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荔枝是广西盛产的水果,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人工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调查了害虫及其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6

20.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荔枝园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___
(2)研究者调查荔枝树上害虫卵的密度应采用___法: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具有___性,用黑光灯诱捕来估算其种群密度。
(3)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数目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4)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害虫的天敌数量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2 .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种常用调查法,某研究机构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北方草原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获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捕获个体数/只标记个体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64642836
重捕7283636

(1)假定重捕个体中被标记比例与种群个体总数中被标记比例相等,且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为n,重捕的标记个体数为m,则该区域布氏田鼠种群的个体总数(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中数据计算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4)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该机构研究人员还对该区域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该区域中只有这-种鼠),平均每l00m2有3.6个洞□,则布氏田鼠数与洞口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
3 .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分组第七天第14天第21天
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
处理组0.200.100.13
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
处理组2.008.7022.90
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
处理组1.132.19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__
4 . 某科研小组对实施生态工程控害技术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以探明生态工程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动态影响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水稻生态工程控害技术对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的影响

年份

稻纵卷叶螟天敌功能团

生态工程控害区

农民自防区

2015

捕食性天敌

蜻蜓目

2.40±0.64

1.47±0.40

鞘翅目

2.20±0.69

0.47±0.21

半翅目

6.13±1.45

1.00±0.40

肖蛸科

15.27±2.32

16.40±1.92

其他蜘蛛

17.93±2.33

5.20±0.90


(1)生态工程控害区稻田内冬季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目的是______,这主要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从种间关系角度考虑,天敌功能团包括捕食性天敌和_______天敌,调查捕食性天敌如某蜘蛛种群密度的方法为_________,该方法的关键是注意_______.
(3)由上表的生态工程控害区与农民自防区捕食性天敌相对数量对比,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无论是生态工程控害还是农民自防控害,都是为了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某生态学家在一弃耕地的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在4—10月时段,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最小,其原因是_____
(2)调查结果也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弃耕地群落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
(3)入侵区的紫茎泽兰与其他植物之间主要构成_____关系。
(4)若有同学欲调查该弃耕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6 . 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个体数及该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有机茶园

无公害茶园

普通茶园

管理

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

每年喷洒除草剂1次,采茶2次

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

蜘蛛个体数

1615

982

601

物种数

57

48

34

丰富度指数

7.72

6.83

5.22

注:丰富度与丰富度指数成正比。
(1)分别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调查并统计其上蜘蛛的相关指数。该过程中调查蜘蛛个体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在统计蜘蛛种类的同时还统计了各种蜘蛛的数量,该统计物种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蜘蛛捕食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茶树害虫,蜘蛛捕食茶树害虫后,被捕食的害虫体内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答出2点)。蜘蛛属于茶园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
(3)比较不同茶园管理方式的差异,分析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答出2点)。
2023-06-2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西南宁市二中高三考前模拟大演练-理综生物试题
7 . 有一种淡水植物A被引种到某一湿地后,在该生态系统中具有超强的繁殖和扩散能力,已威胁到当地“土著”物种的生存,同时还影响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下表为该湿地主要植被类型、分布区域及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的统计结果。请回答问题:

主要植被类型

主要分布区域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只·m2)|

硅藻

低潮区(2.0m以下)

-

-

海三棱蕉草

中潮区(1.8~2.8m)

47

14

植物A

中高潮区(1.0~3.0m)

30

2.3

芦苇

高潮区(2.6m以上)

65

14.7


(1)直接决定植物A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为__________(填种群特征);分析题意可知,植物A在引种初期,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呈现类似于_________型曲线。
(2)对芦苇中趋光性昆虫种类数的调查可采用_________法。
(3)不同植物分布在滩涂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引种植物A后,可能使当地昆虫多样性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0-05-0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柳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8 .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外来动物侵入新的生态系统,由于其缺乏天敌的制约,种群迅速蔓延失控,假设A点时该动物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5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_______。 
(2)某濒危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Y。B点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据此可估算该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_____只,为提高环境容纳量,可通过建立______________来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
(3)若曲线Y表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为了防止蝗灾暴发,应在B点之______ (填“前”或“后”)对其进行防治,如通过_________诱杀雄虫,由此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有效防止蝗灾;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措施使C点下移。
2019-12-25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广西钦州附近的茅尾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一片风光极美的地方。这些年,因为超高的“颜值”很多地方将红树林开发成了用作观赏的公园或者旅游景区。不过,红树林的价值可不只在于观赏,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海洋卫士”之称。下图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调查图中秋茄树的种群密度,可用___进行调查,调查时关键要做到___
(2)该食物网中包含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
(3)红树林的价值除了具有观赏的价值,它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
(4)调查凤头潜鸭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需要调查___(至少答出2点)。
2024-05-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某淡水湖近年来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被上游有毒物质重度污染,水色发绿、水体浑浊,蓝细菌、绿藻频繁爆发。图1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该水体中部分营养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质恶化后,湖泊自身的净化作用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原因是______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2)该湖泊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1中未表示出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营养级Ⅰ的能量中流入分解者的包括________两部分。
(4)图2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n的相对数值为_______
(5)利用鲢鱼、鳙鱼以蓝细菌为食,鲴鱼以粪便等有机碎屑为食的特性,研究人员向水体中投放鲢鱼、鳙鱼和鲴鱼尝试对水体中蓝细菌进行控制,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分析实验结果,在三周内能有效控制蓝细菌数量的方法是____(填图中组别名称)。
②研究人员运用标志(记)重捕法对该湖泊内的鲴鱼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条,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数为60条。若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0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会导致估算值比实际值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