若该鸟类增加1kg体重,则至少需要草___________kg。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调节是该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与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湿地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5-09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西防城港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3月份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8 . 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图所示:

(1)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鸭稻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__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鸭稻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还发现在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__________演替。
9 . 请回答有关种群和群落演替的问题:
(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酵母菌计数。在“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中,常用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__________方法来统计丰富度。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次生演替是在__________ 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
(4)在生物群落内,各种动植物通过营养关系形成了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0 . 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特效药,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表示青蒿田中能量流动简图。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青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调查寄生在青蒿体表虫卵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图1、图2的青蒿种群中可以表示环境容纳量的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图1中的a~b段对应图2中的_________段。
(3)图3中A、B、C、D四种生物组成成分中的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4)恶性疟疾患者服用青蒿素6h后,疟原虫开始减少,20h时的杀灭率在95%以上,疟疾病症消失,机体康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